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胶卷迷俱乐部
胶卷迷的聚会场所~这里有关于胶卷的一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摸摸艺术书  ·  弗里达·卡洛的衣橱和收藏 ·  昨天  
惠州发布  ·  惠聚美好丨惠州冬韵 ·  2 天前  
摸摸艺术书  ·  我不是你的造物 ·  3 天前  
旅拍誌  ·  冬 日 女 友 王 楚 然 ! ·  6 天前  
摸摸艺术书  ·  “M to M of M/M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胶卷迷俱乐部

短文 | 过去135胶卷和120胶卷的功能是什么?

胶卷迷俱乐部  · 公众号  · 摄影  · 2024-12-04 22:04

正文

照片即历史

点击上方胶卷迷俱乐部快速关注

在漫长的胶卷时代中,曾经诞生了许多标准的胶卷,而其中最为经久不衰的是120和135两种规格。120胶卷来自1901年,是最古老的卷轴胶卷标准之一,而135胶卷的灵感来自于带齿电影胶卷,并在1934年成为正式标准。

现在我们的胶卷爱好者是两者兼顾的,一般新手会比较多地使用135胶卷,因为一卷拍摄的数量多,相机也相对方便了。进阶以后很多会玩120,120相机的形式和种类都更为丰富,遗憾的是由于当时产量都不算大,很多热门相机价格已经相当昂贵。


其实在这个年代,如果不是最专业的情况下,你用全画幅还是3344传感器,很难看得出来,但是在过去那个时代,135和120的差别就大了。

135胶卷和135照相机最主要的功能是记录。无论是最为专业的徕卡M3,尼康F2,还是普通的小相机,都会完成记录的使命存在。哪怕是当年川岛小鸟用F6拍摄他的作品,这种作品依然是记录式的。

所以这个任务里对画质没太多要求,而且,在1985年代之前,高精度胶卷极其稀缺,这种情况一直到1985年前后才被逐渐打破,E6冲洗胶卷水平逐渐超过柯达克罗姆,而且一大批高性能的彩色负片面世。

胶卷技术的巅峰是2000年前后,也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部分胶卷,像PORTRA160胶卷的能力,放在80年代是不可想象的。


用135去拍人物,婚礼,商业,这种干活,是要闯祸的,因为这种摄影的要求是结果呈现。除去内容,这种呈现首先需要精细的画质表现。

在那个年代,需要更好的画面精度,这里也不用放大到商场,就放大到30X30的唱片封面,不起用底面积更大的底片是万万不行的。

整个50-90年代,大画幅相机始终没有退出商业摄影的舞台,大画幅相机镜头在60-80年代还迎来一个黄金时期,施耐德,罗敦司得,富士,尼康开创了一个大画幅镜头的新时代。许多商业片都是用4X5,甚至是8X10拍摄的,宝丽来公司推出的8X10撕拉片,就是为这种级别的摄影打样使用的。


而120相机,就很微妙了。

120相机的主功能,其实和135一样,也是记录,包括划时代的哈苏相机,这种结构本身很大程度上考虑了机动性和记录性。

但是,伴随着胶卷性能的提升,一批也可以用于商业摄影的专用120相机开始出现,我们能够看到6X9这个画幅在120和技术相机这里的相交。

如果说哈苏V系列相机是可以坚固呈现和记录的,那么后面MAMIYA RB67系列显然就是很突出的棚拍相机。

120的底面积如果达到6X6以上要比135大了好几倍,画面呈现自然更好。到了1980年代后,越来越多的商业摄影开始大量使用120相机。

而对于艺术家而言,要兼顾画质,当然也要选120相机。所以,许多摄影艺术家都是135,120,大画幅混合使用来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


对于数码时代而言,富士APS-C相机的走红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超高像素传感器+超前性能镜头一定程度能够缓解底面积不够大的问题,当然,APS-C和3344当你放大到一定程度时,差别还是比较明显的,虽然我们能够看到的3344很多都是索尼那块老古董。

而对于胶卷而言,135和120的整体质感差别就非常大了,用同精度扫描会非常明显地感觉到。尽管我们大部分120镜头的直观性能比不上现在的135镜头,但是你干活不可能一直全开光圈,光圈收缩到8-11,那120能够呈现的画面细腻度是135很难比拟的。

这也是为什么胶卷迷不一定玩得到大画幅,但是玩下去多半会玩到120的原因,如果就画面呈现看,120还是值得玩的。

但是如果只是纯粹喜欢精细度,喜欢把人家粉刺黑头都拍出来,那首选不是胶卷,必定是数码+高性能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