“真正严峻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这就是可否自杀。断定了人生是否值得活下去,等于回答了哲学的根本问题。”
——加缪《西西弗斯的神话》
2月24日,朋友圈开始悼念一位中国青年摄影师任航的离去,他还有另一个身份,诗人。
▲在楼道走廊拍照时,任航很随性地做出了这个“高难度”动作,他说自己平时没事时也会这么玩儿
点击观看01'21
▼
从2008年开始,摄影和诗歌就一直与任航的生活同行着。这些年来,堪称高产的他出版过8本摄影画册、1本诗集,拍摄过6部短片,受邀参加举办过 57场群展和12场个展,作品遍及法国、意大利、德国、英国、瑞典、奥地利、比利时、荷兰、丹麦、俄罗斯、以色列、立陶宛、泰国等十多个国家,在Google里输入“renhang photography”,与他有关的结果多达396000条。
在西方,任航一直以其独具个人气质的叛逆风格和不拘成规的创造力备受艺术媒体、网站和策展人的推崇。有人把他比作中国的泰利· 理查森、莱恩·麦克金利,甚至当代的罗伯特·梅普尔索普和赫尔穆特· 纽顿。
面对如此高的赞誉,当时年仅27岁的任航显得极为低调和谦逊,他很清楚地知道,自己依旧是那个来自北方,喜欢唱歌、跳舞、打台球的普通青年, 在问及走了这么多国家最喜欢哪座城市时,他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长春和北京。他说,“我喜欢在中国拍片,因为我出生在这儿,正因为它限制我,我更应该留在这儿。”
任航的摄影作品
我希望我的照片就是有性的暗示,能让别人看到我的照片就有那种想去做爱的欲望,那不是挺好吗
——任航
任航的照片总是散发着一种说不出的虚构气息,荒诞的身体雕塑、意想不到的人体拼贴,年轻的男孩和女孩们用充满情欲的身体行为直白坦然地在他的镜头前表演亦或展示自己最真实的一面,丝毫不受禁忌所限的戏剧性画面充溢着一种复杂的个人化情绪,叛逆、任性、邪恶又带着流动的诗意。
任航将个人独特的气质和坦率的个性毫无保留地通过相机镜头映射在自己的无意识表达里。他从不解释自己的作品或为它们命名,他说自己从来没有想过要通过照片来传达什么,只有观者自己去看,去感受,那才是最终的解释。
任航的诗
《爱情》
我们一直在迷路,
仿佛这世界没有
我们的容身之处。
《爱情》
我的吻细密地可以连成线,像
蛇一样游弋在你颤栗的身体上
每一块嶙峋的礁石,然后你变
成蛇,我变成礁石,再然后我
们都变成蛇,交缠在一起,我
们都变成礁石,撞击着对方。
房间里布满了我们的指纹,那
些指纹不断地扩大,变成一圈
圈年轮,变成一座座迷宫。我
们跟整个世界走失了。
《还不下来》
飞机是鹰
火车是蛇
飞机怎么
还不下来
吃火车
《把袜子套在鸡巴上》
就像给鸡巴
带上了一个
针织的避孕套
你相信天才吗?
▲任航制作的手工书《我恨自己的过去,也不想知道未来》
Q:你相信天才吗?
A:我不相信有天才,就像我写诗、拍照是一样的,我觉得没有一个人是天生就会写文章,肯 定是因为你看了很多书,你才有那个思维,你才知道该怎么去叙述一件事情,去表达一个中心思想。拍照也是,你一定是看了很多照片,看了很多摄影师的东西,你才知道,啊,照片 可以是这样的,或者你才知道那是一张照片。对,一定是有人先告诉你这是什么,这是怎么样的,然后你才知道你可以去做不一样的、一样的,或者更退步或更进步的东西。
Q:为什么会拍身体,它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你很爱身体吗?
A:很多人都喜欢吧,应该没人不喜欢,可能喜欢的形式不一样,可能有些人 喜欢裸体,不是喜欢我照片里那种扭曲的裸体,但我觉得每个人可能都喜 欢裸体。没人穿着衣服做爱。
Q:你最喜欢的电影是哪部?
A:娄烨的《颐和园》。
▲最喜欢的电影《颐和园》
Q:对你影响最大的是什么?
A: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每天的生活。没有什么能给我太大震撼的,从小就没有一个东西让我变得特别疯狂、张牙舞爪。
Q:你的照片让人感觉特别放得开、特别无所谓、特别没心没肺,但是看你的文字又让人觉得你是个痛苦、纠结、自闭的人,你是把自己的这种两面性分别 藏在了摄影和写作里了吗?
A:我不知道,我没总结过,我也没想过,反正就是顺其自然,既然你不能改变(生活)。生活总会时不时地给你一些难以化解的、 你认为是苦难的东西。我希望过那种完全放开的生活,但我不是这样,我的生活里就是有痛苦。但我觉得生活中百分之八十都是高兴的,虽然那种高兴在我看来是非常假的,即使真的高兴也让我觉得非常假。
Q:
你最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拍照的?
A:我从大二开始拍的,从不想去上课之后我就开始拍照了。其实大一就不太想上了,但是大一吧,你刚换到一座新的城市,什么都比较陌生,可能还有那种恐惧感、拘束感,你觉得去上课可能会给你带来一种安全感,但当我发现我不再需要那种安全感,自欺欺人的安全感之后,就可以去做任何想做的事情了。
我们跟整个世界走失了
🕯
编辑_良仓
采访源自《新视线》2015年3月刊任航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