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
10
月
20
日
来源:牛弹琴公众号、新华社和证监会
一
这次前所未有的舆论攻势,传递了三个重磅信号!
来源:牛弹琴
作者:牛弹琴
10
月
19
日,有特殊意义的一天。
最大的特殊性,就是当天一场接一场的重磅访谈,直接推动股市低开高收,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
“V”
字大反攻。
毫不夸张地说,这些访谈为市场注入了强烈的信心。
这是一套访谈组合拳,三个正部级,一个副国级。第一波的采访对象是三个正部级:
人行行长易纲、
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
证监会主席刘士余。
第二波采访的对象,则是刘鹤副总理。新华社的稿件中,还点出了三位采访的记者,分别是:
人民日报记者龚雯,
新华社记者赵承,
中央电视台记者许强。
这三位记者,也都是业内的大牛。以赵承为例,他是新华社国内部的主任。三位央媒大牛一起出马,直接采访国务院副总理,且采访当天即播发。
显然,
这是在关键时刻,中国高层发动的一次前所未有的舆论攻势。
尤其是刘鹤副总理的访谈,在牛弹琴(
bullpiano
)看来,至少传递了三个重磅的信号。
信号一,领导层很清醒,也不回避问题。
刘鹤副总理总共回答了五个问题,应该说每一个问题都非常尖锐。但看后一个感觉就是,
领导层其实对存在的问题非常清醒,也很理解社会上的焦虑情绪,也确实在动真格解决问题。
比如,在谈到最近股市大跌时,刘鹤就没有任何回避,直接谈了股市大跌的多个因素,包括中美贸易摩擦,但他的观察是,
“
中美贸易摩擦对市场也造成了影响,但坦率地说,心理影响大于实际影响,目前中美正在接触
”
。
也就是说,很多人的担忧,应该是过度了。
在中国,应该没有人在这个问题上比刘鹤副总理更有发言权了吧。
在谈到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时,他也没有任何套话官话,非常坦率地说:
目前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误解和偏差,比如说有些机构的业务人员认为,给国有企业提供贷款是安全的,但给民营企业贷款政治上有风险,宁可不作为,也不犯政治错误。
随后,他说了一句重话:
这种认识和做法是完全错误的。
一个副国级这样毫不含糊地点出这个不良现象,并进行严厉批评,前所未有,真可谓是掷地有声、直指人心。
但这还没有完,他进而指出:
民营经济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贡献了
50%
以上的税收,
60%
以上的
GDP
,
70%
以上的技术创新,
80%
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
90%
以上的新增就业和企业数量。
如果没有民营企业的发展,就没有整个经济的稳定发展;如果没有高质量的民营企业体系,就没有现代产业体系,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就是支持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那些为了所谓
“
个人安全
”
、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行为,在政治取向上存在很大问题,必须坚决予以纠正。
这样直接,这样坦诚,民营企业家们,你们听到了吗?那些为了
“
个人安全
”
的投机分子,看来你们要小心了。
信号二,领导层很自信,更胸有成竹。
虽然现在有不少困难和挑战,但纵观整个访谈,领导层应该很自信。
比如在分析股市下跌的原因后,刘鹤副总理话锋一转,说他最近高度关注国际投资机构对中国股市的评估和国内专业机构的市场分析。
他进而说:
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从全球资产配置来看,中国正在成为最有投资价值的市场,泡沫已经大大缩小,上市公司质量正在改善,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所以很多机构建议对中国股市给予高度关注,认为中国股市已经具有较高投资价值。
股市有风险,投资须谨慎。刘鹤副总理也说:
对这些评估,相信投资者会做出理性判断。
但
“
中国正在成为最有投资价值的市场
”
,股民们你们听到了吗?
当然,所有的自信,必须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上。刘鹤也说得很坦率:
促进股市健康发展,一定要有针对性地推出新的改革举措。
随后,他马上列举了五大措施,包括鼓励更多资金进入股市,这是真利好啊。
对民营经济方面,他则提出了
“
四个必须
”
,包括要在减轻税费负担、解决融资难题、完善环保治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每一条措施,都有很大的含金量。
当然,在国有和民营的问题上,杂音不少,以后可能也不会少,但用刘鹤的话说,
“
我们必须从传统固化的观念,转向用全新的现代化产业链理念来认识国有和民营经济。
”
传统固化观念害死人,我们的教训还少吗?
信号三,领导层很从容,更注重实干。
纵观整篇访谈,
有一个词,刘鹤至少说了四遍。
这个词,就是
“
落实
”
。
正所谓
“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
,政策再好,没有落实,那就是一句空话。
所以,在访谈中,刘鹤这样说: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改革开放大政方针已定,
关键在狠抓落实。
现在是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的关键时刻,
各方面落实的力度要大一点,责任心要强一点
,敢于担当,快速行动,切实推出一些具体政策,推动股市健康发展。
最近,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国工商联等要专门到各地
了解基本经济制度的落实情况和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情况
,希望大家给予支持。
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边际变化,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努力实现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要求,
我们要坚决抓好落实。
上面四句话,句句有落实,尤其第二句话中:
“
现在是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的关键时刻。
”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啊!
“
落实的力度要大一点,责任心要强一点,敢于担当,快速行动
……”
各级官员们,这对你们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乱作为不行,不作为也不行,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大家可都在看着呢。
最后,还必须要说一句:
这次可谓经典的舆论攻势,也反映了领导层对舆论工作的娴熟,也确实认识到公开沟通是最好的舆论引导。
当然,困难也不可能一下子就都解决,新的挑战还会不断出现,但上下同心,其利断金,现在的中国,办法总比困难多。
同时作为一个经济学者的刘鹤,在回答问题时,还不乏一些哲学思维的闪光点。比如,他说:
分析看待中国经济的表现,
如果从一时一事看,可能会感觉有一些困难,但是一旦把它作为一个历史进程往前看,发展前景十分光明。
最后他更这样说:
“……
我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都是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
只要大家牢记这一点,心就会静下来,
中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
那些浮躁的焦虑的乃至恐惧的心,也确实该静一静了!
莫慌,深吸一口气,什么大风大浪过不去,中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二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就当前经济金融热点问题接受采访
2018
年
10
月
19
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
10
月
19
日电
10
月
19
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就当前经济金融热点问题接受了人民日报记者龚雯、新华社记者赵承、中央电视台记者许强的联合采访。以下是采访记录。
记者:刘副总理,我们知道您非常忙,但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出现一些变化,希望您能回答几个问题,回应市场关切。
刘鹤:欢迎你们采访,我非常愿意回答你们提出的问题。
(一)
记者:刘副总理,请问您对中国股市近期大幅波动有何看法?
刘鹤: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股市出现了明显的波动和下滑,这是诸多因素造成的。首先是外部因素。主要国家央行加息后,全球股市都开始波动,有所下滑,美国的股市也出现明显回调,目前这个过程还在继续。中美贸易摩擦对市场也造成了影响,但坦率地说,心理影响大于实际影响,目前中美正在接触。二是中国经济结构正在破旧立新的过程中,必然对股市带来影响。三是市场预期发生变化,未来经济环境的种种不确定性,影响了投资者行为。投资者很关心民营经济发展、产权保护等问题。此外,最近几天也存在一些市场的技术性因素,比如在股市下滑过程中出现了被动减仓的现象。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使得股市产生波动。
最近我高度关注国际投资机构对中国股市的评估和国内专业机构的市场分析。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从全球资产配置来看,中国正在成为最有投资价值的市场,泡沫已经大大缩小,上市公司质量正在改善,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所以很多机构建议对中国股市给予高度关注,认为中国股市已经具有较高投资价值。对这些评估,相信投资者会做出理性判断。可以说,股市的调整和出清,正为股市长期健康发展创造出好的投资机会。
(二)
记者:政府对促进股市健康发展有哪些新的举措?
刘鹤:政府高度重视股市的健康稳定发展。当前股市的心理特征是,对制度创新和改革政策有很强的期盼,市场表现与这种期盼之间有很强的正反馈效果。因此,促进股市健康发展,一定要有针对性地推出新的改革举措。最近以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以及其他相关部门都在研究出台新的改革措施,有了一些新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工具。今天上午,这些政策已经陆续宣布,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稳定市场方面,允许银行理财子公司对资本市场进行投资,要求金融机构科学合理做好股权质押融资业务风险管理,鼓励地方政府管理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帮助有发展前景的公司纾解股权质押困难。二是在市场基本制度改革方面,制定《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完善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制度,深化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推进新三板制度改革,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上市的支持力度等。三是在鼓励市场长期资金来源方面,加大保险资金财务性和战略性投资优质上市公司力度,壮大机构投资者力量,巩固市场长期投资的基础。四是在促进国企改革和民企发展方面,加快推出一系列新举措,包括推动国有企业在资本市场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行业龙头民营企业进行产业兼并重组,推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计划以及股权融资支持计划等。五是在扩大开放方面,继续全方位扩大开放,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博鳌讲话精神,加快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的开放。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改革开放大政方针已定,关键在狠抓落实。现在是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的关键时刻,各方面落实的力度要大一点,责任心要强一点,敢于担当,快速行动,切实推出一些具体政策,推动股市健康发展。
(三)
记者:当前民营企业对落实基本经济制度面临一些焦虑,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刘鹤:首先,我想特别强调,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基本经济制度,坚持
“
两个毫不动摇
”
,一方面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另一方面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目前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误解和偏差,比如说有些机构的业务人员认为,给国有企业提供贷款是安全的,但给民营企业贷款政治上有风险,宁可不作为,也不犯政治错误。这种认识和做法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必须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认识这个问题。民营经济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贡献了
50%
以上的税收,
60%
以上的
GDP
,
70%
以上的技术创新,
80%
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
90%
以上的新增就业和企业数量。如果没有民营企业的发展,就没有整个经济的稳定发展;如果没有高质量的民营企业体系,就没有现代产业体系,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就是支持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那些为了所谓
“
个人安全
”
、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行为,在政治取向上存在很大问题,必须坚决予以纠正。对民营企业,要强调
“
四个必须
”
:一是必须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必须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当前面临的暂时困难,采取精准有效措施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三是必须进一步深化研究在减轻税费负担、解决融资难题、完善环保治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四是必须提高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自身能力,不断适应市场环境变化,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最近,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国工商联等要专门到各地了解基本经济制度的落实情况和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情况,希望大家给予支持。
(四)
记者:社会上对
“
国进民退
”
有一些议论,您对此怎么看?
刘鹤:社会上所谓
“
国进民退
”
的议论,既是片面的,也是错误的。最近,一些前期通过高负债扩张较快的民企,由于偏离主业,在流动性上遇到困难,国有银行或者国有企业进行帮助甚至重组,是帮助民营企业度过难关,恰恰体现国企和民企相互依存、相互合作,我认为是好事,不存在
“
国进民退
”
的问题。民营企业经营状况好了,国有资本可以退出。反过来,如果国有企业遇到困难,也可以通过民企积极参与提高效率。我们还鼓励具备条件的、比较好的民营企业在产业重组中发挥积极作用,对同行业的一些有竞争潜力但目前面临困难的中小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必须看到,我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国有企业多处于产业链上游,在基础产业和重型制造业等领域发挥作用,民营企业越来越多地提供制造业产品特别是最终消费品,两者是高度互补、互相合作、互相支持的关系,未来中国经济将沿着这个方向不断提高,走向高质量发展。我们必须从传统固化的观念,转向用全新的现代化产业链理念来认识国有和民营经济。
我特别想说,在当前中国经济仍处于
“
三期叠加
”
阶段,一些企业面临一些困难,这恰是企业家大有作为的阶段,有勇气、有眼光、敢作为的企业家应先走一步,不负众望。中国政府将创造平等环境,强化法治,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坚持基本经济制度,深化改革开放,我们没有理由不对中国经济发展广阔前景充满信心。
(五)
记者:您怎么看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和产业结构变化?
刘鹤:我认为,中国经济总体上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基本态势。从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企业利润、财政收入、劳动生产率等主要指标看,我国经济运行都处于合理区间。与国际上的主要经济体相比,我国经济的表现都是比较优秀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对中国经济持续发展都给予了高度评价。从金融领域看,货币政策稳健操作,金融结构性去杠杆稳步推进,各类机构不顾风险盲目扩张的冲动明显收敛,投资行为趋于理性。与此同时,历史上积累的各种风险和问题正在不可避免地水落石出,这是个必然的过程,要理性看待。
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边际变化,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努力实现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要求,我们要坚决抓好落实。当然,尤其是要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的关系,一方面要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要防控好金融风险,保持宏观杠杆率的相对稳定。两者平衡的关键是实施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核心的政策体系。过去
3
年来,我们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