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阿卓
|
文
杨阿卓 张殿元
|
影
4月13日下午,国家能源局会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核安全局在北京组织召开《“华龙一号”国家重大工程标准化示范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发布会,标志着“华龙一号”国家重大工程标准化示范正式启动。
《方案》要求依托“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开展核电标准化示范,利用4年左右的时间,进一步完善优化现有压水堆核电标准体系,健全一套自主的、能够满足“华龙一号”国内建设与出口需求的,涵盖核电全生命周期的压水堆核电标准体系。
基础:我国已制订核电标准743项 基本成体系
我国核电标准化工作已经有较好基础,目前已发布核电标准743项,初步建立了结构完整,内容齐全的核电标准体系。各专业领域的重点标准或急需标准基本齐全,填补了国内空白;标准的总体水平与国外相当,部分关键技术标准跟跑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有力地支撑了我国核电建设。
记者了解到,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当前我国核电标准化工作与核电建设的现实尚有差距,存在技术路线不统一、基础研究欠缺、自主标准推广应用不足等短板,多数标准仍处于跟跑国外先进标准的状态,标准的质量和水平还有待提高。此外,我国多堆型、多技术路线并存的现状也客观上增加了制定统一、自主核电标准的难度。
会议介绍,《方案》将从进一步优化现有标准体系、持续开展标准化基础研究、大力推进核电标准应用实施等多个方面深化核电标准化体系建设工作。另外,后续还将积极推动我国标准与国际接轨。一方面,我国将积极参与ISO、IEC等国际标准的制修订,提升国际话语权与影响力;另一方面,建立与美国、法国等核电强国,以及核电“走出去”目标国家标准化组织的长期交流与合作关系,积极开展标准对比、互认、技术交流等合作,让国外能够深入了解中国标准,为真正实现标准的“走出去”搭桥铺路。
任务:核电标准化示范将做好三个“衔接”
“华龙一号”是在汲取国际最新科技和工业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30多年来的技术与经验,实现技术再创新的成果,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堆型,依托“华龙一号”示范项目开展核电标准化示范将做好三个“衔接”。
一是与现有核电标准体系的衔接,按照现有核电标准体系中的通用类标准,很大一部分经适用性分析论证后,可直接采用;还有一些标准经适当的有针对性地完善后,即可采用;对于完全技术创新的设计,需要查缺补漏,补充新编标准。
二是加强与福清、防城港“华龙一号”工程项目的衔接,通过标准来固化华龙技术创新特征,认真论证现有标准对华龙堆型的适用性,并紧密结合工程经验健全现有标准体系,为后续国内和海外“华龙一号”项目全面采用我国自主核电标准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是针对我国多机型、多技术路线并存的局面,加强与国内其他机型和堆型技术的衔接,保证标准的通用性和适用的广泛性,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我国压水堆核电标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