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表外表里
洞见数据研究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大数据文摘  ·  刚刚,「诺奖风向标」2025年斯隆奖出炉:2 ... ·  5 天前  
数据派THU  ·  EvalPlanner:基于“计划-执行”双 ... ·  3 天前  
数据派THU  ·  【ICLR2025】SAMREFINER:驯 ... ·  3 天前  
数据派THU  ·  数据派志愿者招募 | 寻找最志同道合的你! ·  3 天前  
CDA数据分析师  ·  【干货】2小时用AI完成的SQL教程也太赞了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表外表里

外国人走了,我还在发“TikTok难民财”

表外表里  · 公众号  ·  · 2025-02-08 14:10

正文

文 | 陈梓洁 曹宾玲
编辑 | Reno
数据支持 | 洞见数据研究院




直播间隙,Leo习惯性点开实时数据——在线人数显示100+,而大半个月前,这一数字是4000+。


涌入小红书的外国人陆续撤回TikTok“快乐老家”了,但他每天仍兢兢业业地开播、发帖,只因连麦席上,还有扎根中国社区的老外在谈天说地。

据Sensor Tower数据,截至2月3日,小红书国际版美区DAU较巅峰时期跌去约70%,但仍保持着百万人的量级,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日活用户相比之前也实现了数倍的增长。

“老外没有彻底告别,而是在默默窥屏。”Leo直言,尤其在凌晨场的直播间,外国用户的身影格外活跃,人数占比有时能达到8成。


退一步说,他也没打算光吃“流量饭”,正如本文几位在“TikTok难民潮”中抓住商机的人所演绎的一样:真正有希望赚大钱的,不是挖金子的人,而是卖铲子的人。



2天涨粉3万,“老外”成了流量密码


金发碧眼的帅哥美女,在镜头前怼脸自拍,中英夹杂的机翻文案里,对中国充满讨好的语气……任谁刷到,都不免被钓成翘嘴。

如果不是在同行群里看到,清楚这些老外是自己人假扮的, 珺珺 恐怕也会上当。


珺珺是一位跨境电商卖家,早在TikTok“不卖就禁”的禁令传出不久,她就留意到有人在海外安利小红书当替代品,这场“赛博逃难”可以说是意料之中的事。


但同行赚钱的速度还是超出了她的预期。1月13日晚,大部分中国人还在睡梦中,珺珺所在的交流群就炸了锅——小红书在苹果应用商店的排行,正肉眼可见地攀升,马上就要朝着TOP3发起冲击。


同行们迅速行动起来,一茬又一茬地把ins、TikTok上关注的博主搬运过来,仿照着老外蹩脚地打招呼,逼真到珺珺都晃了神。


果不其然,起床发现主页被洋抖难民占领的中国用户,拿出了最大的热情来欢迎这些“海外来客”,珺珺的同行们凭借反串老外,人手火了十几个账号。


自媒体博主宛钰发现外国人涌入小红书后,也当机立断清空了原来的账号,将昵称和简介都改成洋抖难民相关内容,但她发出的第一条帖子,几乎无人问津,随后用心制作的好几条内容,点赞量也不过几十。


我累死累活,曝光量还不如老外随便发个hello。 ”回想起这件事,宛钰的语气里充满了无奈。


但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随着中外网友交流逐渐深入,文化差异开始凸显出来,宛钰一条介绍中国表情包的帖子突然成了爆款,点赞量破万。

找到了流量密码的她,又连更十几条猫猫税、谁是momo等科普内容,几乎条条热门,账号短时间内涨粉5000+,且粉丝基本都是老外。

但连夜背梗的宛钰,还是不如运气选手Leo——从粉丝只有个位数的小白,“0帧起号”至坐拥3万跟随者的博主,他仅仅用了2天时间。


“全款买房、买车在中国很常见,‘全款买菜’我们是第一次听说。”

“8小时工作没错,是一份工作8个小时,但我每天打两份工。”

……


直播间里,中美网友你一句我一句在线“对账”,身为控场主持人的Leo,完全插不上话。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是他不曾设想过的,最开始在小红书直播,只是早上5点失眠起来背英语时,心血来潮想找个免费的口语外教老师。


没想到聊着聊着,越来越多外国人涌入直播间,热烈讨论起生活、就业、国际关系等话题,第一场直播就吸引了12万观众,1.1万人在评论区互动。


第二天开播,直播间的气氛更是被推向一个又一个的高潮:联合国翻译官、TikTok工程师等大佬纷纷现身连麦,整场互动人数翻了4倍,封面曝光上千万,一度登顶全平台直播人气榜首。

热度飙升下,Leo、宛钰都收到了广告主递来的橄榄枝,其中不乏翻译软件、AI工具甚至是意图撬小红书墙角的短视频大厂,但为了养号,他们谨慎接了1项合作,便将剩下统统拒在了门外。


“好日子还在后头呢。”这是宛钰当时的想法。殊不知,这让她错过了赚钱的最佳时期。



有了泼天流量,却变不成泼天富贵?


手指滚动屏幕,看到清一色、数不清的“TikTok Refugee Club”账号,宛钰悬着的心,彻底跌到了谷底。

“进来的外国用户区区几百万,大家都来分一杯羹,老外不够用了。” 宛钰 吐槽道, 在外国人大撤退和同类账号的喷涌下,自己 的流量大跌,哪怕是发十二生肖、春晚等老外感兴趣的内容,点赞量也只能达到原来的1/10。


望着逐渐沉寂的后台,她不禁开始后悔,早知道“TikTok难民潮”只是一阵风,就应该在最火的时候先“落袋为安”。


相比于宛钰,跨境电商卖家琳达从一开始就预判这波“泼天流量”很难直接变现。


先去Paypal注册账号,到小红书申请店铺,再去打通跨境物流……在“如何利用难民潮赚美金”的视频里,她侃侃而谈,收获了上万点赞。

现身说法的她 其实只是提供了思路,自己没有按照这套方法做生意。


“外国用户无法在国内APP上付款,这意味着小红书还是只能扮演‘种草’的角色。”她解释,商家想要成交,就得引流到海外独立站或电商平台上。


而在内卷严重的跨境电商赛道,暴露品类无异于自取灭亡——哪个品被发现卖得好,第二天立即遍地是同款,只有手工、非遗等竞争壁垒足够高的品类,才有机会吃到洋抖难民的流量红利。


同为跨境卖家的珺珺,也只拿小红书当赚外快的工具,在交易闭环打通前,她不会把主业投注上去,而那些反串洋人的同行,也只是为了抢流量,卖号挣钱而已。


在海外教过2年汉语的Kyrie则不同,看到洋抖难民们高呼想走进中国、交中国朋友,他完全按捺不住投身入局的冲动。


“海外中文学习者仍然是少数,我没见过这种阵仗。”意识到这是一次宣传汉教的好机会,他火急火燎开启了直播,看到反响平平,又跑去热门直播间连线。


听到直播间有不少老外渴望学习中文,他热情地分享了自己从事国际中文教育的经历,然而等他话音落下,前面还热络对账的老外,却个个变得安静如鸡。


难道他们对自己的故事不感兴趣?Kyrie挠挠脑袋,选择直接上干货,给老外科普汉语的四个声调。可没讲多久,老外又不耐烦了,开口打断他“我不是来学中文的”,然后津津乐道地谈论起好莱坞的明星八卦。


如此尴尬的遭遇,让Kyrie大失所望,也瞬间清醒,他原以为的这场可以消除壁垒、拉进距离的“电子交友”,可能更像是老外礼貌地博取关注的噱头而已。


潜水多个直播间后,他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 不仅中国人想挣老外的钱,老外也是抱着功利心来的。


“外国人的参与度几乎决定了直播间的吸引力。”Kyrie说,而敏锐的外国人们,自然也察觉到直播间里的天平在向英语倾斜。


如此一来,几乎没有老外们真的愿意自讨苦吃学中文,他们熟练掌握“你好”“谢谢”“我爱你中国”,就能收获中国朋友送上的点赞、留言、关注“三连”。


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让Kyrie有些沮丧,不过从长远来看,他认为自己仍有发挥的空间。



能挖到宝的“铲子”,不会愁卖


给Jack起名杰克、把Mary叫作玛丽……看着网友给外国人收费取名时的难看吃相,Kyrie两眼一黑。


在他眼里,再普通的英文名,背后也寄托了特殊、美好的寓意,真正有“含金量”的好名字,应该是像“ 利玛窦 ”“ 高罗佩 ”一样信达雅。目前的玩家大多是捞快钱的,专业人士还大有可为。


“TikTok难民潮就像现代版的‘洋悟运动’。”Kyrie相信,未来一定会有越来越多外国人了解和爱上中国文化,那时就是汉教的春天。


从事外贸服务的Lossy,甚至已经看到了希望之光——凌晨两点,她的屏幕上遍布带着“China”字眼的招聘帖,每刷新一次Upwork(海外自由职业者平台),就有两三条新需求蹦出来,密密麻麻塞满视野。

点开细看,评价页更是刺激眼球:一项营销兼职,时薪高达三四十美元,工作10天即可入账约2万人民币。

这样的场景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了,“国外的经济形势其实跟中国不相上下。”Lossy解释,想方设法来中国掘金的海外品牌正飞速增长, 老外对抖音、小红书等B2C平台流量的渴望,不输当年国内商家抢注亚马逊店铺的急切。


而“人均贵妇”的小红书,很有可能会成为“下一个TikTok”,因此半年前她就开始向英国的朋友打探消息,准备为海外商家量身定制运营课程。


“在国内,高于9块9的课程就有被喷‘割韭菜’的风险;但在国外,同样的内容可以轻松卖到几百甚至上千美金,而且需求特别大。”Lossy的一位朋友,在海外云学习平台上仅靠一门数字营销课程,每天能躺赚近2000英镑。

然而,没等她走出去,老外们却抢先推墙进来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