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基金成为炙手可热的投资品种。无论是公募还是私募,权益类基金发行占比均创新高,这些机构给A股带来的不仅仅是增量资金。
关于私募的更多内容,可关注我们的小程序
私募资讯
公募基金发行呈现结构型牛市
今年以来截至1月26日,
新成立的公募基金总份额达到988.06亿,环比增加10%,是2017年4月以来的新高。
其中,
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合计份额339.33亿份,占1月新基金发行量的68.69%,这一数据创2016年5月以来的新高。
与权益类基金还行火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货币基金,曾经在2016年、2017年大热的品种,如今几乎颗粒无收。
再来看在发基金,目前有174只新基金正在发行(ABC类份额分开计算),其中,股票型基金占比达到15%,混合型数量为101只,占比达到58%,除去26只偏债混合型基金,这个占比仍达到43%。
私募发行节节高
公募基金热销的同时,私募基金也出现发行高峰。
Wind数据显示,2017年12月,私募基金产品成立数量达369只,发行规模277.15亿,平均发行规模2.33亿,均创2017年4月份以来新高。
其中,
股票型基金发行表现最为抢眼。
数据显示,2017年12月发行的私募基金中,股票型基金发行数量282只,平均发行规模3.26亿,创2017年2月份以来新高。
从发行规模占比来看,
2017年12月股票型基金发行占当月私募发行的比例达91.68%,延续2017年下半年以来的升势。
不仅如此,从已公布的数据来看,
2017年12月私募发行规模居前的基金中,几乎均为股票型基金,而此前月份多为债券型基金、股票型基金组成。
值得注意的是,从发行数量占比来看,截至1月17日,2018年1月份股票型基金发行数量占比达77.59%,创2017年1月份以来新高。
另据中国基金报消息,私募圈传出上海某大型私募基金的产品,1月已进账100亿左右。通过对该家私募的几个主要销售渠道进行打探,显示其具体构成包括:某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销售50亿左右+某大型券商销售28亿左右+华东某大型第三方财富机构销售28亿左右+某大型信托、某三方机构有部分销量……
不仅如此,包括高毅资产、汇鑫、信惠等私募机构过去一个月产品发行数量均超过15只。
基金资产驰援股市
招商策略研报分析,公募基金发行回暖,有三方面原因。
1、市场持续回暖,公募基金业绩改善。
2、地产调控加码,地产销售大幅下滑,房价上涨冻结。从大类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部分楼市的资金转而“买基金”。
3、风险偏好提升。公募基金新发行规模持续回暖表明居民风险偏好持续回升,融资余额持续回升,也反映居民风险偏好持续回升。
研报统计测算,2018年公募、私募基金有望为A股带来逾2000亿资金。
A股还能火多久?
私募、公募双双走热的背后,源于A股的火热。
今年以来,A股市场在银行地产的带领下继续创反弹新高,上证指数直逼3600点,不仅收复了熔断以来的失地,而且将逼空行情上演得淋漓尽致。创业板指数更是稳稳站上1800点,市场对A股慢牛行情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
高盛发布报告指出,自从去年宣布MSCI将把A股纳入指数以来,北向净流入已悄悄加速,并成为流入A股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
预计今年北向净流入将达到400亿美元,明年达到600亿美元。预估到2019年,北向的持股比将由目前的0.9%增至2.4%,使外资对A股的持股比(包含QFII)由目前的2%增至3.5%。
星石投资则认为,
2018年,A股正式纳入MSCI、沪伦通开通等均将给A股带来增量资金,中国的经济韧性、股市的估值洼地、汇率的贬值扭转等因素使得海外资金增配A 股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