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第一次AI亲子营的尝试结束,稍微回顾一下。
前情提要:
全新尝试-1天亲子营:AI时代的孩子该如何学习——给爸妈的小工具
现场一共来了十组家庭,感谢家长们的信任和支持,和孩子一起学AI、学做产品的体验一定很特别。
主要流程,我们上午主要聚焦在“问题探究”,下午是“解决方案探究”,直接把“源代码”公开,如图。
作为一场AI的活动,开场分享结束后,我们直接演示了AI的能力(录音、转文字、总结、生成网页),以下几张截图由AI根据现场音频生成,未经修改,请勿推敲细节。
给孩子讲怎么做产品,我这次在AI的帮助下,尝试做了一页纸的《AI产品特工手册》,一看就明白,不再赘述。
孩子们的作品,都很有创意,主要用coze搭建,短短几个小时,都有了一些雏形。
有帮家庭定制食谱的工具,输入各种要求,输出“要买什么菜”;有孩子为律师爸爸定制了工作安排助手;有帮助妈妈解决“催孩子做事”和“心情不好怎么办”的小工具;有专注安排周末生活的时间管理器;还有帮家长把“家务变游戏”的小产品……
时间很有限,产品很稚嫩,但相信家长能感受到孩子们浓浓的暖意,而我们更看重的是这个过程,让孩子们能体会到用AI创造的快乐,之后可以主动去探索。
三个不同的时间段,我们还见缝插针,俞星老师、李璇老师、苏杰老师分别给家长们做了分享,摘录一下精彩观点。
俞星——学AI,我们到底学什么?
现在各种学习AI的文章和课程满天飞,但很多家长、孩子以及教育机构,都没有想清楚,学习AI到底学的是什么。
在计算机专业领域,学习AI指的是掌握AI技术原理,培养计算机科学家和工程师;在生产力优化领域,是学习如何使用AI工具提高工作效率;而对于“学习”这个领域本身,则是如何用AI辅助,将博学的AI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能力。
这三者虽然关联,但不能混为一谈。市面上很多AI课程只教授时髦工具的技巧,这是舍本逐末的做法,因为这些技巧很快就会过时。而真正的“慢功夫”——学会用AI辅助学习,才是真正授人以渔的东西。
基于教学经验,我们将AI辅助学习的方法论和孩子的学习状态划分为四个交融的阶段,如同二重奏的四个乐章。我们通过精心设计,将其融入一天课程中,既帮助家长了解如何引导孩子完整体验这一过程,也让孩子们真正理解AI的能力、边界,以及自己的主动参与能带来的巨大改变。
李璇——为什么科学思维在AI时代更重要?
在AI生成内容泛滥的时代,更需要辨别真伪的能力,拥有科学思维,能够批判性思考,才不会轻易被表象迷惑。
现有学校的科学学习,多在学习人类已有的科学知识,但真正的科学探究,是在探索未知,这更像将来孩子们要面对的真实世界,学校里反而没有教。
科学思维培养假设、验证、归纳的能力,还帮助我们突破常规思维限制,产生创新性解决方案。
培养科学思维,不是为了与AI竞争,而是为了更好地驾驭AI,创造人机协作的美好未来。
苏杰——AI时代,最重要的能力到底是什么?
AI越来越强大,解决问题变得越来越简单,我们更应该把时间花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上,君不见太多成年人,手里拿着AI利剑茫然四顾,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
产品思维,我总结讲给孩子的只有三点,但这三点也正好是学校教育不太教的——用户视角、极简原型、快速迭代。
用户视角:学校里只是做题、考试,孩子从来不想这些是是“为谁而做”;极简原型:能做到“极简”,AI给了我们很大的助力,但也必然“漏洞百出”,会有缺陷,会失败,而学校让我们很害怕失败,不敢触碰能力的边界;快速迭代:做产品要闭环,是无限游戏,目的是把游戏玩下去,而学校的常规似乎是有限游戏,是为了争输赢。
将来唯一剩下的工作,可能是“老板”,对应大厂至少是P8P9,但学校还在教P5P6的事情,AI已经能做得很好了,这里面的差距怎么弥补?我们希望做一点尝试,作为常规教育的补充。
最后,
在现场,我们宣布了一个“升级”,也同步给大家。
学习和教育也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所以我们决定把
“亲子课”升级为“AI亲子共学社群”
,今天来上课的家长,支付的1999元,也自动成为第一年的会员费。
我们的“社群服务”有哪些?其实也在不断迭代,至少,现在确定可以有的如下。
如果你或者朋友也想加入“
AI
亲子共学社群”,欢迎联系任何一位你熟悉的老师,或者第一批会员。将来,也欢迎会员们资源共享,互惠互利,比如提供活动场地、主动分享,等等。
当然,你的第一步行动,可以是加入我们的“AI时代的学习与教育”大群。
_________
苏杰(iamsujie),产品创新顾问,《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丛书作者,良仓孵化器创始合伙人,阿里8年产品经理,集团产品大学负责人。如需产品经理/产品思维/产品创新相关领域的培训咨询服务,欢迎联系这个微信(13758212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