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傍晚18:00,由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学生会学术部主办的认知综述指导讲座于王克桢楼1115室举办。本次讲座由16级本科生杨敏文、杨鑫跃主讲。两位主讲人根据自己的经验,为同学们分享写作认知综述的经验,从标题、选题、格式和内容等方面提出了全面的建议和指导,并解答了同学们的疑问。下面为大家奉上本次讲座的笔记。
综述是查阅了某一专题在一段时期内的相当数量的文献资料,经过分析研究,选取有关情报信息,进行归纳整理,作出综合性描述的文章。
综述不是八股文,组织逻辑灵活,多是靠内在的客观逻辑。综述的图片概括性很强,不会局限于某一个研究(虽然也会引用原有研究的图片)。
1. 常见的四个主题:
注意和知觉,记忆,语言,决策
2. 寻找主题
a) 选课本中感兴趣的。
b) 选课程或者科研中接触过的。
c) 选近10年出现的新主题。(新主题争议多,新文献多,好写)
d) 从好期刊里的综述中,寻找一个问题来展开探究。
相关期刊:Annual Review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Psychological Review,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 Trends in Neurosciences等。
常用数据库:Web of Science (ISI web of knowledge), PsycINFO, Elsevier, Wiley, Springer, Sage, JSTOR…
3. 锁定主题:
一个合适的主题往往具有以下特点:
a) 近五年的相关文献较多。
b) 近期较为热门。
c) 有争论或不同的影响因素,相关研究有不同的方向。
4. 注意
a) 主题不要太宽泛,最好加上一至两个限定词。
错误范式:自闭症谱系障碍的表征与神经基础,变化视盲研究综述
正确范式:情绪加工对视觉返回抑制现象的影响
b) 注意研究的时效性,引用文献以近五年内的为主。
c) 没有思路时,可以从一篇文献出发,寻找相似文献。
d) 可以引用文献中引用的文献,引用同一作者的/合作者的/学生的文献,或引用与文献中相同关键词。
1. 标题
a) 不能太过直白显然,如“视觉拥挤效应的特征加工模型”。
b) 不建议用:“浅谈…”,“试论…的影响”等短语。
2. 通过层级标题展现文章逻辑
a) 通过看层级标题,能大致看出文章的内容。
b) 层级标题能体现各个点之间的联系和内在逻辑。
c) 不宜过多或过少:不要只有一级,不要多于三级。
d) 子标题不要重复主标题内容。
3. 前言:
写出核心概念定义,以及写这个主题的原因。
4. 主体的写法:
a) 组织影响因素:不要简单罗列;应分类,写出它们如何相互影响,并建立模型。
b) 提出理论的争议:写出理论的不足,以及可能的原因。
c) 包含不同的研究范式。
5. 总结与讨论:
不可“综而不述”
a) 对研究进行总结。画图是非常好的总结方式。
b) 提出自己的观点,如“笔者认为…”等。
6. 注意点
a) 最好先说明结论,再展开论述。而不是先论述完,再呈现结论。如:“对于某某问题,研究者ABC认为…(总结相同结论)。其中,A…,B…,C…。相反,DEF持有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等。
b) 注意详略,不必详述每一项研究。
先对概念进行定义,再使用该概念。注意第一次使用英文缩写要先呈现全称。
1.拟定提纲:
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拟定提纲其实就是在整理思路,即是否可以很自然的推进下一部分的内容,是否可以进行严密推倒。
2. 撰写成文
a) 逻辑:很重要,需要将文章按照某些逻辑串联在一起。
b) 关键点:在写提纲的时候就把关键点有逻辑地写下来。
c) 主体的行文逻辑:年代、研究方法、观点流派、研究问题的自然逻辑。逻辑和选题有很大关系。
d) 段落内的行文逻辑:要有论点、论据。可以用段首承上启下。
e) 保持开放的想法:写的过程中会有更深更复杂的思考,会有一些新的成果。如果还有时间就大刀阔斧地改,没时间就把想法和思考放在讨论里面。
1. 字体:
宋体,Times New Roman
2. 使用阿拉伯数字层级标题
。
3. 图表呈现:表上图下
。
a) 为了美观性,(助教)建议:
b) 中文行距1.5倍,英文2.0倍。
c) 摘要与关键词之前不需要空格。
d) 摘要二字中间要空格。
e) 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开。
f) 不需要封面。
4. 引文规范:注意APA格式
1. 逻辑清晰
2. 评述性:
literature和critical review
3. 先进性
4. 有自己的产物:清晰的梳理和有价值的归纳;对研究方法,结果的解释等的新见解;推论和假设的提出。做详尽的表格是最直接简单的自己的产出。
5. 写作完毕后经常review自己的综述
,注意格式不能太紧缩,用语不能太累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