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CIIS)成立于1956年,是中国成立的首家专门从事外交和国际问题研究的智库,也是唯一直属中国外交部的专门研究机构。CIIS是二轨外交的重要平台和公共外交的积极参与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联合国  ·  国际原子能机构专家赴日本福岛海域取样 ·  21 小时前  
新法治报  ·  缅甸遣返200名妙瓦底电诈园区中国籍人员 ·  昨天  
参考消息  ·  事关中国,“95%越南国会代表支持” ·  2 天前  
参考消息  ·  洪都拉斯:谈判完成,即将运往中国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

蓝建学:成绩斐然,“一带一路”何惧抹黑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  · 公众号  · 国际  · 2019-07-17 17:47

正文

自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个别国家不时宣称该倡议难以契合当地需求,指责“中国倡议与参与国实际需求相脱节”“未能促进技术转移和经济发展”等,并列举巴基斯坦、马来西亚等中国合作伙伴的“例证”。

个别国家抹黑“一带一路”的时候,一般都是该倡议取得重大进展之时。 自2013年倡议提出六年来,中国同“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总额已超过6万亿美元,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超过900亿美元,“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已基本形成,一大批合作项目落地生根。 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沉渣泛起时,“一带一路”合作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新平台,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新空间。 今年4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举办,37位外国领导人、2位重要国际组织负责人及来自五大洲150个国家、92个国际组织的共6000多名代表齐聚北京,共襄盛举。 他们对“一带一路”倡议投出了信任票。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先行项目,中巴经济走廊在建项目最多,进展最快,给巴当地投资、就业、税收及整体国民经济带来巨大利好。 目前,在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下9个项目已完工,13个项目开工在建,覆盖港口、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和产业合作等领域。 在走廊投资和预期带动下,5年来巴经济发展平稳增长,GDP平均增长率达4.77%;外国对巴直接投资由2012年6.5亿美元猛增至2018年22亿美元;巴人均年收入从2012年1334美元增长至2018年的1641美元。 据统计,走廊项目为当地人民创造7万个直接就业岗位,为巴政府贡献9.3亿美元税收,2017-2030年走廊将为巴创造70万个就业机会。 走廊优先实施能源项目15个,装机规模11110兆瓦,其中11个项目开工或投产运营,装机总量达6910兆瓦,有效舒缓了巴能源危机,改善其国际收支平衡。

2018年9月,美国防部高官在美智库毫不掩饰地表露心机,“美国及其盟友和伙伴不能去正面对抗中国‘一带一路’,因为其满足当地对基建的渴求,而应借助西方发达的媒体宣传造势,集中曝光该倡议的消极、负面消息,放大其遭遇的困难和挑战,以此侵蚀其合法性,动摇参与国家的决心”。 然而,一位中亚学者则直言,美迄今未提出相较“一带一路”倡议更具吸引力的方案,却眼红中国影响力的拓展,纯粹是为反对而反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