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围绕比特币的创造者中本聪的身份展开,介绍了自比特币诞生以来关于中本聪身份的种种猜测和争议。文章提到了多位被怀疑或自称是中本聪的人物,并详细描述了他们与比特币的关联,但都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他们是真正的中本聪。文章还讨论了中本聪身份的重要性以及加密货币社区对其的关注程度。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中本聪身份成谜,引起广泛关注与争议。
自比特币诞生以来,中本聪的身份一直是个谜,引发了无数人的好奇和猜测。尽管有许多关于中本聪身份的传闻和猜测,但都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这些传闻的真实性。
关键观点2: 多位人物被怀疑或自称是中本聪。
文章提到了哈尔·芬尼、尼克·萨博、多利安·中本和克雷格·怀特等多位被怀疑或自称是中本聪的人物,并介绍了他们的背景以及与比特币的关联。
关键观点3: 加密货币社区对中本聪身份的争议和对克雷格·怀特的反感。
尽管克雷格·怀特是唯一一位主动承认自己是中本聪的人,但他的行为受到加密货币社区的质疑和不信任。社区的许多意见领袖对他的身份表示怀疑。
关键观点4: 中本聪身份的重要性逐渐被淡化。
随着比特币和加密货币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中本聪的身份不再那么重要。比特币的未来掌握在每一个参与者手中,而不是依赖于某一个人的身份或想法。
正文
加密货币世界最大的悬案也许就是中本聪的真实身份了。
对于这个“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比特币缔造者,外界除了敬仰外,更多的就是好奇。究竟中本聪是日本人还是西方人,是个人还是组织,没有人说得清。
尽管比特币已经经历了十年的风雨,加密货币和区块链世界也早已风云变幻,但“中本聪究竟是谁”这个问题依旧萦绕在无数人的心头,历久弥新。
自比特币从小众的圈子进入更为广泛的大众视野后,不少人声称找到了中本聪,也有一些人声称自己就是中本聪。最近又有一个自称是中本聪的巴基斯坦人现身,不过和此前的那些人一样,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他们就是比特币的创造者。
美国东部时间8月18下午4点钟,一个自称是“中本聪”的人开始在网络上揭示自己的身份之谜。为了自证身份,这位“中本聪”洋洋洒洒写了两篇图文并茂的文章。
在文章中,“中本聪”介绍了比特币的起源、中本聪名字的来历、自己的真实身份信息以及选择消失的原因等等。
虽然这位“中本聪”言之凿凿,不过加密货币社区对其并不买账,因为所有的证据都不是确凿的证据。
“证明中本聪很简单。给他一段信息,让他用早期地址所对应的私钥签名,然后把签名结果和地址公布出来,就能够验证公开的这个签名是不是经过早期地址对应的私钥进行签名的了,也就在没有暴露他私钥的前提下,证明他拥有私钥。”
当然,这位“中本聪”永远无法用这种方式证明自己。因为据他所说,存有98万枚比特币的硬盘丢了,而他也没有备份私钥。
另外,
调查发现,这位“中本聪”的出现很可能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营销炒作活动
,背后是一家名为Ivy McLemore&Associates(IM&A)的公关营销公司,以及一家名为Satoshi Nakamoto Renaissance(SNR)Holdings的区块链公司。
美国时间8月15日,GlobeNewswire报道称,Ivy McLemore&Associates(IM&A)的公司宣布与Satoshi Nakamoto Renaissance(SNR)Holdings公司达成合作,以帮助这家革命性的新公司用卓越的区块链技术改造人们的生活。
紧接着,8月16日GlobeNewswire又发布了新的报道,报道称,经过十年的匿名,Satoshi Nakamoto将于8月18日周日下午4点在Satoshi Nakamoto Renaissance Holdings的网站www.SatoshiNRH.com以及Ivy McLemore&Associates的网站www.ivymclemore.com揭示自己身份信息的第一部分。
中本聪要自证身份,为什么会选择把信息公布在一家区块链公司和一家公关公司的网站上?
像所有的做了很长铺垫最后又猝不及防甩你一则广告的自媒体一样,这位“中本聪”在证词最后同样留下了一个广告,Coming Soon:Information on Tabula Rasa, my clean-slate vision for Bitcoin.
也就是说,这位“中本聪”要推出一个全新版本的比特币——Tabula Rasa。
种种信息叠加在一起,不难推测,这场所谓的“中本聪”现身或许只是为发币做铺垫的宣传炒作。
据不完全统计,自比特币诞生以来,至少有数十人被认为或者自称中本聪。他们的国籍、年龄、职业各有不同,有的是计算机学家,有的是科幻作家,还有的是企业家。
2013年底比特币上涨至1000美元,关于中本聪是谁的问题受到各大媒体的关注。此时,哈尔·芬尼(Hal Finney)出现在众人视野,被视作中本聪。
哈尔·芬尼是计算机科学家、密码朋克运动的早期成员,他与菲利普·齐默曼(Philip R. Zimmermann)一起创建了在后来颇具影响力的PGP加密,2004 年的时候,还创造出了第一个可重复使用的工作量证明系统。
最值得一提的是,比特币历史上的第一笔交易就发生在他和中本聪之间,在比特币发展的早期二人曾有过互动与交流。
在比特币论坛的一篇帖子里哈尔·芬尼曾表示,虽然中本聪的真实身份仍然是个谜,但他能从与中本聪有限接触中推断出“他是在和一个非常聪明、真诚的日裔年轻人打交道。”
2009年8月,哈尔·芬尼被诊断出患有肌萎缩侧索硬化(ALS),2014年8月份离世。
美国计算机科学家、密码学家尼克·萨博(Nick Szabo)一度被认为是中本聪。
理由是尼克·萨博热衷于去中心化货币,并且曾经发表过一篇关于“比特金”(Bit Gold)的论文。而中本聪也曾在Bitcointalk论坛中提及比特币受到了Bit Gold协议的启发。不过奇怪的是,比特币白皮书中并没有出现比特金。
既然比特金对比特币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什么白皮书中没有出现?或许,这正是化名为中本聪的尼克·萨博在有意隐藏?
另外,在2013年,有互联网研究员利用反向文本分析技术,对比中本聪的比特币白皮书和尼克·萨博的文章,发现两者在表达方式和行文风格上有诸多相似之处。
从事领域、研究方向以及行文的风格等一系列线索似乎都将尼克·萨博与中本聪联系了起来,不过,对于外界的猜测,尼克·萨博向《连线》杂志给出了明确的否认。
2014年3月6日,《新闻周刊》的记者古德曼(Goodman)发表了一篇爆炸性的新闻报道,称其找到了中本聪——多利安·中本(Dorian Prentice Satoshi Nakamoto)。
这条新闻的扩散导致媒体媒体蜂拥而至采访多利安·中本,甚至出现了追车戏码。
单从名字上来看,多利安·中本确实与中本聪有一定的联系。另外,从履历上来看,多利安·中本也非常符合人们对于中本聪的想象。
《新闻周刊》报道称多利安·中本此前曾是机密国防项目的系统工程师,同时是技术和金融信息服务公司的计算机工程师,在经历了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两次裁员之后成为了一个自由主义者。
更重要是,记者古德曼找到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在古德曼当面采访多利安·中本并提出比特币的问题时,多利安·中本表示:“我已经不再参与它了,不能讨论它,它已经被转交给其他人,他们现在在负责,我已经没有任何联系。”
不过很快多利安·中本就发表声明称《新闻周刊》的报道有误,否认自己从事过任何关于比特币核心技术的相关工作。
而他头一次听说“比特币”这个词,还是当年2月中旬从他儿子口中得知。
和以上所有的“中本聪”们不同,克雷格·怀特(Craig Wright)是唯一一位主动承认自己是中本聪的人。
2015年12月,克雷格·怀特的名字出现在加密货币社区。当时美国的科技博客Gizmodo获得了一份文件,该文件显示克雷格·怀特这位澳大利亚商人与比特币之间存在联系。
2016年5月,克雷格·怀特开始公开宣称他就是比特币的创造者,后来澳大利亚警方突袭了克雷格·怀特公寓,这一事件让克雷格·怀特开始被媒体广泛关注,因为没有什么比“警方突袭比特币发明者住所”这样的新闻更具有戏剧性了。
虽然澳大利亚警方表示突袭事件与媒体所称的怀特就是比特币发明者无关,但克雷格·怀特借由媒体的关注和宣传走上了加密货币世界的舞台。
顶着“中本聪”的帽子,克雷格·怀特四处发表演讲、发布文章、申请专利,甚至还发起了分叉BCH以及在推特人肉他人的运动。
张扬的行事作风、错误频出的演讲、疑点重重的身份证据,导致加密货币社区中包括V神在内的诸多意见领袖都对克雷格·怀特嗤之以鼻,认为其绝不可能是中本聪。
当然,为了证明自己的身份,克雷格·怀特也公布了相关证据,但没有任何证据是确凿且强有力的。
除了以上这些人,被认为是中本聪的人还包括:日本数学家望月新一、密码学家大卫·克莱曼、科幻作家尼尔·史蒂芬森、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等等。
还有一种阴谋论的观点认为,中本聪是美国情报机构,“比特币是美国情报机构的一个项目,旨在为美国、英国和加拿大在不同国家的情报活动提供快速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