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说关注我们的,教师资格证都考过啦~
2017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统一考试预测题
《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小明听到妈妈说:“你是好孩子”。他说:“不,我是坏孩子”。这说明小明可能处于( )
A. 关键期 B. 敏感期 C. 最佳期 D. 危机期
2. 2岁孩子往往会伸手要求站在楼上的妈妈抱,这说明他的( )
A. 大小知觉发展不足 B. 形状知觉发展不够
C. 距离知觉发展不足 D. 想象力不够丰富
3. 果果在语言活动,认真地、完整地听完了老师讲的故事。这说明果果具有( )
A. 注意的选择性 B. 注意的范围
C. 注意的分配 D. 注意的稳定性
4. “六一”儿童节聚会时,小朋友们一听到《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乐曲时,就知道自己曾经唱过。这种记忆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
A. 再认 B. 识记 C. 回忆 D. 保持
5. 儿童学习语言发音最容易的年龄阶段是( )
A. 2—3岁 B. 3—4岁 C. 4—5岁 D. 5—6岁
6. 异物刺入眼中,以下措施不正确的是( )。
A. 马上把异物拔出
B. 用纸杯等物盖在眼睛上,保护眼睛不受碰触
C. 送医院急救,途中尽量减少震动
D. 尽量让异物随眼泪流出
7. 创建“活教育”体系的教育家是( )。
A. 福禄贝尔 B. 杜威 C. 陈鹤琴 D. 蒙台梭利
8. 在实施档案袋评价之前,教师需要完成的工作不包括( )。
A. 避免儿童的家人接触到这些资料
B. 为每一个儿童准备一个放置照片、记录轶事和作品的工具,文件夹、塑料箱或纸盒子等
C. 准备好观察及记录的工具,如照相机、录音机、录像机等设备及其他量表
D. 在教室里选定一个放置这些文件夹和作品的地方,应当便于随时让儿童和家人观看
9. 角色游戏过程中,教师介入时机不当的是( )。
A. 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问题或困难时
B. 当幼儿全身心投入游戏,兴趣正浓时
C. 当游戏需要给予提升时
D. 当教育目标需要在游戏中完成时
10. 语言领域教学活动环境创设的要求不包括( )。
A. 提供使幼儿“想说、爱说”的活动材料
B. 利用语言区环境,使教学活动同步拥有丰富的语言环境
C. 提供促使幼儿“多说”的示范
D. 创设使幼儿“敢说”的环境气氛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1. 对幼儿教育活动的评价应重点考查哪些方面?
12. 大班幼儿班级生活的年龄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本大题1小题,20分)
13. 论述如何使游戏成为幼儿的基本活动。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一次语言活动中,某教师给幼儿讲“小猫钓鱼”的故事。为了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教师利用活动玩具“猫”和“鱼”作为教具。她一边绘声绘色地讲解故事的情节,一边演示活动的教具,同时伴随相关的轻音乐。
(1)假如你旁听了这节课,这次课程体现了哪些感知觉规律理论?
(2)教师应如何利用这些规律开展教学活动?
1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星期一,已经上小班的松松在午睡时一直哭泣,嘴里还一直唠叨,说:“我要打电话给爸爸来接我,我要回家。”教师多次安慰他还一直在哭。老师生气地说:“你再哭,爸爸就不来接你了。”松松听后情绪更加激动,哭得更加厉害了。
问题:请简述上述教师的行为,并提出三种帮助幼儿控制情绪的有效方法。
(共1题,30分)
16. 为幼儿园中班设计一个“使声音变大”的科学教育活动方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D 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会出现心理发展在短期内突然急剧变化的情况,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在儿童的转折时期,往往容易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被称为危机期。孩子对妈妈的话表示反抗说明他可能处于危机期。故选D。
2. C 研究表明,2岁儿童的距离知觉发展是不足的,不能很好地判断距离的远近,因此往往会伸手要求站在楼上的妈妈抱。故选C。
3. D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力在同一活动范围内所维持的时间长短。完整地听完了老师讲的故事说明儿童的注意有了一定的稳定性。故选D。
4. A 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是组成记忆的三个依序发展又密不可分的环节。识记,是指识别和记住事物的特征与联系,使大脑皮层形成相应的暂时神经联系;保持,是指暂时联系的痕迹在脑中保留,表现为巩固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再认,是指事物重新呈现时能够再认识;回忆,是指事物不在当前时能够回想起来。小朋友们一听到《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乐曲时,就知道自己曾经唱过,这是事物重新呈现时能够再认识的现象,即再认。故选A。
5. B 随着幼儿生理上的成熟,言语知觉的发展,幼儿的发音能力也迅速发展,特别是3~4岁期间发展尤为迅速,是幼儿学习语言发音最容易的年龄阶段。故选B。
6. A 异物刺入眼睛时,切勿用手揉眼睛或者把异物拔出,那样很容易损伤眼睛,正确的做法是用纸杯等物盖在眼睛上,保护眼睛不受碰触或送医院急救,途中尽量减少震动,还可以让异物随眼泪流出。故选A。
7. C “活教育”思想是陈鹤琴先生于1940年在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时提出的。故选C。
8. A 在实施档案袋评价之前,教师需要完成一些相应的准备工作:(1)为每一个儿童准备一个放置照片、记录轶事和作品的工具,文件夹、塑料箱或纸盒子等都可以;(2)在教室里选定一个放置这些文件夹和作品的地方,应当便于随时让儿童和家人观看;(3)准备好观察及记录的工具,如照相机、录音机、录像机等设备及其他量表;(4)熟悉所有记录的内容和打算收集的信息项目;(5)决定和儿童的家人分享这些资料的时间与次数。故选A。
9. B 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导必须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和游戏的线索,在幼儿遇到困难或问题时,游戏中幼儿的经验需要提升时,游戏中出现教育契机,教师可以达成教育目标时,教师必须介入游戏。如果在幼儿全身心投入时,教师不应该介入打扰幼儿的游戏。故选B。
10. C 语言领域教学活动环境创设的整体要求:(1)创设使幼儿“敢说”的环境气氛;(2)提供使幼儿“想说、爱说”的活动材料;(3)提供促使幼儿“会说”的示范;(4)利用语言区角环境,使教学活动同步拥有丰富的语言环境。故选C。
二、简答题
11. 【京佳参考答案】
(1)教育活动是否建立在对本班幼儿的实际了解的基础上;
(2)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与实施方式,以及环境能否向幼儿提供有益的学习经验,有效地促进其符合目的的发展;
(3)教育内容、方式、环境条件是否能调动起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他们主动学习;
(4)活动内容、方式是否能兼顾群体需要和个性差异,使每个幼儿都有进步和成功的体验;
(5)教师的指导是否有利于幼儿进一步探索与思考,有利于扩展、整理幼儿的经验。
12. 【京佳参考答案】
(1)幼儿的关系开始分化,大部分幼儿之间形成了稳定的同伴、朋友关系;
(2)幼儿对班级活动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和倾向性;
(3)在班级和班际活动中幼儿表现出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关心集体的荣誉和价值;
(4)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的各种事务,对班级事务能够表达自己的建议和主张。
三、论述题
13. 【京佳参考答案】
(1)重视幼儿的自发性游戏
自发性游戏是指幼儿自己想出来的、自己发起的游戏,这种游戏完全符合游戏的特点,最贴近游戏的本质,也是幼儿最愿意玩的游戏。自发性游戏除具有上面所讲的功能外,还特别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只有幼儿有了一定的自主性,幼儿才可能成为自己活动的真正主体,才可能使以自主性为显著特征的游戏成为幼儿的基本活动。
(2)充分利用游戏组织幼儿园各类教育活动
为了达到幼儿园的保教目标,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教师除让幼儿进行各种游戏活动以外,还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组织幼儿进行各种教育活动,如劳动、参观、上课等。为了既保证教育的计划性,又保证游戏成为幼儿的基本活动,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游戏组织各类教育教学活动。
(3)满足幼儿对多种游戏的需要
幼儿对游戏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他们想玩各种各样的游戏,加上幼儿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有的幼儿想玩角色游戏,有的幼儿想玩结构游戏;即使是同一种游戏,幼儿关注的重点、感兴趣的侧面也有差异。各种游戏之间并无好坏、高低之分,任何一种游戏都具有其自身独特的作用。所以,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游戏,注意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幼儿的需要。那种在游戏时间里只允许全班幼儿玩一种游戏的做法是错误的,因怕麻烦而不准幼儿玩某种游戏也是不正确的。
(4)同时,幼儿对游戏种类的需要又是发展变化的。
作为教师,不能老是用以前的观点看待幼儿。幼儿过去喜欢体育游戏,并不等于现在、将来也一定喜欢体育游戏。幼儿总是处于发展变化之中的。作为教师,应不断观察幼儿游戏的兴趣和对游戏种类的需要,根据幼儿的需要组织游戏,这样才能使游戏成为幼儿的基本活动。
四、材料分析题
14. 【京佳参考答案】
(1)①幼儿期,儿童对世界的认识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幼儿是借助于颜色、形状、声音和动作来认识世界的。利用感知觉规律组织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下,活动的刺激物容易被幼儿知觉为对象。
②另外,根据感知觉规律理论。刺激物本身的结构常常是分出对象的重要条件;在听觉上,刺激物各部分在时间上组合,即“时距”的接近也是我们分出知觉对象的重要条件。所以,正如本案例中教师所做的那样,教师讲课的声调抑扬顿挫、语言绘声绘色。如果教师的讲课平铺直叙,很少变化,毫无停顿,幼儿听起来就不容易抓住重点。
③再者,根据感觉的对比规律,微弱的声音可以提高视觉感受性,所以,这位教师在讲课的同时,伴以相关轻音乐的做法是适当的,这可使幼儿看得更清楚。
④最后,根据感知觉规律理论,词的作用可以使幼儿视觉的效果大大提高,从而使幼儿更好地理解学习材料。
(2)①根据感知觉规律,教师应当尽量多地利用活动模仿、活动玩具(本例中教师利用了活动玩具“猫”和“鱼”)、幻灯、录像等,使幼儿获得清晰的知觉;
②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该抑扬顿挫,有起伏与变化,幼儿听起来就容易抓住重点;
③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该利用感觉的对比规律,提升幼儿的注意力;
④教师应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做到言语和直观材料的结合。
15. 【京佳参考答案】
这位教师的做法是不对的,她的做法其实就是一种负面的情绪教育——“以暴制暴”。“爸爸就不来接你”这样的严惩、恐吓和威胁性质的语言,不但会扼杀孩子的自尊心,还会使幼儿丧失心理安全感。
面对幼儿的负面情绪,不正确的做法有:打骂、恐吓、哄骗;情绪“绑架”;取消权利;讲大道理;给孩子定性,贴上胆小或坏脾气等的标签。
正确的做法应为: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找到幼儿情绪激动的真正原因,寻找情绪背后的需求和想法;及时安慰;引导孩子宣泄负面情绪,给孩子“心理玩具”,提供缓解情绪的物品;“故事知道怎么办”(给孩子讲有治疗作用的故事)。
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种,转移法。转移法是指把注意力从产生消极否定情绪的活动或事物上转移到能产生积极肯定情绪的活动或事物上来。
第二种,冷却法。当幼儿情绪强烈对立时,成人要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平静幼儿的感情上,使幼儿尽快恢复理智,而不要“针尖对麦芒”,可以采取暂时不予理睬的办法,待幼儿冷静下来后,让他想一想,反思一下:自己刚才的情绪表现是否合适,要求是否合理等。
第三种,消退法。对待幼儿的消极情绪可以采用条件反射消退法。
总之,在教师的情绪关注和培养下,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情绪会逐渐丰富,自我调节水平也日益提高。
五、活动设计题
16. 【京佳参考答案】
使声音变大
1.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大胆实践,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2)培养幼儿归纳思维,通过比较,了解声音在固体和空气中的传播是不一样的,固体比空气更能传播声音。
(3)知道把声音拢起来后,声音放大了。
2.活动准备:
幼儿2〜4人一组,每组钟表1个、方纸筒4个、带盖的铁盒1个、观察记录表每人1张。
3.活动过程:
(1)幼儿探究活动一
探究的问题:在同一位置、相同的距离,怎样使桌上钟表的声音听起来变大?
幼儿讨论:我用什么方法听?
试一试: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在桌边听钟表的声音。
记一记“我”的观察记录。
说一说“我”的发现。
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的钟表声音比在桌边听到的钟表声音大。
(2)幼儿探究活动二
探究的问题:在同一位置、相同的距离,怎样使盒子里钟表的声音听起来变大?
幼儿讨论:“我”可以用什么方法听?
试一试:把耳朵贴在盒盖上;贴近盒盖听钟表的声音;把耳朵放在木头桌子上。
记一记“我”的观察记录。
说一说“我”的发现。
玩一玩。游戏:“纸筒里的钟表声”。
①耳朵靠近纸筒口听一听,放在纸筒中的钟表和不放在纸筒中的钟表声音一样吗?
②再往上加一个纸筒,钟表的声音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③再往上加第三、第四个纸筒,听听钟表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
④讨论结果:纸筒拢住声音,使钟表的声音听得更清楚。
4.活动建议:
(1)钟表嘀嗒声一定要明显,听得清楚。
(2)给幼儿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以便辨听。
(3)听声音作比较时,幼儿要在同一位置和相同的距离去辨听。
长按关注我
科普
更多教师资格证
知识点
考教师资格证也可以很有趣啊
点赞的人证都拿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