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目前,冠脉血运重建手术后出血仍然是一个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且与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关。尽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在技术和治疗上已有显著进展,但两者在出血发生率和后续临床结局方面的对比仍缺乏足够的研究。特别是在手术后不同阶段,PCI和CABG可能分别面临不同的出血风险:CABG可能导致更高的住院期出血,而PCI则因抗血小板治疗的使用而增加术后出院期的出血风险。近期,JACC杂志发表了一篇研究,旨在通过EXCEL试验比较PCI与CABG治疗的患者在手术后早期和晚期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预测因素及其临床影响。一起来看看吧!
尽管手术技术、设备和药物治疗有所进展,出血仍然是冠脉血运重建手术中的常见并发症,并与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关。尽管先前的研究分别考察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出血的发生率和影响,但据我们所知,尚未在同一随机试验中比较接受PCI和CABG治疗的患者发生重大出血的相对发生率及其后续结局。
此外,出血事件的时间可能在两种手术中有所不同,CABG可能由于其侵入性较大而与更高的住院期出血风险相关,而PCI则因更频繁使用长期和/或更强效的抗血小板药物而与较高的术后出院期出血风险相关。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EXCEL试验,使用现代设备、技术和药物治疗,描述左主干冠状动脉病(LMCAD)患者接受PCI或CABG手术后早期和晚期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预测因素和临床影响。
在EXCEL(XIENCE药物洗脱支架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左主干血运重建效果上的比较评估研究)试验中,1,905例无保护LMCAD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PCI(n = 948)或CABG(n = 957)治疗,并随访5年。
重大出血定义为TIMI大出血或小出血,BARC(Bleeding Academic Research Consortium)3至5型出血,或任何需要输血的显著出血。通过时间校正的Cox回归模型评估重大出血与随后的死亡率之间的关联。
在5年随访中,共有217例患者(11.4%)发生了至少1次重大出血事件。
PCI和CABG的5年重大出血发生率分别为7.9%和14.8%(OR:0.48;95% CI:0.36-0.65;P < 0.0001)。
PCI的住院期重大出血发生率较低:
CABG术后出院后的重大出血发生率较低:
所有41例PCI术后出院后的重大出血事件均发生在接受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中。
5年内的重大出血事件与随后的全因死亡风险增加相关,无论是住院期还是术后出院期(交互作用P值=1.00),无论是PCI还是CABG(交互作用P值= 0.95):
图1. 左主干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大出血发生风险及预后
在EXCEL试验中,CABG导致5年内所有重大出血和住院期重大出血的发生率较高,尽管PCI术后出院后的重大出血更为频繁。两种手术后的重大出血均与5年内心血管和非心血管死亡率增加相关。
来源: Major Bleeding and Mortality After Revascularization of Left Main Disease. J Am Coll Cardiol. 2024;84:2335–2346. doi: 10.1016/j.jacc.2024.07.065
往期回顾
进展 | JAMA子刊:ASCVD降LDL-C替代治疗vs.高强度他汀:疗效相当且不良反应风险更低!
进展 | JACC:优化HFrEF患者MRA治疗并减少高钾血症—钾结合剂环硅酸钠锆:REALIZE-K试验结果
进展 | JACC:久坐行为与多种不良心血管结局相关,即便进行了中高强度身体活动也无法完全抵消久坐风险
进展 | Eur Heart J:介入还是搭桥,NSTEMI患者该如何选择:SWEDEHEART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