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
年
12
月实施的“阿波罗
17
”号任务是美国宇航局(
NASA
)最后一次登月。
40
多年过去了,宇航局最终按下了重返月球的按钮。不过,这一次要仰仗私营企业。按照计划,他们将与
9
家私营企业合作打造无人登月器和相关系统,开采月球上的自然资源。宇航局局长吉姆·布里登斯廷承诺
10
年内建造一座有人月球基地。
“月球快车”登月器艺术概念图。美国宇航局宣布与私营企业合作,重返月球
11
月
29
日,美国宇航局宣布了重返月球计划,但这一次私营企业要唱主角。按照计划,宇航局将与
9
家企业合作,其中既有小型创业公司,也有洛克希德•马丁这样的宇航巨头。他们将为宇航局研制无人登月器和相关系统,用于开采月球上的自然资源。此外,他们还将帮助宇航局研发载人探月所需的技术。宇航局局长吉姆·布里登斯廷承诺将在
10
年内建造一座有人月球基地。第一批重返月球任务最早将在
2019
年初登场。
宇航局局长吉姆·布里登斯廷宣布与美国企业合作实施月球和火星探索任务
布里登斯廷表示:“我们将重返并留在月球,开启美国太空探索的新篇章。我认为
10
年内我们便可建成一座有人月球基地。我们将开采月球资源。此外,我们还将派遣宇航员奔赴火星。今天宣布的决定标志着美国重返月球计划取得切实进展。”布里登斯廷曾做过美国海军的战斗机飞行员和俄克拉荷马州国会议员,
4
月被特朗普总统任命为宇航局局长。重返月球是特朗普“太空政策
1
号指令”的一部分。
布里登斯廷表示未来的月球基地将是国际性的,希望美国能够领导这项计划。“美国宇航公司的创新能力与我们在科学和载人航天方面的宏大目标结合在一起,将帮助我们在月球上取得令人惊异的成就,最终也能帮助我们登上火星。”
尤金·塞尔南,最后一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员
宇航局计划打造一个商业市场,名为“商业月球有效载荷服务计划”(
CLIPS
),将研发相关技术,以便在月球上长期逗留。该项目投资
26
亿美元,宇航局将与其他客户购买商业无人着陆器的空间,将有效载荷送上月球。布里登斯廷说:“我们希望多家提供商在成本和创新方面展开竞争。”此前,美国就曾承诺重返月球,但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布里登斯廷对记者说:“这一次我们不是在开玩笑。我们正不懈努力,希望早日实现目标。”
在宣布与美国企业共同探索月球和火星的计划后,宇航局局长布里登斯廷与商业合作伙伴合影留念
接受
Hill.TV
采访时,布里登斯廷概述了最终的载人航天任务。他说:“我们将建造一座名为‘门户’的空间站,环绕月球轨道。你可以将它理解成一个可重复使用的指令舱,我们可以让宇航员呆在这个指令舱,环绕月球飞行。我们希望将它作为一个起点,让可重复使用着陆器往返于‘门户’和月球表面。我们认为我们能够在
10
年内实现这个目标。我们的想法是验证相关能力,消除相关风险,战胜人体生理学方面的挑战,而后奔赴火星。”
据宇航员斯坦·洛夫透露,宇航局正在研发宇航员训练系统。他说:“我们正在研发相关技术,帮助我们学习如何在月球上行走。”宇航局科学任务理事会副行政官托马斯·泽布臣表示:“在我很小的时候,人类就已经登上了月球。月球蕴藏着宝贵的资源,我们希望学会如何利用这些资源。为了这个目标,我们将让人类重返月球。”
宇航局计划打造一个商业市场,名为“商业月球有效载荷服务计划”(
CLIPS
),将研发相关技术,以便在月球上长期逗留
泽布臣表示这
9
家企业将展开竞争,完成宇航局规定的任务。但登上月球后,他们可以自由行动。布里登斯廷对
Hill.TV
表示:“月球将成为一个试验场,帮助我们减少风险,验证相关技术,战胜人体生理学方面的挑战。我们将具备利用月球资源的能力,以便在月球上生存。所有这些能力将在火星上‘复制’。”
11
月
29
日下午
2
点,宇航局宣布了合作计划。宇航局指出与美国企业合作是实现长期科研和载人探月的重要举措。
CLPS
将鼓励规摸较小的公司研发
500
到
1000
公斤的无人着陆器,将宇航局的科学载荷送上月球。宇航局此前曾表示:“借助这些企业,宇航局将加快机器人重返月球的步伐,让探月任务比原计划提前两到三年实施。”
宇航局指出与美国企业合作是实现长期科研和载人探月的重要举措
宇航局将在未来
10
年与这些企业签订一系列合约,最早将在
2019
年签订探月任务合约,合作企业最迟将在
2021
年
12
月
31
日交付首项合约。布里登斯廷
5
月指出:“随着美国让宇航员重返月球以及奔赴包括火星在内的太阳系更深处的目的地,我们将引起美国相关产业和国际合作伙伴的浓厚兴趣,而后加入我们的行列。我们将利用商业企业运载小型载荷的能力,
CLPS
任务将在我们扩大和可持续探月战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共有
9
家公司参与宇航局的重返月球计划,其中包括洛克希德·马丁、德雷珀实验室(
Draper
)、深空系统(
DeepSpace Systems
)、宇航机器人技术(
Astrobotic
)、萤火虫宇航(
Firefly Aerospace
)、直觉机器(
Intuitive Machines
)、马斯滕航天系统(
Masten Space Systems
)、月球快车(
Moon Express
)和超越轨道(
Orbit Beyond
)。
宇航机器人技术公司的“游隼”着陆器
1
.宇航机器人技术公司
这家公司总部设在匹兹堡,由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雷德·惠特克
2008
年创立,曾参加谷歌的月球
X Prize
大奖赛,争夺
2000
万美元奖金。他们的登月器名为“游隼”,有
4
条减震腿,通过一个标准夹具与运载火箭相连。该公司表示“游隼”登月器每次执行任务都能准确、安全地将有效载荷送上月球轨道和月球表面。载荷可以放置在甲板上方或者下方,根据需要进行固定或部署。
深空系统公司的月球漫游者
2
.深空系统
这家来自科罗拉多州的系统工程公司长期以来便是宇航局和其他宇航巨头的分包商,其中就包括洛克希德·马丁。从界面控制文件到地面任务软件工具,他们经营一系列业务。“深空系统”表示设计、研发、整合、测试和操作科学探索飞船是他们的关注焦点。他们的概念登月器是一个漫游者,可部署小型侦察机器人。
德雷珀实验室的
Artemis
登月器
3
.德雷珀实验室
德雷珀实验室总部设在马萨诸塞州剑桥,是一个非盈利性研发机构,致力于研发自主系统、生物医学解决方案和其它系统。德雷珀曾研制一款装置,用于测算国际空间站的舱内空气,以检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他们的概念登月器名为“
Artemis-7
”,采用
4
条机械腿,可收集和返回样本。
萤火虫公司的商业运载火箭
4
.萤火虫
萤火虫设计了一款概念商业运载火箭和一款登月器。他们的着陆系统是一个三级系统,着陆器部署在顶部。
“直觉机器”的概念登月器
5
.直觉机器
这家总部设在休斯敦的公司公布了一款好似
R2D2
的概念登月器——
Nova-C
着陆器。
Nova-C
是“月球有效载荷和数据服务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做到
7
天
24
小时数据覆盖,至少可搭载
85
公斤有效负荷。“直觉机器”表示他们可以在月球上的任何地区着陆。
洛马的登月器概念图,以已故美国宇航员布鲁斯·麦克坎德雷斯的名字命名
6
.洛克希德·马丁
这个宇航巨头公布了
McCandless
登月器,以已故美国宇航员布鲁斯•麦克坎德雷斯的名字命名。洛马表示
McCandless
能够将数百公斤的大型有效载荷——包括固定的科学仪器、可部署的漫游者,甚至于样本返回装置——送上月球。它采用经过验证的推进着陆方式,依靠雷达和一组火箭助推器将速度降至每小时
8
公里,而后着陆。登陆后,
McCandless
将为先进复杂的有效载荷提供电力、通讯和热量管理服务。
马斯滕的
XL-1
登月器,可搭载
100
公斤有效负荷
7
.马斯滕航天系统
马斯滕的
XL-1
是一款小型单用途着陆器,可以携带
100
公斤有效载荷。在设计上,
XL-1
可用于完成最低限度的探月任务,包括登月、传输有效载荷激活命令和激活有效载荷释放
/
部署机制。
“月球快车”的概念登月器
8
.月球快车
“月球快车”总部设在卡纳维拉尔角,曾致力于研制低成本的机器人航天器,可以像乐高一样进行组装。他们的登月器名为“
MX-1E
”,个头和外形与《星球大战》中的
R2D2
机器人相似,可利用腿在月球表面跳跃。“月球快车”
2017
年表示希望他们的“收获月球”远征能够在
2020
年启动,包括首次商业样本返回任务。
“超越轨道”的概念登月器
9
.超越轨道
这家新泽西公司发布了一款四腿概念着陆器,有望在不久后将有效载荷送上月球。不过,他们尚未透露更多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