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大健康产业情报
大健康电商最新资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向阳光明草  ·  44年前的难忘记忆:《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 ·  14 小时前  
向阳光明草  ·  44年前的难忘记忆:《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 ·  14 小时前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  盛世华章 精彩津年丨图书馆里 民乐“快闪” ·  2 天前  
福州日报  ·  国防部发布:当那一天来临 ·  4 天前  
福州日报  ·  国防部发布:当那一天来临 ·  4 天前  
国家大剧院  ·  今晚19:30 乐中喜闻春之声,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大健康产业情报

国家医保局再出新招:拟建全国招采平台!未中选药支付标准出炉!

大健康产业情报  · 公众号  ·  · 2019-03-05 18:50

正文

  医保再出大招。


根据业界流传的一份通知,今天(3月5日),国家医保局就建设全国药品耗材招标采购平台事宜组织各省市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座谈。




会议内容包括介绍全国药械招采平台建设总体需求方案,听取各省对总体需求的意见,包括数据需求、业务功能需求、监测监管需求、统计分析与决策支持需求、数据共享需求、价格管理需求等。


分析人士指出,全国药械采购平台的建立,无疑指向更大范围的以量换价。以此为基础,带量采购的范围将持续扩大。


与此同时,国家医保局公开发布了关于4+7带量采购试点的医保配套方案,就相关品种的医保支付标准作出规定。


  • 对同一通用名下的原研药、参比制剂、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原则上以集中采购中选价作为该通用名药品的支付标准,医保基金按相同的支付标准进行结算。


  • 患者使用价格高于支付标准的药品,超出支付标准部分由患者自付,支付标准以内部分由患者和医保按比例分担。


  • 对部分价格与中选药品价格差异较大的药品,试点地区可按“循序渐进、分类指导”的原则,渐进调整支付标准,在2-3年内调整到位。


  • 同一通用名下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不设过渡期,2019年支付标准不高于中选药品价格。


这意味着,以带量采购中选价为支点,医保支付标准将发挥杠杆作用,在中选药品大降价的基础上,通过市场手段,持续倒逼未中选药品大降价,倒逼仿制药积极开展一致性评价工作,从而达到净化产业环境、促进产业升级的目的。


市场主导

全国性药械招采平台以量换价


事实上,建立全国统一的药械招采平台也是近年来医药界人士建言献策的热点。


在本轮4+7带量采购试点启动之前,一位福建医保改革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表示,对于进口专利药和独家生产药品及耗材,必须要进行全国统一谈判才能实现降价,而全国统一的药械采购平台必不可少。


2018年两会期间,重庆华森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游洪涛也曾提到,各地药品采购政策差异很大,采购操作多样、定价多样,以行政区域化的方式,将市场分割了,很难形成全国统一的大市场。


而这样分散的市场,很难形成量的优势,在与企业的议价方面,也就难以形成市场主导“以量换价”的降价模式。


为此,部分省市已经以跨省市合作等方式,形成了多个跨区域采购联盟。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三明联盟、京津冀药品耗材采购联盟、“沪苏浙皖闽”华东四省一市联盟、西部联盟的体量,甚至已经占据了全国四分之一的市场份额。


而作为以量换价的经典范例,可以看到,2018年底启动的4+7带量采购试点,集中11个省市相关品种60%的采购量,总量约占全国市场的20%到30%,已经取得了25个品种平均降价52%,最高降幅超90%的成绩。


随着医改持续深入,医保部门作为规则制定者、支付方,在药品采购中的话语权不断加强,建立全国统一药品招标采购平台已经势在必行。分析人士指出,以此为开端,带量采购范围将逐渐扩大,在此基础上,药品价格也将持续下降,特别是在以往药采中较为强势的原研药、独家品种等。


医保发力

支付标准倒逼未中选药品降价


针对原研药、独家品种等议价难度大的品种,医保杠杆已经发力。


按照国家医保局配套文件,原则上,4+7带量采购中选价,即为同通用名同品规药品的医保支付标准。


同时,对部分价格与中选药品价格差异较大的药品,国家医保局要求,试点地区按“循序渐进、分类指导”的原则,渐进调整支付标准,在2-3年内调整到位。调整原则如下


  • 非中选药品2018年底价格为中选价格2倍以上的,2019年按原价格下调不低于30%为支付标准,并在2020年获2021年调整到以中选药品价格为支付标准。鼓励非中选企业主动降价,向支付标准趋同。各试点城市也可在综合考虑本地实际的基础上探索通过调整个人自付比例等方式,引导患者使用中选品种。


  • 非中选药品2018年底价格在中选价格和中选价格2倍以内(含2倍)的,原则上以中选价格为支付标准。

  • 低于中选价格的,以实际价格为支付标准。

  

未中选药品,则需要自付超出的部分。


这也指向,价格较高的非中选药品只有降价才能保有市场份额,特别是其中的过专利期原研药。


可以看到,在4+7带量采购试点中,除了阿斯利康的吉非替尼片和中美施贵宝的福辛普利钠片,其余的原研药均未中选,这些药品很多虽然过了专利保护期,但在中国没有遇到专利悬崖,销量和价格都一直保持高位,将成为下一步降价的重点。


与此同时,对于已经实现大幅降价的药品,国家医保局也明确将通过医保基金总额控制,建立医院集中采购考核机制,约谈中选品种处方量明显下降的医生等方式,鼓励医疗机构采购、使用相关产品,以兑现采购量的承诺。这也是带量采购顺利实施,达到试点目的的必要保障。


编辑:大成


 END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