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壹季体能训练营
壹季体能训练营即综合体能健身;相对于传统的健美训练,更接近于自然的健身,在有效时间内更利于身体全面的锻炼,多样式的有氧无氧穿插式训练,对有氧耐力、无氧耐力、爆发力有显著改善,这种锻炼方法出来的肌体适合更广泛的为其它运动提供素质训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练瑜伽  ·  大S离世第7天,汪小菲和光头的对决开始了 ·  19 小时前  
练瑜伽  ·  大S去世,汪小菲又发疯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壹季体能训练营

富士山下,洒满阳光——大Tim的UTMF之旅

壹季体能训练营  · 公众号  · 健身  · 2018-05-10 21:09

正文

富士山下,洒满阳光

——记我的UTMF之旅



大Tim


全程不允许携带及使用登山杖、排泄物必须随身携带至补给点、(曾经)环绕富士山……这就是UTMF。不用抽签拼手速,早早就锁定了STY组(UTMF的半程组,92公里、累计爬升4100米)的名额。3月份高黎贡赛担心受伤影响这个赛程,抱憾人生首退。随后依然奔波,制定了以赛代练的"训练"计划,重庆马拉松、壹季西山月赛、武汉马拉松、TNF100-50Plus…虽然髂胫束没有再出过问题,但是仍然心间打鼓。加入了老陈带队的壹季UTMF备战小分队,苦于出差也只打了几次卡…就这样背起行囊启程日本,漂洋过海的途中自己在手上画个小猪佩奇算是为自己壮行了。



抵达羽田机场,转乘急行大巴前往河口湖。路上同北黑同座,聊着热度未减的北京TNF、日本TNF的与众不同…很快就已望见若隐若现在云中的富士山。



初识河口湖,如同其他日本小镇一样,干净、精致。从河口湖站到酒店有2公里路程,于是伴着云层厚重的日暮,一路逛吃逛吃,却全然不知已身在富士山下。




抵达酒店不久,壹季大部队也赶到,阵容可谓庞大,老谢、祝贺、Maggie、老陈、胡臣、亮亮,跟大家住在一起,对这次UTMF之旅也有了更多的期待。老陈晕车,吐得昏天黑地,轮流照顾的同时当然不忘拍照留念。



稍事休整,在"活地图"胡臣左拐右拐的带路下终于长途跋涉抵达著名的"牛角"。



牛角自助,为了储备能量吃了不少肉,啤酒不限量,就是上酒太慢。一行人中只有胡臣有过UTMF经历,旺旺的炉火旁听着他的故事。




酒足饭饱,取直线返回酒店,路过便利店当然不能错过每次来日本必吃的圆筒和在书刊架前拍照炫耀。



早晨5点口渴起来找水,于是窗外的富士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闯入了眼帘!



顷刻间毫无睡意,和被我的惊讶声吵醒的亮亮当即决定用晨跑去迎接UTMF之旅的第一个清晨。




晨曦中的大池公园,UTMF的终点现场早已搭建完成,准备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越野跑者。




跨过河口湖大桥,映着富士山倒影的河口湖美景一览无余。




又是逛吃的一天,下午时分富士山旁云层增多,又现不一样的美。




终于来到赛前最重要的领物环节。志愿者认真热情,强制装备检查环节中文志愿者有限,随意找到日本MM志愿者,虽然语言不通,手舞足蹈也是热闹,成功上环。




壹季战队一行人一起去找碳水补充能量,路上远望着夜幕即将降临下的富士山,盘算着第二天此刻已经跑在哪里。





定妆和壹季战队行囊合影。




STY组要比UTMF组早出发三个小时,比赛起点距离河口湖终点有几十公里的车程。虽然比赛中午12点发枪,赛事方的STY选手摆渡车6点即从河口湖出发。身为赛事中文志愿者的祝贺大清早送我们去摆渡车站并祝贺我们安全玩赛。




车程一个小时抵达比赛起点——富士儿童乐园。不同于前一天的大晴天,比赛日天空云层密布,压缩衣外一件皮肤衣有微冷的感觉,感叹好运气,完美的比赛天气。耳边传来了熟悉的嗓音,终于遇到高黎贡一起退赛的"艺术家"Vincent,于是有了如下大片。





迎风飘扬的鲤鱼旗,在日本寓意祈祷男孩早日成材。此刻一行人如同扎进公园的孩子一样在鲤鱼旗下各种拍照撒野。刚刚在摆渡车上还抱怨为何如此早把选手运到起点,顿觉赛事方用心良苦。起点展会商品丰富,还好由于没有经验并没有带信用卡,省了一大笔。






起点旁小山丘上是公园赏富士山景最佳地点,登高远眺在云中若隐若现的富士山。由于没带现金,跟着胡臣、Vincent在小吃摊前蹭吃蹭喝。贴着小猪佩奇的贴纸背景却是烤猪肉串……比赛发枪时间也在慢慢的临近。





从主舞台传来的音乐声节奏感越来越强,主持人的声音也越来越响,STY组的选手们开始向出发区域聚集。这时同学山哥喊着我的名字,山哥、老秦和我是初、高中同学,转眼同窗已过20多年,如今能同聚在UTMF起跑线上也是不易。大神山哥是UTMF组别,晚于我和老秦的出发时间,特意跑到起跑线同我俩合影,也是因为这次合影后的无意逗留,让我和老秦能够幸运地站在STY组起跑线的第一排,在这里感谢山哥!




UTMF是我第一次跨出国门参加的越野赛事,能站在起跑线上本已很兴奋,而又站在起跑线的第一排…突然听到豹大王在身后喊我,此时除了自拍也没有别的方式来表达当时的情绪了。




工作人员反复地测试计时毯,嫡木毅同前排选手纷纷击掌欢呼。当听懂了带有日语口音的英语倒数时,心跳骤然加速。起跑号角响起那一刹那,如脱缰野马一样冲了出去!跑过十米赛道进入柏油路面,右腿支撑不稳突然一个踉跄,好在经过了一年的体能训练,如今的核心能力早已今非昔比,迅速将跑姿调整回来,在夹道的助威声中领跑500米。




很快手表提示已完成1公里奔跑,虽然出发一路缓上坡却跑出了4:43的配速,迅速把速度降下来调整气息,正式迎接STY剩下的近100公里的路程。最初的15公里赛段基本都是铺装路面,时而有缓坡的上升和下降,跑到W1的14公里处,平均配速达到5:34。




经过W1正式进入小径,但是仍然没有很大的爬升,天气凉爽,按照自己的节奏奔跑,一边跑一边感慨日本的环境。







一年来路跑能力提升不少,从起点到A1没有很大的爬升,用时2小时13分即完成22公里抵达A1。根据赛前对赛道的了解,从A1到A2共28公里,累计爬升近2000米,是所有赛段中最难的一段。进入A1便开始补充能量,可能由于鞋带系得过紧,左脚脚面疼痛明显。找医疗人员做些简单处置,医疗人员详细地记录着选手信息,后听晓爷说这些信息都会传递到后续补给点,赛事方会跟踪关注评估,并会适时地劝退评估存在风险无法完成比赛的选手。





离开A1先是一段公路赛段,转弯间突然看到富士山,提醒着自己是在绕着富士山奔跑。一处小路好像通往远处的高山,当时还想不会是爬那么高的山吧,后来证实了这个想法,的确是要爬那么高的山。




随着赛道被逐渐增多的参天大树遮挡,光线也慢慢地暗了下来,随之就是延绵不绝的不断爬升、爬升、爬升…





经过一个小平台继续爬升,看着路牌已快登顶天子岳。





抵达天子岳山顶,雾气逐渐加重,虽然理论上可以远眺到富士山,但是只能近观眼前的山坡。



在随后的长者岳,雾气更重,可敬的是在长者岳山顶有一队志愿者摇动着牛铃为选手鼓舞助威。他们将熬夜迎接的还有刚刚出发人数更多的UTMF组,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随后的路段基本都是在山脊上奔跑,雾气下的山径犹如仙境。





晓爷在A1脚就已伤,反而一路上可以经常相遇,每次相遇前先是听到他背包上清脆的熊铃声。晓爷的备赛显然比我充分的多,在爬升图上清晰地标记着赛道情况,我只是了解个大概,然后就是傻跑。




抵达全部赛程海拔最高的熊森山顶,天色已明显暗淡,很多选手在这里小憩拉伸,换上头灯准备入夜。这时A1-A2赛段才过半,水壶中的水仅剩不到一半,好在天气凉爽,不敢想象如果是个大晴天该如何是好。




雾气浓重的夜色中头灯照射距离不佳,这时身后传来快速的脚步声,原来晚出发3个小时的UTMF组精英选手已经追赶上来。评估体能情况,借着UTMF组选手超人的机会,下坡路段尾随其后也超越了不少人,随着最后一个陡峭的下降后,志愿者手中的牛铃声不断临近,来到了A1-A2最后的公路赛段。下山盘山路奔跑中看到了超越选手号码布上李阔的名字,一声互相加油寒暄,大神的尾灯很快地便消失在夜幕中。




熊铃声,又同晓爷相遇,望着远处的灯火通明,我俩兴奋地嚷着终于到A2了,结果那里只是一处灯光篮球场。



历时8小时39分,终于抵达A2。吃、喝、换装…在A2停留了近1个小时。





离开A2终于意识到补给点停留时间过长,两杯咖啡下肚后精神也不错,于是一路奔跑向A3。A3有志愿者演奏音乐,完成最后一个爬升后远远就能听到,那段山路下坡奔跑是全程最酣畅淋漓的一段。用时2个小时即抵达A3。



A3设置在室内,从入夜后的寒冷进入A3,暖暖的气息犹如春风般扑面而来,舒适使得人很容易产生惰性,于是在A3又逗留了一个小时…遇到很多熟悉的面孔,共同站在起跑线的老秦也再次相遇。




从A3出来就是一个爬升,借着刚下肚的一杯咖啡的暖意,一鼓作气没有停留地爬了上去。可是随之而来的就是越野赛中最痛苦的阶段,困,很困,特别困!困,意味着注意力不集中,开始脚下打滑,终于在两次扭脚后撞到了一棵大树上,好在日本很多笔直笔直的大树表面却很光滑,除了脑门上撞起一个包外并无外伤。


安全起见,不得不开始放慢脚步。路上一个蓝色的身影从我身边超过,原来是Vincent,相互鼓励后,他的尾灯也渐渐远去。终于距离关门时间还有37分钟进入A4。凌晨两点半,站在室外的志愿者已经穿上羽绒服。迅速补给完也不知道在一个椅子上呆坐了多久,一名中文志愿者喊道,距离STY选手关门时间还有15分钟,请务必在关门前通过A4出站计时毯。心想先出站再说吧,裹着身子打了个激灵冲出了A4。


这时壹季战队的亮亮已经冲线完赛,微信群中向他询问着最后一段赛段的路况情况,10公里公路、10公里山路、5公里湖边,立刻把这些赛道信息分享跟老秦和晓爷,距离关门还有4个多小时,评估了下时间应该还够。不知不觉在黎明前的寒冷中困意逐渐消散,当然走一定是来不及的,于是脚步也逐渐地快了起来。天空开始泛亮,偶尔遇到路口的志愿者,他们的鼓励声尤为感动。公路旁的显示屏上显示着实时气温4摄氏度……



在最后的山路赛段与老秦再次汇合,一边爬坡一边望着已经明亮的天空,相互感慨一路上的不易、日本变态般的干净和又一个艳阳高照的晴天。由于气温过低,我的手表全程又没有充电,终于在87公里处电池耗尽关机。根据亮亮提供的信息,估算了一下全程应不止92公里,而是近100公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