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精读
跟着我,选好书,读好书,用好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书单来了  ·  我每天都在认真练习道别! ·  昨天  
读着文摘  ·  上班和要饭的区别 ·  昨天  
单向街书店  ·  【单向历】1 月 21 日,宜拥抱 ·  2 天前  
十点读书会  ·  找不到对象的人,选择和前任结婚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精读

《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

精读  · 公众号  · 读书  · 2016-12-29 20:00

正文

精读君曰


试想:


为什么穷人吃不饱饭还要买电视?


为什么穷人的孩子即使上学了也不爱学习?


下面这本书的作者,15年来,深入贫困人群最集中的18个国家和地区,探寻贫穷真正的根源。作者指出,人们难以摆脱贫困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于贫穷的理解不够深刻,好钢没有用在刀刃上。




《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


本文已获授权转载,来源无书:(ID:nonobo)


很多人认为我们要比穷人来得富有,我们和他们之间也有本质的差异。但真实的情况是这样吗?穷人身上的一些问题,难道我们身上就没有吗?


《贫穷的本质》一书揭示了穷人的经济生活,使我们看到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经济学原理。这本书中的理论有助于我们了解穷人能实现什么,他们在哪些方面需要一些助力,以及他们为什么会需要这些助力。




本书中的每个章节都阐述了一种如何找出这些难点并攻克这些难点的方法。翻开这本书,我们可以清晰窥见这些人的家庭生活:


他们都会买些什么;


他们会为子女的教育做些什么;


他们会生几个孩子等。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阐述各类市场及机构能为穷人做些什么:


他们能存钱吗?


能为自己投一份人身伤害保险吗?


政府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在何种情况下政府会力不从心?


自始至终,本书都在讨论几个相同的基本问题。


通过什么方法可以让穷人改善他们的生活,在这方面他们遇到了哪些障碍?


穷人意识到福利的重要性了吗?


如果没有,原因又是什么呢 ?


本书还告诉我们,即使在任务看上去无比艰难的情况下,我们依然要敢于坚持,成功并不总像看上去那样遥远。




1
穷人思维


许多人的贫穷在于技术上变穷的。大抵可探索一下穷人思维:


规划层面上,穷人无战略,只有战术,常常局限于发生事件的某个局部;


时间维度上,穷人不想未来,只想眼前;


穷人更安于享受,一旦穷人经济有些许改变,他们就会将多余的储蓄用于享受型消费;


……


与穷人相反的基因基本都是富人的基因。穷人变穷往往都因为偶发性事件而贫穷,比如生一场大病,比如一次意外的事故,比如一次意外投资损失。这与经济学中萧条成就富翁是一个道理。穷人经济学的核心是,股市下跌时候必须出仓,而富人则在于股市下跌时候更多加仓。




2
穷人的几个困境


困境一:知识的匮乏


一个比较表层的困境,是知识的匮乏,其实就是有效信息的短缺。这让穷人往往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是正确的。


例如很多国家的穷人都认为将药物直接输送到血液是必要的,因此他们都很愿意输液。如果家里有儿童患了痢疾,医生为他开了口服补液(一种儿童口服剂),这就会导致这个穷人再也不带孩子去看这个医生——因为她觉得口服补液是无效的。如果不具备中学左右的生物学知识,就没办法理解消化系统能吸收营养。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由于穷人不认识字,也就没有机会读懂对他们有利的政策和法令,就会错过一些改善经济条件的机会。由于缺乏营养学知识,穷人获得了额外的可以用于食物的收入,他并不会买对身体有益能提供营养的食品,比如碘盐,只会买价格低、提供好口感的食品,比如糖。




困境二:临对意志力的挑战


但即使是穷人们知道了即使意识到了某件事对他们是有好处的,也依然经常做不到。为什么呢?


我们天真地相信未来的自己就跟现在的自己完全不同,这是一种错误的预期,称之为“时间矛盾”,这会阻碍我们把目标转化为行动。一个经典的时间矛盾案例就是,人们倾向于制定不可能完成的新年计划,是因为会美化未来的自己。我认为明年的自己每天跑十公里,是因为假想着那时的我对于十公里的跑步痛苦就能忍受了,实际上到了明年还是根本不会踏入健身房。


因此我们会把轻松的事情留给今天的自己,把困难的事情留给明天。对于穷人来说更是如此。明明有钱可以买一支疫苗打,穷人仍然会把这个事儿推到明天去做,然后钱就会花在能迅速带来一时的快乐的事情上,——去买糖和烟。于是可能就会推到两年后感染上这个病为止。


抵御一时快乐的诱惑,去选择眼下看起来很麻烦但是长久有益的事情,这是需要调动意志力的。难就难在穷人一天要面临无数次对意志力的调动。诱惑有时候来自于生理性需求(比如性、糖、脂肪类食品、烟等),对于富人来说,满足自己的需求并不会调动极其大的意志力——不会买了一包大白兔奶糖就面临就家里人吃不上饭的境地;但是穷人完全可能面临的是眼前的奶糖和将来染病丧命的危险选择。




困境三:缺乏应对风险的能力


穷人缺乏有效地应对风险的能力,一次意外可能就会导致他们倾家荡产,但这不代表他们完全不会应付风险。


比如他们会把女儿嫁去不近不远的村子,等待天气灾害收成不好的时候互相帮衬解一时之急。——太远了就帮不上,太近了天气灾害的时候会一起遭殃,起不到分散风险的作用。这种传统的智慧不能说完全没有用,但遇到大病之类的情况,往往对方就不会帮衬了。


生育和教育,对于穷人来说也是用来抵御未来风险的办法。书中讲到一个叫帕克·苏达诺的人,他有一个由九个孩子构成的大家庭。想要九个孩子,并非是由于缺乏自控力和避孕措施造成的,也不是社会强加给他的准则。而是因为他不知道九个人谁会有能力给他养老。对于九个孩子的教育,他并不是在做一笔稳定的投资,而是像是买彩票。但同时他相信,抚养九个孩子让他陷入贫穷。


用生育和血缘来抵御风险,实际上是缺乏制度性选择的结果,和穷人完全不同的是,发达国家城市里的人可能会用储蓄、保险等金融方式来应对风险。




困境四:扭曲的教育观


穷人的教育观是扭曲而极端的。上学要么被贬低到只是个形式,要么被崇拜成改变命运的救命草。所以如果发现孩子在学校里没有学到东西(更直接的说就是这个孩子没有考到高分),那么上学就被认为毫无用处。


所以只有少数考到高分的穷孩子才可以继续接受教育。


富人给穷人精心编织了愚民教育的舆论,让穷人想当然的以为把孩子丢进学校可以一劳永逸解决所有问题,让穷人家长们得不到足够的指导信息。他们没法接受教育的事实:人天生就是厌学的,学校不能解决所有教育问题,分数更不能,孩子在每个阶段的教育都是不可缺失的。


贫穷催生的教育观念扭曲了家长们的期望,这种过高或者过低的期望搅碎了大多数孩子的不成熟的心智,使这些孩子选择了逃避,过早走上了谋生的道路。


于是穷人和富人“联手 ”拔掉了他们的苗子。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很多穷人的孩子即使上了学也不爱读书。




困境五:稳定的向往


在传统就业机会缺失的情况下,穷人的向往就是得到一份工作,或者自己去做一份小生意。表面稳定的政府工作成为穷人的一种向往。稳定的工作赋予人们足够的心理空间,让人们有机会做中产阶级擅长做的事情。


然而事实是,这些机会本来就是富人设计出来为自己服务的,穷人只是拉动这些机会的劳动力而已。让富人创造稳定的机会为穷人服务,这怎么可能呢?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穷人有工作却不能享受合法权利,能够创业却不能守业。


3
贫穷,不仅是因为是没有钱


穷的问题是不是真的濒临饿死,而是他们没办法摆脱这种穷的状态。他们的人生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勉力维持一种饿不死的状态


这对于人类来说是不是糟糕的事情呢?当然是的。因为大量出生在这个地球上、接着又死去的生命,他们的生命潜力并没有得到挖掘,这是很可惜的事情。


大多数人意识不到的是,我们面临的问题和穷人并没有差别,我们处理得更好,只是因为城市文明中存在着一套体系,无声无息地替我们处理了很多问题而已。比如我们不必天然经受那么多考验意志力和判断力的事情,类似于是否往水里使用消毒剂(我们用的自来水已经被消毒过了)、是否需要翻山越岭接种疫苗(小时候在学校就会被强制接种比较重要的疫苗)。


作者认为,虽然这种说法是一种“家长式风气”,但处于发达国家的人们,正是这种充满家长式风气的体系中的受益者。这是一套维持生活的体系,对于缺少这样体系的穷人来说,勉力维持不饿死,已经很难了,没有能力去追求更好的生活。




总的来说,为什么富人过得好?因为他们的生活是被体系所保护的。就像玩游戏选择了简单模式,他们的潜力能得到充分发挥。


而我们要帮助穷人,是要帮助他们建立这样的体系,建立良性循环的模式,否则贫富分化越来越严重是必然的。


穷人的困境与普通人貌似是一样的——缺乏信息,没有信仰、懒惰。普通人貌似并不贫穷,受过良好的教育,见多识广,但他们与穷人的差别其实很小,因为他们的认知比自己以为的要少得多。他们比穷人的真正优势在于,生活可以随着时间慢慢改变,他们无须担心明天是否面临生存问题。换句话说,他们只需要相对有限的忍耐就行了,而穷人需要不断忍耐。


长期忍耐之下,穷人对自己的生活习以为常,几乎不会关心对衣食住行以外的东西。微薄的收入限制了他们的信息来源,因为有用的信息是要花钱买的。




所以穷人对财富的信息一无所知,财富机构和权力机构的大门对他们是关闭的。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小额贷款和扶贫政策未能让穷人富起来。


尽管有吃有喝,然而穷人还是会营养不良,主要是因为他们考虑的是不是价格便宜,合不合口味,而不是有无营养价值。手里的钱越少,就越不愿意购买健康食品。这就好比当你陷入失业状态,你并不想吃乏味的健康食品,而是想吃点味道不错的东西,总会有一些便宜而又好吃的食品诱惑着你。


除此之外:穷人应对风险的所有方法一般都很昂贵


这就能解释穷人为什么缺乏知识却喜欢娱乐,愿意花大钱看病却不会花小钱改善生活,精打细算却轻信错误的信息。




4
如何对抗贫穷


知道了穷和缺乏体系保护对于个人发展的限制,可能会有点不开心。但有一些好消息:


1、互联网时代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是:我们获取信息的成本降低了


比如在我这一代报考大学之前,我只能从我父母的社交圈里了解专业情况,比如他们没办法告诉我经济学和金融学之间的区别,他们作为医学毕业生,只能告诉我医学是什么样一个专业,这个情况很常见。


但现在有一个高三的学生,可以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可以先上知乎(不是广告)大概了解一下,然后再上在行(仍然不是广告)约一个人当面聊一聊。即使一小时300块钱,就算见5个人,也就是1500元。就算父母月收入大概都在北京市比较低的水平,假设分别为1500元,拿出一个人当月的全部月收入帮孩子做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也是值得的。


2、其次,再次重申,这本书讨论的贫穷情况是指日收入低于0.99美元,即每天挣不到7块钱人民币的那种贫穷。实际上,金钱超过一定数额之后,对于人的效用是边际递减的



(图片来自google,具体数值逐年会有变化)


假如你家买不起马桶的时候你当然非常不快乐,但当你买了一个五百块钱正常的马桶和一个五万块钱镀金马桶的快乐程度是差不了一百倍的。摘抄一段话,这段话的主人认为金钱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限制:


“朱天心他们看着这些年轻时候的伙伴走上了不同的路,但她们就什么也不干。他们讲,做了董事长的朋友收入非常高,但他的花费也很高,一个月几十万,如果那样,那他的选择就会非常少。他只能去做董事长,只能做总经理,才能够满足他这样的生活要求。所以她和唐诺那个时候就下了决心,永远不要这样,过没有选择的生活。


3、大多数年轻人的问题是在于,根本不知道自己需要多少钱才能过好生活。有因为供职于金融机构和供职于媒体、互联网的维持成本是根本不一样的。


所以古人说,了解你自己。给自己建立一个不需要经常考验自己的意志力,并且能够抵御风险的体系吧。




4、赚钱本来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千万不要为了赚钱而牺牲掉更好生活的机会。


没错,确实很多事情,比如兴趣爱好、比如周末约朋友看个电影、比如护肤,看起来都是“非必要”的“非必需品”。


但是啊,如果人都按照“必要”来活着,那你和动物又有什么区别呢,每个人都是一模一样的了啊。


我们常说钱要花在刀刃上——但一个人能不能把钱赚回来,是看他学不学习,学习需要经过一个过程,然后才有思考的基础“我为什么花这个钱,而不花那个钱”,值不值得、精准与否的判断,全部都来自一件事情——就是我们得学习,怎么学习,学习是要花钱的。


“人生最珍贵的是时间而不是金钱。而真正可怕的事情是,时间的有限是赚不回来的。


以80岁来算,80岁乘以365天一年,你大概有3万天左右,很吓人吧,我们一辈子活80年,可是得到的只有3万天左右。


这个三万天,是你从婴儿时期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这个三万的码表就开始起跳了。三万非常少,如果你现在出去流浪一年,我说我只给你三万块,你都会不安,觉得够不够啊。结果你不是一年,你是流浪八十年,我在你口袋里面放了三万天。


而这三万天跟三万块的概念不一样,三万块花掉一块钱,赚回来就有了;三万天过一秒是一秒,用尽天下的方法,也赚不回这一秒钟。




“所以时间的珍贵,是最不可抵抗的一个花费。——蔡康永


5、花钱自我投资。当你把你的时间看得很值钱的时候,你就不会花时间在省钱上,而是花在投资自己上。


一个舍不得在自己身上花钱的人,在面试、岗位提拔的时候一定会吃亏。老板关心的是:你有什么学识、长成什么样子、衣着是否得体、视野是否广阔。而这些,都是需要你去自我投资的。一定要记住,贫穷的根源是思想。因此一定要随时学习。


克服投机心理,天生一定不会掉馅饼。社会上投机损失的大多数是穷人,富人一般不会投机,投机损失的承受力大大超过穷人。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也培养自身的心智,防止自己用投机、巧取、一夜暴富的心态去生活工作。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把我们的注意力、判断力、决策力聚焦到我们的学习和成长上,而不是聚焦到投机、取巧、暴富、享受上。


你会发现现在所有的企业都不以血汗工厂为理念,他们会尽可能让员工生活得舒服,谷歌、苹果、微软都是尽可能地给员工提供福利让他们享受,而不是让他们在公司勤俭,一个跟员工抠门的公司,永远不可能上市。


“人省则不能发展,企业省则不能上市。——马薇薇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100速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