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时间5月18日,贾樟柯执导、赵涛等演员主演的电影《风流一代》在戛纳电影节首映,这是他时隔六年再次入围戛纳主竞赛,也是他第七次入围戛纳,第六次入围戛纳主竞赛。
很多观众尤其是华语影迷,都对贾樟柯本届是否能将金棕榈收入囊中,以及贾樟柯“永远的女主”赵涛是否能捧回最佳女演员十分关注。首映后影片收获了不俗的国际口碑:《综艺》评价贾樟柯的这一冒险实验取得了惊人的成功,以至于《风流一代》会给人一种异想天开的印象,仿佛这才是他一直以来在试图打造的电影,而那些备受赞誉的前作,只是他为这部电影积累的原材料。英国《银幕》更是高度评价,这是贾樟柯对自世纪之交以来中国电影的“奥德赛”式探索。
在媒体的评价里,《风流一代》融合了纪录元素和剧情元素,而赵涛扮演中国女人巧巧,她沉默的追寻则贯穿了整个国家在一段时间内经历的巨大变迁。
和贾樟柯以往的影片一样,《风流一代》使用了大量音乐,包括著名音乐家林强负责制作的电子乐、不同年代真实空间里的年代音乐和观众们笑称“贾樟柯歌单曲库”的那些他最爱的流行摇滚。后面这部分的“私人曲库”,贾樟柯没有严格按照年代划分,而是根据影片剪辑的需求和情绪表达,主观地挑选了几十首伴随着一代人成长的旋律。当然,片子里少不了贾樟柯的蹦迪舞曲和“卡拉OK”,角色多次在片中真实演唱,是用音乐帮助完成人物形象表达的方式之一,导演用这种轻盈的方式,来中和影片中沉重的生活主题。
对比影片中大量的音乐,人物台词少得可怜。在后期剪辑的过程中,贾樟柯和团队发现赵涛饰演的女性角色应该是沉默的,和现实生活中很多女性一样,不是内心没有想倾诉表达的,而是没有倾诉的渠道。因此他们决定让“沉默”这个概念具象化,就是真的让角色不说话。“还有一个原因,我们20年的生活确实是苦辣酸甜什么都有,一言难尽的。只要开口,我就会觉得可能能这种东西就变少了。只要一言难尽不开头,它就变成了无限的。”
尽管素材量十分庞大,在打算结构一部新的电影的时候,贾樟柯依然希望能够剪辑得更自由些。于是声音、音乐和画面构成了一个视听的魔方,有着无数不同的组合方法。带着玩魔方的心态,贾樟柯的这部片子剪了三年。
在影片里,我们能明显看到几个镜头来自贾樟柯以前拍的电影素材。关于这点,贾樟柯用他年轻时前辈导演分享的一个俗语“太阳底下无新事”来解释。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其实没有什么真正新的故事,所以贾樟柯并没有试图从故事的层面着手,而是更关心在这些大同小异的际遇之下不同个体的情况。在剪辑逻辑上,贾樟柯放弃了插叙闪回这些,选择了纯线性的叙事,让一条清晰简单的故事线,负载起丰富的时代信息和人物感受。“就好像一条河流一样,不要老考虑它转弯起伏什么的,河流和人的生活流动是一样的,当这个流向自然而稳定,就能负载起河面那些一闪而过的波光。”
前无旧事,后却有太多可能。“时代变化真的太快了。”贾樟柯认为疫情也许会像二战划分电影时代一样,再次成为电影历史上断章另起的脚注。“当人类普遍经历一种灾难,或者外在的一种巨变,它总是让艺术结束一个阶段,开始下个阶段。”
随着时间推移,导演对影片中女性角色巧巧的理解也逐渐深入。正如波伏娃说过的那句话,大意是“女性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造就的”。对于电影而言,呈现女性角色的成长、自我意识的觉醒,是贾樟柯导演深深着迷的地方。
在贾樟柯的自述里,“风流一代”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的词语,代表了这一代人坚定地迈向现代化,用开放的心态面对世界,从体制中走出,打破传统。这部电影正是对这一代人生命力和活力的礼赞,展现了他们在社会变迁中的探索与变化。
《风流一代》在戛纳首映后,《时尚芭莎》与导演贾樟柯在一家中餐厅面对面聊了这部二十年一剑的作品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