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合肥疾控发布的关于开学后防范“诺如病毒”的提示。诺如病毒具有很强传染性和快速传播能力,是全人群普遍易感的病原体。文章详细阐述了诺如病毒的症状、传播方式、学校防控指南等方面内容。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诺如病毒的传染性及危害
诺如病毒是全人群普遍易感的病原体,学校和托幼机构人员密集,增加了感染风险。感染后会引起急性胃肠炎,症状包括腹泻、呕吐、恶心等。
关键观点2: 诺如病毒的传播方式
诺如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包括摄入污染的食物、水,接触病人排泄物或呕吐物,接触污染的手、物体或用具等。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牡蛎等双壳贝类可能富集海水中的诺如病毒,为高风险食物。
关键观点3: 学校防控指南
学校应建立领导工作小组,制定传染病防控方案及应急预案。注意手卫生、喝开水、吃熟食。感染诺如病毒后需要进行居家隔离,时间为症状完全消失后72小时。同时,学校应加强消毒和传染病知识培训,对家长及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正文
合肥疾控发布提示,开学后要注意防范“诺如病毒”的威胁。
诺如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快速的传播能力,全人群普遍易感,且感染后免疫保护时间短,
是引起急性胃肠炎的最主要病原体,常在集体单位等人员密集的场所引起传播。
学校和托幼机构人员密集,增加了诺如病毒感染发生风险。
人感染诺如病毒后可导致急性胃肠炎,一般在摄入病毒后
12-48小时
出现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和呕吐,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
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以腹泻为主。
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主要表现为
自限性疾病,
病情轻微,通常持续2-3天,预后良好,个别老人或者孩子可能症状较重,持续时间较长。
牡蛎等双壳贝类可以富集海水中的诺如病毒,为高风险食物。
1、
注意手卫生、勤洗手。
良好的手卫生习惯是预防和控制多种传染病传播的有效措施。
2、
喝开水、吃熟食,生吃瓜果要洗净,
不吃生的或半生的食物,特别是食用贝类等海、水产品时要蒸熟、煮透。
3、感染诺如病毒后需要进行
居家隔离
,
隔离时间为症状完全消失后72小时。
4、居家隔离时
不要外出
,
防止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1.要教育孩子养成
饭前便后用香皂认真洗手
的好习惯,同时
加强体育锻炼,均衡饮食,提高身体抵抗力。
2.提醒孩子,班级内如有同学呕吐时,一定
在老师的指导下迅速有序撤离
,减少感染诺如病毒的可能。
3.如果孩子已被感染,请务必配合学校和医疗卫生部门采集便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同时让孩子在家休息至症状完全消失后72小时再复课。
4.如果您的孩子没有表现出急性胃肠炎的症状,但便标本经检测发现已感染诺如病毒,请您配合学校,
在孩子检测阳性后72小时居家休息。
5.居家休息期间,应为患儿准备独立的食品用具,最好不与家人共同进餐。最好有独立的厕所,同时
注意厕所的清洁、通风。
避免与家里其他人,特别是与老人、婴幼儿的密切接触。
6.建议家长主动学习并
掌握诺如病毒污染物的消毒方法。
患儿的排泄物、呕吐物以及被患儿污染的衣被、地面、物体表面应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食品用具可通过
煮沸30分钟
消毒。家长在处理污染物时应做好个人防护。
7.孩子患病后不要过于担心,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为自限性疾病,一般病情轻微,
病程一般为2~3天,无后遗症。
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以对症或支持治疗为主,可用糖盐水或口服补液盐进行补液,
如果吐泻症状严重,应前往医疗机构就诊。
1.学校应建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领导工作小组,
制定传染病防控方案及应急预案,
严格落实晨午检、缺勤登记、病例追踪及复课证明查验等制度。
2.配备充足的消毒物资及个人防护物资,
定期对学校内公共场所如教室、宿舍、食堂、卫生间,重点部位如门把手、楼梯扶手、水池、便器、电梯按钮等进行清洁及消毒。
校医应在日常对保育老师、班主任或保洁人员
做好消毒液的配置,呕吐物及污染区域消毒方法的培训工作,
并对相关人员的日常消毒工作、发现急性胃肠炎病例后的消毒工作等进行质量控制。
3.加强食堂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及传染病知识培训,同时做好学校饮水及食品安全的管理。感染诺如病毒的厨工,无论是否腹泻或呕吐,都必须上报并立即脱离工作岗位,
连续2次便标本诺如病毒核酸检测阴性后方可上岗。
4.对家长及学生进行诺如病毒等肠道传染病防治的健康教育,
提高防病意识和健康素养。
5.学校应在厕所配备足够的洗手设施及香皂;日常学习活动中有针对性地
开展传染病知识教育及洗手方法培训。
6.班级内有学生呕吐时,授课老师应立即告知其他同学远离呕吐物,同时将发病儿童单独隔离,并向校医汇报,配合校医及保洁人员
规范处理呕吐物,
通知家长带发病儿童就医或回家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