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小东:
据我了解,兰州大学的“2+2”培养模式很有特色,请问它和专业大类招生有什么区别?
孙龙宇:
的确,兰州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十分多元,专业大类招生和“2+2”的培养模式完全不同。其中,按照 “专业大类招生”指的是仅仅在一个大类下招生,入校之后一两年内由学生在专业大类下自由选择;“2+2模式”则完全打破了专业界限。例如,新闻学的2+2模式中,可能学生前两年学习的是物理学,数学或者文学专业,在通过了新闻学的选拔考试之后,学生就会成为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会被授予新闻学专业的毕业证和学位证,跨度很大,这也体现了综合性大学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特点。
主持人小东:
好的。兰州大学是否也有基地班这样的培养模式,孙老师能否详细介绍一下?
孙龙宇:
是的,
兰州大学目前共有19个基地班,其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4个、校级1个,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6个、省部级8个。
14个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是为了给高校或者机构培育科研人员和高等院校的教学老师,生源会在新生入学后的第1个星期通过考试选拔,学生报名时间可在录取通知书的入学须知中查看。不同基地班的考核内容有所差异,比如化学考试科目是数学、化学、外语;历史学考核语文、历史、外语等。一般来讲,考试科目是3门左右,管理学可能需要面试等。
每年新生入学时,学校会进行基地班选拔,名额大约是500个,占新生总数的10%左右;一年后转专业的名额约200个,占5%左右;一年或两年后专业大类分流占60%左右;两年后学院内转专业占5%左右;此外还有网络新闻等2+2全校范围内选拔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会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
主持人小东:
听说兰州大学还有一个十分有名的学院,叫萃英学院,请问这个学院与基地班有什么异同?
孙龙宇:
兰州大学的萃英学院主要是用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数学4个国家级学科,外加1个人文学科,这5个学科的拔尖创新人才是从基地班的大二学生中进行选拔,出国交流率是100%,培养目标是中国顶级的科研人才。萃英学院在招生时,如果考生在相应省份的排名位居前300名,那么学生在入校之后无须选拔,就可以直接进入萃英学院。
主持人小东:
谢谢孙老师的介绍。我想,兰州大学作为一所重点高校,应该也十分注重国内和国际的交流合作,孙老师能否介绍下这方面的情况?
孙龙宇:
好的,那我就从师资建设和日常对外交流两个方面来讲。
师资建设
其实兰州大学自建校之初的师资都是来自海外归国人员,学校老师80%都有海外留学背景。
日常对外交流
兰州大学与国际以及港澳台地区的一流科研机构和大学积极开展合作,先后与世界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余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近五年来(2013-2017),学校接待来校访学交流外宾及港澳台地区客人7800多人次,教工因公出国及赴港澳台参加学术会议、合作研究等各类活动计3400多人次,派出4000多名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出国(境)交流、学习或攻读学位;招收培养2000余名留学生。
主持人小东:
关于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我还想问一个问题,那就是学校毕业生的深造情况如何?
孙龙宇:
学校50%的毕业生会继续攻读研究生,其中每年会有1000名推荐免试生,这个比例大约占应届毕业生的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