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开始,共享单车在中国掀起了一股热潮。今年,滴滴与中国优步都称自己公司的车辆投放已经超过100万。中国已经成为共享单车领域的世界霸主!
然而,在美国和新加坡等国家,中国共享单车企业似乎正在遭遇寒冬。
不同的发展阶段导致价值观差异——秩序与便利之争,而共享单车需要使用当地公共资源,需要与外国社会和政府保持良好的沟通。显然,在文化和价值观方面的扩展比向海外输出“中国制造”更有挑战性。
文 | 瞭望智库特约宏观观察员,交通研究专家苏奎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从去年开始,共享单车在中国掀起了一股热潮。今年,滴滴与中国优步都称自己公司的车辆投放已经超过100万。中国已经成为共享单车领域的世界霸主!
3月8日,新加坡交通部次长黄志明在国会称,要重新仔细评估政府支持的公共单车的投放计划,并研究是否应进一步扩展。此番言论带有明显的消极含义。
3月13日,美国旧金山议员帕金斯起草的有关共享单车监管的法案已进入议会土地和交通委员会讨论。如果法案最后得以通过,“小蓝”(Bluegogo)在该市的经营局面将更加严峻。此前,帕斯金与旧金山市代理市长法雷尔曾召开记者会,对“小蓝”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判与威胁,甚至称其为“流氓”企业。
共享单车在中国发展得如火如荼,但在其他国家,为何似乎遭遇了寒冬呢?
2016年8月1日,滴滴与中国优步宣布合并后,共享单车(无桩单车可能是更准确的名称)就成为了出行市场的新宠儿,成为了各路资本眼中的“金矿”。
短短一年,进入共享单车行业的企业已经超过20家,摩拜与ofo均声称,自己已经获得了近10亿美元的融资。
今年,免费骑车的信息在社交媒体上铺天盖地,两家公司都称自己的车辆投放已经超过100万辆。看看无处不在的单车,100万应该不是一个夸大的数值。一家公司的投放量就已经超过其他所有国家公共单车的总和。从这点来看,中国绝对是共享单车的世界霸主!
与中国形势不同,公共单车在其他国家一直是不愠不火的状态。中国共享单车企业在国内尝到了甜头,自然就有了“出海”的想法。2017年初,小蓝、ofo、和摩拜不约而同地走出国门,走向新加坡、美国、英国。
然而,它们传回国内的并非都是好消息。
1998年,德国发明了无桩单车,但并没有发挥多大影响;2007年,有桩单车在法国巴黎大获成功,推动了全世界的公共单车发展。到2016年底,全世界的共享单车系统已经超过1000个。
而美国似乎对共享单车很不感冒,在这个领域的发展落在了后面。2010年,全美共享单车只有1900辆,2013年才开始进行成规模的推广,到2016年底,整个美国只有55个城市拥有公共单车系统,投放车辆总数也只有42000辆,日均骑行人次仅7.7万。
相比中国,美国共享单车需求几乎是微不足道的。
2010年,纽约有了利用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无桩单车的试点项目,但无桩单车在美国并没有像在中国那么幸运。目前,全美的无桩单车仅有5000多辆,约占全部公共单车的13%。这个原因不难推测,美国各城市更看重公共秩序,而非使用便利。
波特兰市既有有桩单车系统,也有无桩单车系统。该市认为,两种系统各有优缺点,有桩系统除了可视性好,同样也具有更高的确定性(单车取放位置),而无桩单车很容易诱使骑行人乱摆乱放,破坏秩序——要建立起无桩单车停放秩序所需要的人工成本并不便宜。
从现状来看,美国公共单车投放十分有限。换个思维,也可以将其理解为市场潜力大,因此,对中国共享单车企业来说,美国市场还是很有诱惑力的。
2016年11月,野兽骑行宣布进入共享单车领域,并设立独立品牌——小蓝。今年1月,小蓝单车已获新一轮高达4亿人民币的融资,公司估值已达10亿元人民币。仅仅4个多月,小蓝单车累计投放车辆数已达23.5万。
相比摩拜和ofo两大巨头,小蓝入行时间要晚一些,虽然规模小了不少,但它是第一个勇闯美国城市市场的中国互联网出行企业。然而,城市市场显然更具挑战性,小蓝在旧金山遭到了强烈阻击。
1月16日,在看到中国小蓝可能会在旧金山投放上万辆无桩单车的报道之后,旧金山交通局及旧金山公共工程局负责人联名给小蓝CEO李刚写信,对小蓝提出了6点要求。
提供运营方案;
遵守有关法律;
在道路上安装任何设施必须先获得许可;
获得工商许可;
由于旧金山已经与另外一家公共单车企业(Motivate)达成了10年的排他性特许经营协议,小蓝的经营活动不得与特许协议相冲突。
在确定具体的投放日期后,必须提前通知相关部门。
旧金山交通局及旧金山公共工程局负责人给李刚的信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信中反复强调“公共路权”(public right of way)概念,在短短2页纸的内容中提及14次。在第一段,写信人就首先声明其职责就是维护和保护“公共路权”,并要求小蓝在其运营方案中列出“公共路权”的使用方式。
如果16日的信函算是含蓄的警告,那么在18日帕斯金议员与代理市长法雷尔在记者会的发言就是毫不留情的批判与威胁,甚至把小蓝称为“流氓”企业。
“如果法律阻碍了那些公司赚取最大利润,或打压了他们的竞争,那么那些公司就是违法的”,帕斯金愤怒地斥责。在共享单车企业推出服务之前,他就先采取行动——他威胁道,将尽快起草有关法律,对于乱停乱放的单车将予以扣留,并处罚款2500美元。
帕斯金展示中国共享单车混乱状况图片
致力推广单车骑行的旧金山单车联合会也不支持无桩单车。执行主任布莱恩认为,目前的有桩共享单车模式,可以确保安全性和采取标准的服务管理规则,并保证企业承担责任。他认为,小蓝将单车会变成用后即抛的东西,将大街变成垃圾堆积场。
面对旧金山市政府的强大压力和舆论攻势,小蓝在23日召开了记者会为自己辩解:在中国随手停放是合法的,其他公司都是如此。小蓝表示,愿意遵守旧金山的法律,不会将单车扔满旧金山街道,并将调整投放模式,不允许骑车人乱停单车。
此后,小蓝实施了“软投放”。公司租了15个私人停车点,投放了约200辆车。帕斯金议员称之为“良好的第一步”。不过他又说:“如果人们想利用公共物品牟利,城市(政府)有责任确保能使公众受益以及公共安全和福祉”。
不过,“软投放”虽然缓和了与市政府的关系,但无桩单车也就变成了通借通还的网点单车,便利性大打折扣。
负责协调的小蓝美国运营副总裁Movshovich
即便如此,小蓝在旧金山的麻烦也没有完。规划局已经向小蓝发了警告函,要求它在3月10日前办妥有关多点租赁(零售与服务业)的经营许可,否则,规划局将依据《规划条例》对其予以处罚,罚款,甚至进行刑事起诉。更糟糕的是,规划局称小蓝有可能需要“连锁经营”许可。然而,根据分区规划相关法律,一些社区范围将不能提供此类服务(经营)。
此外,3月13日,帕金斯起草的有关共享单车监管的法案已进入议会土地和交通委员会讨论。如果法案最后得以通过,小蓝在旧金山的经营局面将更加严峻。
客观地说,小蓝的遭遇绝非美国城市对中国企业的歧视。旧金山新近成立的本土无桩共享单车公司Spin,同样面临相同的难题,该公司已经暂时放弃了在旧金山的投放,而是去了美国另外一个科技中心——奥斯丁。但是,Spin在奥斯丁的投放也不轻松,仍在持续与市政府协调。3月11日,该公司还发推特称临时停止服务,继续等候协调。
美国企业Spin暂停服务的推特
新春伊始,新加坡本土公司Obike(据媒体报道,公司的3名董事中,两人来自上海)按照中国共享单车模式投放了数千辆单车,并称在年中达到上万辆。每辆Obike押金49新元(约合人民币250元),每半小时的骑行费用为1新元(5元)。不到两星期,ofo即紧随其后,投放了1000辆共享单车,按次收费,一次50分新元(约合人民币2.5元),费用还不到前者的一半。
2月,摩拜完成了最新一轮2.5亿美元的融资,新加坡国有投资公司淡马锡也出现在了投资人名单中。据报道,摩拜单车将在3月底正式投放新加坡市场。
中国市场的残酷竞争似乎即将在新加坡重新拉开帷幕。这些企业在中国市场普遍采用的“饱和投放+随手停放”策略能否在新加坡实现呢?
“饱和投放”大大提升了单车使用的便利性,使得单车成为一种有竞争力的交通方式。但是,“饱和投放”的前提是“随手停放”(或者说免费停放)。若收取停车费用,将大大提高“饱和投放”的经营成本,其便利性也将大打折扣。
如果投放数量少,企业可将单车停在地铁站附近的公共停车场,或者是与业主协商增加停靠点。
随着投放数量的增加,必然会引起矛盾。众所周知,新加坡是世界上公共秩序管理最为严格的国家之一。
实际上,新加坡巴西立公园附近的ofo共享单车已经引发了其它单车租赁企业的不满——他们指责ofo不公平竞争:一方面,ofo没有支付公共场地的使用费用,比他们成本低;另一方面,相比他们7-8新元的时租费用,ofo0.5新元一次的价格实在太有吸引力。
地铁站配套的双层单车站,橙白相间的为Obike共享单车
目前,新加坡陆交局采取“观其行”的态度,支持两家单车企业在新加坡推动自行车出行,但会进行密切监控,并称:对于可能出现的乱停乱放,除了拖走外,将视情采取进一步措施。黄志明次长在3月8日答复议员的询问时,也还是语带保留。
由上可知,中国单车企业在新加坡的开局还算平稳,今后发展关键就在于如何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便利性与秩序的平衡。
中国制造业是硬实力,而共享单车在更大程度上是文化与服务的推广,更加能体现中国的软实力,难度自然更大。不同的发展阶段导致的价值观差异——秩序与便利之争,而共享单车需要使用当地公共资源,需要与外国社会和政府保持良好的沟通。显然,在文化和价值观方面的扩展比向海外输出“中国制造”更有挑战性,若取得成功,这个意义也将是划时代的。
学术合作联系人:聂智洋(微信号:i87062760),添加时请注明:姓名+职称+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