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是由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创办的移动新媒体平台,致力于关注科学、人文、思想。我们将兼容并包,时刻为渴望知识、独立思考的人努力,共享人类知识、共析现代思想、共建智趣中国。欢迎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普中国  ·  阳性率 ... ·  昨天  
科普中国  ·  劝你多吃芋头的理由,1个就够了!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知识分子

科学教育程度越高,在争议性话题上的观点越偏激?

知识分子  · 公众号  · 科学  · 2017-09-22 07:16

正文


气候变化是一个容易引发不同观点的议题。2013年,华盛顿的一个游行。图片来源:Stephen Melkisethian/Flickr (CC BY-NC-ND 2.0)


撰文 | 张弘毅

责编 | 陈晓雪


  


在涉及到转基因食品、干细胞研究、大爆炸理论等具有争议性的科学问题时,我们会很自然地以为,如果一个人知道得越多,他就会更容易在多种信息之间寻得平衡,从而不会过于偏激。这当然是一个很美好的假设:通过教育、媒体传播等手段用弥补信息不对称的方式来避免过多无谓的争执。现实没那么简单。

 

不少研究表明,人们在科学话题上的立场跟他们是否具有相关科学知识其实并无多大关系,反而是一些与科学知识无关的因素,如宗教信仰、政治取向、文化环境,在影响人们对科学争议的看法。


最近,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博士生凯特林·德拉蒙德(Caitlin Drummond)和她的导师巴鲁克·费施霍夫(Baruch Fischhoff)教授撰文指出,在一些受个人宗教信仰和政治取向影响较大的科学话题上,科学教育程度越高的人所持观点反而更加极端化。


德拉蒙德与费施霍夫并不是首次做出这一发现的人。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丹·卡亨(Dan M. Kahan)和他的团队曾在2012年对人们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极端化观点做过分析,并得出类似结论。在给《知识分子》的回信中,丹·卡亨认为,凯特林·德拉蒙德和巴鲁克·费施霍夫的研究是“对我之前研究成果的重复”,“并没有为理解科学争议提供什么新的视角”。


不过,新的研究拓宽了之前一些研究结论的适用范围。“我和另一位作者巴鲁克·费施霍夫从以前的文献中了解到,受教育程度越高的美国保守派与自由派人士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观点反倒越极化。我们想看看这个模式——个人的教育程度与其观点的极化程度存在相关性——在其他争议性科学话题上是否依然成立,”凯特林·德拉蒙德对《知识分子》说。


德拉蒙德和其导师的分析数据来自2006-2010年间的综合社会调查(General Social Survey)。这是一个两年一度的全国性抽样调查,也是美国现有唯一一个随机抽样且包含个人访谈的社会调查。调查数据涵盖美国社会人口、行为、态度的方方面面,还会涉及一些特定的话题。他们着重考察了人们对六大科学争议话题的看法:大爆炸理论、进化论、转基因食品、纳米技术以及干细胞研究。人们的科学教育程度则通过个人整体受教育程度、科学素养测试、在特定话题上的科学知识储备等来衡量。

 

这一新的研究发现,在干细胞研究、大爆炸理论、进化论以及气候变化这四个话题上,个人的科学教育程度越高,其观点就越容易受其宗教信仰与政治立场的影响,变得更为偏激而在纳米技术和转基因食品这两个受个人宗教信仰和政治取向影响不太明显的话题上,个人的教育程度与其观点的偏激程度未显现出相关性。“人们对科学话题的看法是他们知道的事情与他们本人是谁的综合产物。做出决策的机制是复杂的,个人对科学的理解、对风险和收益的认知、对结果的看法、既有的深信不疑的观念,都在人们形成科学看法过程中发挥作用,”德拉蒙德在邮件中说。

 

这一研究结果也给科学传播工作者带来一些启发。由于人们对科学话题的看法受到诸多因素影响,“科学传播工作者需要尊重他们的受众,并且去理解这些错综复杂的因素,”德拉蒙德对《知识分子》建议,“毕竟,了解科学知识只是影响人们做出决策的一个因子而已。”

 

相关文献:

Drummond,Caitlin, and Baruch Fischhoff. "Individuals with greater science literacy and education have more polarized beliefs on controversial science topic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14.36(2017): 9587-9592.

Kahan,Dan M., et al. "The polarizing impact of science literacy and numeracy on perceived climate change risks." Nature climate change 2.10(2012): 732-735.

 


制版编辑:斯嘉丽


本页刊发内容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及使用

公众号、报刊等转载请联系授权

[email protected]

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点击查看相关文章

非虚构写作|马丁之死|兰花进化谜团|天问专栏

青蒿素|可燃冰|P值争论|许晨阳|博士后|潘建伟

张毅|王晓东|张启发|崔维成|张锋|杨振宁|李佩

卢煜明|王小凡|吴文俊|袁钧瑛|张纯如|刘若川


知识分子
为更好的智趣生活
ID:The-Intellectual
投稿:[email protected]
授权:[email protected]
长按二维码,关注知识分子







购买课程

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课程详情,立享限时特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