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M9的爆发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发布之处,第二个阶段是大量真实用户提车之后,两个阶段产品的爆发理由不完全相同。
第一阶段的爆发,一个非常重要的理由当然是华为的品牌,这是必然的。
对于车子来说,30万以下,大家更强调实用性,所以我们看到,这个价位段,国产品牌和新势力极速爆发,合资车快速萎靡,因为国产车,无论是传统势力的比亚迪、吉利和长安,还是新势力的理想、蔚来和零跑,他们的车子实用性就是做得比合资车更好。
产品突破相对来说更简单,而实用性车子市场,品牌的用户粘性相对更低一些。问界新M7的大爆发其实也遵从这个逻辑,在25-30万价位上,问界新M7就是最实用的车子,而此前这个市场,并没有多少好的选择,所以爆发了。
问界新M7大爆发,而问界M5没有,你从品牌角度没法解释,从车的机械素质角度也没法解释,真正的解释就是实用性。包括理想的车子大爆发,根本也还是实用性做得足够好,而此前,在同价位上,大家的实用性做得就是不够。
但到了50万以上价位,品牌一定是更优先考虑的,因为如果你不在乎品牌,你根本就不需要买这么贵的车,不需要花这么多钱。
所以你看,合资车的大溃败已经好几年了,但反而豪车市场各家的生存还可以,市场萎缩要比平价合资慢了好几年。
国内无论是传统势力的比亚迪、吉利、奇瑞和长安,还是新势力的蔚来、理想、小鹏和零跑,积淀不够,品牌高度不够,在30万价位上,依然还可以凭借实用性和综合产品力赢得市场,但一旦到了50万以上价位,就卖不动了。
所以Mega卖不动,蔚来ES8和ET7也卖不动,因为品牌张力和积淀依然不够。
华为是一个很特别的品牌,如果说美帝制裁之前,华为是科技的代名词,是消费电子领域的强大的品牌,那么在美帝制裁之后,华为就是一个超脱于消费电子的,全面化的高端品牌了。
也因此,华为拥有了超越国产其他汽车品牌的号召力,从而可以在50万以上市场和BBA们正面竞争。
实际上,当下华为的模式已经显著弱化了这种品牌张力,如果是真的华为亲自下场造车,这个溢价能力还会再上一个台阶。
溢价能力一定是高端品牌最重要的属性,这也是为什么余总说如果享界S9挂华为的标,再多卖5-7万不成问题。
很多人对这个点没有真正理解,所以到处调侃,华为LOGO可以卖多少钱。
品牌溢价真正的内核并不是一个LOGO值得多少钱,而是你能否撬动更高净值的用户,能够让他们买单,本质是客群的高端化,而不是LOGO卖钱。
很简单的道理,用户的购车选择,并不是说,你的底盘多少钱、座舱多少钱、外观多少钱、内饰多少钱、LOGO多少钱,然后我加起来算个总价。
而是我有50万预算,我是该买BBA,还是买你。
这个才是竞争的根本,才是品牌高端化的内核。
但,如果只是这样,我们只能解释问界M9第一阶段的爆发,而无法解释,为什么这台车越卖越好,为什么他能够维持稳定的月订单破万,甚至还越来越多。
为什么大家戏称,问界M9一年过去了,还在首销期?
第二阶段的根本其实是人传人,第一阶段的用户反馈出来了,在圈层内实现了口碑传播。而这一阶段的关键已经不再是过去的品牌拉动产品销量,而进入到了产品体验拉动品牌提升。
不是因为华为的品牌而选择M9,是因为M9足够好,大家认可了这台产品,选择了M9,而这种选择,会反过来带动品牌的提升。
第一阶段的爆发,一个非常重要的理由当然是华为的品牌,这是必然的。
对于车子来说,30万以下,大家更强调实用性,所以我们看到,这个价位段,国产品牌和新势力极速爆发,合资车快速萎靡,因为国产车,无论是传统势力的比亚迪、吉利和长安,还是新势力的理想、蔚来和零跑,他们的车子实用性就是做得比合资车更好。
产品突破相对来说更简单,而实用性车子市场,品牌的用户粘性相对更低一些。问界新M7的大爆发其实也遵从这个逻辑,在25-30万价位上,问界新M7就是最实用的车子,而此前这个市场,并没有多少好的选择,所以爆发了。
问界新M7大爆发,而问界M5没有,你从品牌角度没法解释,从车的机械素质角度也没法解释,真正的解释就是实用性。包括理想的车子大爆发,根本也还是实用性做得足够好,而此前,在同价位上,大家的实用性做得就是不够。
但到了50万以上价位,品牌一定是更优先考虑的,因为如果你不在乎品牌,你根本就不需要买这么贵的车,不需要花这么多钱。
所以你看,合资车的大溃败已经好几年了,但反而豪车市场各家的生存还可以,市场萎缩要比平价合资慢了好几年。
国内无论是传统势力的比亚迪、吉利、奇瑞和长安,还是新势力的蔚来、理想、小鹏和零跑,积淀不够,品牌高度不够,在30万价位上,依然还可以凭借实用性和综合产品力赢得市场,但一旦到了50万以上价位,就卖不动了。
所以Mega卖不动,蔚来ES8和ET7也卖不动,因为品牌张力和积淀依然不够。
华为是一个很特别的品牌,如果说美帝制裁之前,华为是科技的代名词,是消费电子领域的强大的品牌,那么在美帝制裁之后,华为就是一个超脱于消费电子的,全面化的高端品牌了。
也因此,华为拥有了超越国产其他汽车品牌的号召力,从而可以在50万以上市场和BBA们正面竞争。
实际上,当下华为的模式已经显著弱化了这种品牌张力,如果是真的华为亲自下场造车,这个溢价能力还会再上一个台阶。
溢价能力一定是高端品牌最重要的属性,这也是为什么余总说如果享界S9挂华为的标,再多卖5-7万不成问题。
很多人对这个点没有真正理解,所以到处调侃,华为LOGO可以卖多少钱。
品牌溢价真正的内核并不是一个LOGO值得多少钱,而是你能否撬动更高净值的用户,能够让他们买单,本质是客群的高端化,而不是LOGO卖钱。
很简单的道理,用户的购车选择,并不是说,你的底盘多少钱、座舱多少钱、外观多少钱、内饰多少钱、LOGO多少钱,然后我加起来算个总价。
而是我有50万预算,我是该买BBA,还是买你。
这个才是竞争的根本,才是品牌高端化的内核。
但,如果只是这样,我们只能解释问界M9第一阶段的爆发,而无法解释,为什么这台车越卖越好,为什么他能够维持稳定的月订单破万,甚至还越来越多。
为什么大家戏称,问界M9一年过去了,还在首销期?
第二阶段的根本其实是人传人,第一阶段的用户反馈出来了,在圈层内实现了口碑传播。而这一阶段的关键已经不再是过去的品牌拉动产品销量,而进入到了产品体验拉动品牌提升。
不是因为华为的品牌而选择M9,是因为M9足够好,大家认可了这台产品,选择了M9,而这种选择,会反过来带动品牌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