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巴的朋友圈流传一篇文章,叫做《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
讲的是广州一位企业高管、月薪三万的妈妈,女儿在某外语学院附属名校读五年级,本来衣食无忧,最近却连新衣服都不敢出手,原因是孩子放暑假了。
她算了一笔账:
一趟美国游学,10天20000元;
暑假在家需要请阿姨照顾,5000元;
7月份钢琴考级,每周需要上两节钢琴课,200元一节,一共2000元;
老是在家不好,需要锻炼,又报了个游泳班2000元;
临近开学,英语、奥数、作文3科培训班6000元。
这么算下来,一个月35000就这么没了。
这两年,中产们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好像在不计付出的同时总是焦虑无比,却也总摆脱不了唯恐落后的攀比之心。
形形色色的中产鄙视链不断出炉,相亲鄙视链、职场鄙视链,一直到教育鄙视链,我们在这位高管妈妈身上看到的,与其说是对孩子“教育”和“成长”的关注,不如说是对消费能力的比拼。
争先恐后地送孩子游学、报各种培训班、考各种各样的等级证书已然成为培养孩子的主流渠道,那么月薪没有三万的人,孩子是否就真的“输在起跑线”上了?这样的教育能让孩子的身心灵健康成长吗?好的教育究竟是什么样的?
本期咪咕悦读汇,推荐一本日本心理治疗师河合隼雄的作品《孩子的宇宙》,每个孩子的内心都存在一个宇宙,如今大人们自称的“教育”“指导”和“善意”是否歪曲了他们内心的宇宙?
我们需要对教育进行重新思考:教育这个词由“教”和“育”构成,在这里重复一遍,从“育”的角度来看待教育,其重要性值得反复强调。关于这一点,可以想到的因素有很多,这里我就依次谈一谈。
首先,在现代社会中,作为社会人而独立之前必须吸收的知识非常多。而且,要想取得比别人哪怕稍微有利一点儿、高一点儿的地位,往往就必须学习。而家长在为自己的孩子考虑的时候,无论如何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取得社会的优越地位,结合前面的想法,家长就会用填鸭的方式来硬塞给孩子知识。
也就是说,孩子很容易就早早暴露在这种填鸭式教育的危险之下。
实际上,从幼儿园的阶段开始“教”英语等知识的地方,在家长中就大受欢迎,这一点不得不令人吃惊。这种状态,说得直接一点,可以说是在培养孩子上的“破坏自然”。对孩子“自然成长”过程的干涉,实在是不胜枚举。
如今的状况是孩子的数量减少了,经济上变得宽裕了,这种情况却进一步加剧了。有的小学生忙着补习或学艺,几乎每天放学之后的时间都被排满了,根本就没有时间玩。
甚至有的中学生一个人就有五位家庭教师。要尊重个性,必须等待个人所拥有的可能性逐渐显现出来。而试图使孩子有效地吸收更多的知识,反而会破坏个性。
在为了让评价更为“客观”这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之下,人们制定了带有“标准答案”的试题,而尽早针对这种题目进行训练,更是有着导致丧失个性的危险。
对于那些因此而被扭曲了“自然”的成长的孩子们,应该再次回到教育的原点,让孩子体验自己“成长”的好处,这在现代教育中正变得越来越有必要。只要思考一下就会发现,所谓“自然”,本来是不需要任何人工的,但我们却不得不对此进行思考和安排,现代教育的难点可以说就在这里。
前面说过,爱迪生曾被断定为懒虫,受到了后进生的待遇,而那么多的创造性人物无法适应学校教育,则体现了教师是何等地喜欢按照“整齐划一”的标准对待学生。
这时,如果这种整齐划一的方法,以“科学的研究”为依据而提出,将会是非常可怕的。教育的科学性研究当然非常重要,但如何在实际场合中应用,还需要慎重考虑。
更多内容
点击下图▼即可阅读
吴晓波频道和咪咕阅读联合推出——咪咕吴晓波悦读会
每日可免费收听《每天听见吴晓波》和50本图书
同时享咪咕阅读全站图书8折优惠
每月免费收听两节在线音频课程
点击下图▼立即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