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大清华讲座
北京高端名家(免费)讲座、文化活动第一发布和交流平台。名师大课、名校课表共享。大师身边好聆教,未来精英共成长!经济人文社科管理经典,学术思想前沿!涵盖人大,北师大,北航,中财,中传,北语,北外,外经贸。新浪微博@北大清华讲座-北京活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全网快资讯  ·  元宵节的20句祝福语,句句暖心! ·  2 天前  
读财报说新股  ·  逆势爆发的总龙头,就它了! ·  2 天前  
读财报说新股  ·  逆势爆发的总龙头,就它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大清华讲座

【原创】漓江上空的火烧云

北大清华讲座  · 公众号  ·  · 2017-09-04 23:20

正文

请点击上方蓝字 ↑【北大清华讲座】加关注,知识改变命运!


漓江上空的火烧云


所谓火烧云者,顾名思义,就是日出或日落之时天空中出现的赤色云霞。因为这些云霞绝大部分是红色或者黄色,看起来就像被火烧着了一样,所以,人们便把它们叫作火烧云。

记得最初接触火烧云,不是在生活中,而是在书本上。小学时候曾学过一篇叫《火烧云》的课文。这篇课文把火烧云写得真是美极了!“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长大后,我才知道,这篇课文是从现代女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中节选出来的。作者在日寇占领了她的家乡以后,辗转流离,逃到南方的英国殖民地香港岛上,远望故国,久久不能释怀。于是,她写下了那部怀念自己少儿时代往事的风俗人情小说《呼兰河传》。而火烧云那一节,写的就是作者小时候在呼兰河家门前看到的美丽的自然景象。不过,这种景象只是记忆中的。作者写作的时候,万恶的日本侵略者正在她的家乡及中国大地干着杀人,放火,强奸,用活人体做细菌试验等种种无耻、下作、反人道的勾当。而这美丽的景色,与侵略者的暴行是多么的不协调啊!这是一幅多么令人悲怆的对比图画 !后来,日本侵略者终于投降了。共产党取得了全国政权后,萧红的家乡——东北大地,也就变成了人民的江山了,真是换了人间呢。我想:萧红如果能够活到全国解放,她笔下的火烧云,是不是更美丽,更有神采呢?

在我的家乡——湖南汨罗,也可以看到火烧云。但那些火烧云距离远,规模小,特色不显著,所以在我的记忆中没有留下过深刻的印象。后来在桂林工作了,傍晚无事的时候,我就常常一个人骑着电动车去漓江边走一走,去看看那里的风景和游人。而夏天傍晚时分,太阳在叠彩山西面落下去前后,正是天空中火烧云最集中的时候。那一大块一大块火红色的云霞,映衬着碧蓝碧蓝的天空,变幻成各种各样的形状,真是美丽极了,能使人们产生无限丰富和美妙的联想呢。每当这时候,行人们都会停下脚步,专注地向西面的天空眺望火烧云好几分钟。有些行人还舍不得走呢。他们有的说:“快看,那块云像一只大黄狗,那朵云像一只白象……”有的说:“别急嘛!我还要看一看,我还没看够呢。”临江路帝苑饭店附近的江边街道上,更是并列摆着一排摄像机。那些摄像机的镜头专门对着漓江上空西边的火烧云。摄影师们每天傍晚都要拍下大量美丽的火烧云图片后才肯回家。他们好像在漓江边还看不够,还要拍下来带回家里看,甚至长期保存下来呢。哎呀!你看桂林人看火烧云的兴致多么高啊!受这种氛围的感染,我也常常把电动车锁在路边,一个人坐在江边的石栏杆上,专注地看上一二十分钟的火烧云。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漓江上空的火烧云有下面几个特点:

首先是美丽多姿。漓江上空的火烧云是极其美丽多姿的。一年四季中,漓江上空的火烧云以夏天傍晚的火烧云最美丽,最好看。在炎炎夏日的某一个傍晚,你会看到西边靠南的天空有一块黑黑的像木炭一样的云。在这块黑云旁边,又紧贴着一块浅黄色的云块,看起来就像一团团金黄色的,烧得很旺很旺的火焰呢。而西边靠北的天空,却显得平静多了。这里的背景是蓝天。蓝天下只有几块色彩很淡的黄云。这些黄云的形状也是各式各样的。有的黄云拉得很长,就像横在天空中的一条条黄色的丝带。有的黄云上端呈伞状,下端呈柱状,看起来就像一个巨大的黄蘑菇。有的黄云伸出几个触角,伏在蔚蓝色的天空。远远望去,就像一头海豹,正在蓝色的海水中洗澡呢。

其次是变化多端。漓江上空的火烧云是极富变化的。你看,前面讲到的那块像燃烧的木炭似的火烧云,随着落日的西沉,它的火焰也渐渐变小了。太阳完全落下去以后,它的火焰就完全没有了。它也变成了一块黑色的云彩。但落日在西天的反光,又照亮了这块云彩,使它慢慢变成黄色,最后随着夜幕的降临,一切又变成黑色了。而西边靠北天空中的几块分散的,形状各异的黄色云彩,则随着太阳的坠落,反射光线的减少,慢慢变成了白色。而且形状也由原来的丝带,蘑菇,海豹等变成了一团团散布在蓝天中的棉絮。

再次是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前面讲到有几块火烧云很像某样东西,实际上就是一种简单的联想。这里讲的联想,是一种整体的,丰富的联想。有一次,我就看到独秀峰西面的天空有几块块状的或者线状的黑色云彩,黑色云彩周围环抱着几团黄色云彩和几块颜色较浅的白色云彩。那些白色云彩连成线,把蔚蓝色的天空包围起来了,看起来就像一个深蓝色的湖呢。而那些一团或一块紫色云彩,看起来就像小山上郁郁葱葱的树木或者是塘和湖的堤坝呢。而那些阳光照耀下的黄色云彩,看起来就像夕阳照耀下黄土高原的某个村庄。唉呀!那块带状的黄色云彩,看起来就像一条回乡的黄土小路呢。那旁边的一线黑云就像一根电线杆呢。也许黄昏的时候,在黄土高原的某个村庄,某个人正在夕阳中急匆匆地赶回家去呢。“往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哎呀!说不定那个赶路的人就是我呢。生活中,我不是也有多次在日落的余辉中急急回家的经历么?

不过这些云彩虽然在整体上看起来很像某个世界,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更像一幅幅静止的油画,有点像世外桃源,人间烟火气还不太浓。我认为这是因为云彩不易形成人的形状,而很容易像自然物所致。由于缺少人的气息,整个画面就更像世外桃源,而不是人间社会了。

按照现代科学的解释,火烧云是由夕阳的反射光和折射光照耀在天空中的云彩上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这是一种天文现象,同时也是一种自然美。漓江上空的火烧云,就是这种天文现象和自然美的体现。它吸引了众多的市民和游客及摄影爱好者,但用文字来描述它的形状的并不多见。本人既爱好文学,也爱看火烧云,试图用文字把对火烧云的观感描述下来,希望能把它长久地留在记忆里!


作者简介

卢晓霞,笔名华野、方明等,男,湖南汨罗人,诗人,清华大学中文系博士在读。曾在《参花》《剑南文学》《西江月》《桂林日报》等刊报上发表多篇诗歌和散文。散文集《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正在计划出版中,内容有人生经历、故乡风物等,需要预定的读者可与作者联系QQ:1260486422。

图片来源:网络

本版编辑:阿姬哈

投稿事宜见左下角“ 阅读原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