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3月以来,一个去年在币圈都不甚火热的名词突然爆发出巨大的能量,并以无以伦比的速度迅速扩散到币圈以外(股票圈、大妈圈、传销圈……),这个名词是——ICO(
initial coin offering
),以下是wiki百科对ICO名词的简述:
词条里面有一个有趣的数字说的是:2017年5月整月就有20个ICO项目,笔者随即访问了数据来源网站icoalert.com,发现在该网站收录的预计7月将开始的ICO项目就有30个,注意:该网站并没有收录近期国内的一些ICO项目(或许是因为行业处于发展早期,语言鸿沟障碍较大)。由此可见,在大量ICO潜在参与者的涌入下,数字货币圈子似乎即将迎来蓬勃发展的未来,一个个区块链项目能在众多ICO参与者的支持下获得项目继续发展的资金,而ICO参与者们究竟会从ICO项目中获得什么价值?ICO发起者们该如何做到对项目负责?两者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
带着这些问题我即将展开如下探讨,如探讨中出现ICO项目的内容并不能作为投资指导意见。
先说ICO参与者会从ICO项目获得什么?
答案:token token token
对,只有token,承载一切价值的载体,而通过参与ICO而获得token是一次风险极极极大的投资。你可能了解到,以太坊自2014年ICO后项目生态发展良好带来项目token--ETH成百上千倍的价值增值;你可能目睹了,2017年3月自量子链ICO成功后各个ICO项目token动辄5倍、10倍、50倍的价格陡增;你可能参与了,某个项目ICO并通过push之后得到了几倍的回报。看到这些数据后,是不是你也想冲上去撸他一把?
可这种投机型市场还会持续多久?国内ICO平台纷纷公告暂停接项目、参与者们叫苦手中已经没有了子弹、项目方纷纷套现造成的市场动荡,各种现象都在传递一个信息,市场该趋于冷静了。所以,参与ICO不要再寄希望于短期套利,市场红利大趋势已经过去了。ICO本身并不是一个路演-融资-上市的简单套路,反而token的价值应体现在项目生态的发展、技术落地的进度及投资者对项目价值的认同。说白了,ICO这种投资方式就是要卖掉价值观,在你没有能力搞清项目价值之前的任何投资,对自己都是不负责任的。
再说说ICO发起者该承担什么责任?
作为ICO项目的发起者,首要的问题就是建立项目价值观以获得潜在投资者的认同,而区块链项目的价值观无非有以下几种:类似以太坊这类公有链生态的预期、商业应用落地后带来的持续分红或挖矿收益(国内类似公信宝、瑞资链、印链等面向商业落地的区块链项目)、类似BTC、ZCASH这种数字货币的应用未来,但如果ICO之前发起者给潜在参与者传递的价值是未来token翻多少倍、在哪里开盘、是否护盘等类似信息的话,奉劝一句谨慎参与!
ICO项目发起者ICO成功后获得的发展资金的使用也是他的责任体现。数字货币不具备法币自带的法律监管体系,好在区块链透明的账本能让大家清晰看到地址内数字货币的进出账单,但也仅此而已。参与者无法或很难获得现行商业逻辑中投资人应该获得的资金使用知情权,这就给发起人留下了空间,也就为作恶之人铺下了作恶之道,这也是为什么说目前ICO是风险极极极大的。当然,一些项目为了自律或自我约束最多采取的方法是成立基金会,并对资金和权利行使做结构设计。国内对于ICO资金和治理架构列举几个略作说明:
量子链,治理架构清晰明确,以基金会管理模式保证项目避免去中心化造成硬分叉的风险,通过基金会多重签名等措施限制监管资金使用。
瑞资链,权利归属于由全体token持有人组建的权利机关,而团队只承担维护、推广责任,发展资金也是交由基金会管理。
公信宝、亿书等项目均采用云币ICO+资金托管,不过这个功能现在已经是过去时了。模式逻辑是ICO得来的资金只交付一部分,在一定时间节点后由项目token持有人决定是否进行剩余资金交付,这样会在项目前期起到督促作用。
此外,目前主流ICO平台对ICO资金交付也有一定的条款限制,据了解普遍的约定是ICO平台锁死一部分募集资金,主网上线完成token分发后再交付给发起方,不过这个限制作用不大。
结语:参与ICO,你参与的是什么?
区块链技术,不仅仅是一项伟大的技术,更承载了区块链行业从业者们的理想,所以参与ICO不要仅以短期投资套利为目标,从现在市场的情况看,已经滋生了以ICO为幌子实为牟取个人私利的恶人。反而参与ICO,更应该参与到项目的实施当中,共同为社区贡献个人价值,因为区块链的价值就是每个人都是价值的体现。
另一方面,ICO发起者们更应该严格的自律建立透明制度,用良币驱逐劣币。或许,ICO市场即将迎来去泡沫化,但泡沫的破裂只会让市场更健康的发展下去,ICO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或许逐渐ICO参与者们能更清楚的认识到,参与ICO,真正参与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