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创建于1999年,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专门从事旅游研究的学术机构。中心多年来秉承“博采众长,精益求精”的宗旨,与学界、业界、政府和相关机构广泛联系,承担研究课题,组织学术活动,开展行业交流,参与国际合作。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

敢为天下闲(二)

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  · 公众号  ·  · 2017-11-23 12:5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三、现实的困惑

1

休闲消费

消费发展的综合。从一般的消费发展阶段看,在求温饱的时期,主要解决“吃、穿、用”的问题,这个阶段就是我们求温饱的时期,早就过去了。在进入小康时期之后,形成新的概念,“住、行、游”,这是我们现在正在处于升级中的阶段。住是房地产市场的培育,行是交通体系的培育和汽车产业的完善,把游字加上去,是旅游发展的根本定位,意味着旅游成为小康生活的基本要素,是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之一。我们很多官员的观念真是不如老百姓,1995年的时候,22年以前,成都郊区的农民描述什么叫小康生活,“吃有肉、住有楼,还有余钱去旅游”,这话说的很有见解。跟着我到重庆,重庆市民也有几句话描述小康,“吃吃麻辣烫。打打小麻将,看看歪录像”,重庆市民的境界就比成都的农民要差一个层次。到中等发达时期,就是更多的精神消费追求,是“文、体、美”的概念,这是休闲消费普遍化的时期,就是习总书记十九大讲的这几个发展阶段。到发达时期,就是“多、新、奇”的个性化消费时代。

一是时间消费。我们现在的困惑就在这里,时间消费我们有供给制度,中国的假日制度变化。但是我的时间谁做主?实际上严格的说,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对时间消费大家还没有准确的判断,黄金周是法定假日调整,带薪休假是国民福利制度。我谈了几年,认为应该取消黄金周,因为有黄金周,给很多人造成了一个口实,说我们带薪休假已经落实了。如果说黄金周取消,然后严格督导带薪休假的落实,我们的生活品质就会好一点。而且现在造成需求和供给的不对称,资源配置不合理,如果不把波峰波谷熨平,海量的假日需求就无法满足。当年在国家旅游局,一开始讨论黄金周的时候,一个领导提出来八个字,安全、秩序、质量、效益。后来我说有不同意见,黄金周期间安全第一、秩序第二,休谈质量,这时候谈质量绝无可能,更不要谈效益,黄金周的旅游消费,无非就是把平时应该花的钱集中到一起,这叫效益吗?不叫效益,我们算过黄金周的成本吗?没有算过,但是领导都不同意,认为还要说这八个字,但是到现在为止,我也没有看到黄金周的质量和效益。二是金钱消费。钱要花在点上,花到地方。大众消费基础,中产消费主体,年轻人消费主导。三是品质消费,便利,个性,精致,性价比。四是文化消费,时尚,传统,融合性追求。休闲消费就是这四个方面,现在正在向品质和文化消费这个角度提升,这是全面的感受。

从体验的角度来说,休闲行为分成六类:一是眼界型、大众观光;二是家常型、民俗休闲;三是享受型、各类度假,所以度假的一个基础要求就是能不能有享受,没有享受少谈度假;四是撒欢型、主题乐园;五是撒野型、户外运动;六是自虐型、特种旅游。前两类现在已经大众化、普遍化了,第三类现在正在迅猛前进,第四类也是如此,第五类现在已经变成了相当一部分人的追求,第六类永远是少数人。比如攀登珠穆朗玛峰,我见了一个登珠峰的老板,问他成就感强吗?他说从登珠峰的第一步开始我就后悔了,但是怎么也得咬牙登下来,他登了三次珠峰,第一次走到8700米,向导说你不能再走了,要再走可能就下不来了,到了大本营哇哇大哭;第二次从南坡登上去;第三次终于从北坡登上去。但是有一点,登完了世界几大峰,眼前没有任何困难的事情,实际上是挑战自我,这是属于自虐型的。而且这种极限,不是只要有体能、有技能、有意志就可以,有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有钱,一套装备120万,后勤保障再雇向导也是120万。但是综合起来这是一个全面的感受,所以每一类都有每一类的要求,把这个要点抓住,我们的事情就好做了。

现在的问题是需求膨胀,全面渗透,迭代不断,但是细化不足,难以适应。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死磕才能创新,我们现在最大的差距在这里。第三就是各类产品相互替代,各类产品,难以定型。你觉得这个东西刚刚做好,其他的产品来了,或者新的东西又出来了,又得调整,现在严格的说我们真正定型的产品并不多,像迪士尼这样50、60年也在不断变化,但是总体而言基本定型了,我们这样的东西现在还少。第四就是高端消费产生,但是中国的高端消费迅速转变成炫耀性的消费。总体来看,我们叫成长中但不成熟的休闲消费,四个缺乏:

一是缺乏时间积累,很多东西没有时间积累是出不来的,中国人在休闲消费里最有时间积累的也是最发达的就是打麻将,到了江苏,江苏人不打麻将,江苏掼蛋,叫做饭前不掼蛋,等于没吃饭,还专门搞了一个掼蛋博物馆,可是世界麻将大赛中国人的麻将反倒拿不到冠军,为什么?缺乏科学性,我们都是经验型积累。二是缺乏世代积淀,西方一句话,三代才能出贵族,我们中国有一句相似的话,叫三辈子做官学会吃和穿,这是需要世代积淀的,我们有这个积淀过程吗?好不容易有一点财富积累,一场仗打起来毁掉了,好不容易有一点东西,闹革命统统推倒。我们第一代革命者基本都是老红军老八路,让他讲文化怎么可能?让他讲休闲更不可能。第二代是建设者,完全没有休闲的概念。到第三代多少有点休闲概念了,但是没有休闲技能。只有到了第四代又有休闲技能,又有休闲的文化,又有休闲的意识,这才可以。三是缺乏技能积累,所以我们专门做了一个休闲教育导引的国家标准,就是希望能够纳入到孩子的教育,如果每个孩子从小都有休闲技能,将来生活品质就会好。四是缺乏休闲文化,历史上我们休闲文化比较发达,但是近代基本都毁掉了,所以我们需要从头积累休闲文化,从头培养休闲氛围,这样才能把这个事情做好。

在休闲发展的过程中,文化的追求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形成品牌,因为文化的追求可以说是休闲发展的本质,也是一种永恒的追求。可以归纳为四句话:文化是休闲之基、特色是休闲之魂、环境是休闲之根、质量是休闲之本。文化是休闲之基,也是休闲的本质。文化的表现是特色,所以特色是休闲之魂,没有特色的东西很难长久立下来。

2

供给缺陷

一是城市休闲空间严重不足,疯狂的城市化挤占了一切,很多城市都发生了一个现象,跳广场舞的老大妈和当地的居民干仗,什么原因?两边都没有错,错在哪?错在城市没有休闲空间,所以得增加城市休闲空间,满足日常休闲需求,这成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现在看一个城市不看别的,就看休闲空间足不足,很遗憾,我们能有比较充分的休闲空间的地方不多。短缺必然升值,增加城市休闲空间,满足日常休闲需求,成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度假产品结构性短缺,高端度假需求严重外溢。东南亚已经成为国人的主要度假地,并迅速扑向世界。我前年到大溪地,去的时候还没有直达航班,3个航班24小时才到,我以为那个地方应该是世外桃源,见不到中国人,结果一到了酒店门口,一个中国人就出来了,餐厅中国菜单都有了,仔细看一下,1/3中国人,那么远天远地的地方,价格那么贵,都有这么多中国人,中国人消费能力越来越高。

三是滨海度假资源不足,水平低,价格高。全世界度假主体都是滨海度假,中国虽然有1.8万公里的海岸线,但是中国的海岸真正能形成一流度假地的没有,只有三亚那么一个,剩下都不行,能够成为国人度假的地方,不超过10处。但中国人不能都跑国外度假去,所以很自然,山地度假、湖泊度假、乡村度假就形成主流。度假格局基本形成,度假产品体系尚待完善。缺乏国际竞争力,资源不足,产品不高,价格不低,需求外溢。国内同质化严重,多数是大众产品,对应周边市场。

四是自然环境不足,雾霾严重,市场条件好,自然环境差。户外产品不足,难以适应市场。技术的进步必将缩小生产所需要的物理空间,污染的治理将增加我们的生活空间。扩大休闲空间,发展度假空间,中国人的休闲度假需求主要还是靠我们自己解决。我们可以把全世界当成我们的度假地,但是说到底我们这个产业支撑还是要靠我们自己。现在我发明了一个词,叫城市难民,雾霾产生了气候难民,交通拥堵产生了交通难民,所以越是大城市越不幸福。去年12月,北京有一次长达10天左右的雾霾,非常严重,很多妈妈带着孩子都出去了,跑到承德、张家口,看着北京的雾霾散了再回来,我当时就说,休闲地能不能成为城市新难民的逃难之地、避免之所?他们那种行为就是难民行为,只不过是阶段性的难民行为而已。所以这个问题我觉得是我们现在很严重的一个问题。

新的发展需求,一是全球消费,中国对于世界的购买力;二是全值消费,追求价值的旅游者,旅游者的价值;三是全程消费,消费链,服务链,产业链,利益链,价值链;四是全域消费,点、线、面、域、境;五是全家消费,合家出行,一人代表一家的购买力;六是全年消费,不拘时间,只要够酷。

3

现实的生长

这几年市场主体持续发力,形成现实的蓬勃生长。政府主导形成热点,投资跟进形成热流,市场呼应形成热潮。为什么大家都看好旅游,都要在旅游的领域投资?旅游是一个巨大的领域,在这个领域投哪个行业?投什么方向?投什么项目?但是,一个蓬勃成长的行业,见不到多少健康的企业,这个行业、这个产业能叫健康吗?包括原来传统的淡季、平季、旺季,冷点、热点、温点都在转化之中,现在一说淡季不淡,平季转旺,旺季跟旺,冷点不冷,温点转热,热点更热。所有人都有点脑子发热,从政府到投资商,包括消费者。在不能说信息不对称,这个时代早就过去了,现在是我们这种集中性的休假制度,造成消费者无可奈何,所以为什么呼吁取消黄金周,品质太低了,太影响我们的生活了。但是没有办法,而且由于我们的休闲度假产品不足,所以大家习惯还是要跑到景区去,如果有一批一流的休闲度假产品,为什么还要去景区?那是观光者在做的事情。

从新兴的角度来说,不同的休闲风格和方式,欧洲人喜欢静,讲究文化休闲;美国人好动,讲究户外运动,;日本人追求世界遗产,形成攀比性的观光传统;中国人将集大成,什么都玩,什么方式都有。从供给角度看,有一个很独特的中国现象,一个成功的项目,突出了一个人物,形成了一种模式,开创了一片发展。一类是项目模式:比如说山岳旅游之黎志,古镇旅游之陈向宏,湘西旅游之叶文智,旅游演艺之黄巧灵,灵山文化之吴国平,等等。再一类是集团模式:首旅集团之段强,华侨城之任克雷,开元集团之陈妙林,等等。这个现象有共同点,一是创造模式,二是坚守多年,三是个人痕迹突出。实际上还有一点,耐的住寂寞,陈向宏做乌镇,做了六年时间,这六年领导专家都不让进入现场,就是一个理由,现场不安全,坚守了六年做了一个精品,没有这种精神怎么可能?包括首旅集团、华侨城,都是国有企业,可是这样的集团化的发展有很强的个人痕迹,段强在首旅集团19年了,任克雷在华侨城也将近20年。这种现象,我相信会越来越多,这个行业是需要有代表作的,没有代表作,你在这个行业是立不起来的,创造代表作,现在的条件比当年的条件好不知道多少倍。

4

短板制约

一是结构优化:结构问题是经济发展始终存在的问题,国民经济如此,各行各业如此,旅游行业更是如此。我们老是说现在的主要矛盾是旅游的供给总量跟不上需求,错,错在结构,现在有些供给已经过剩,有些供给基本平衡,有些产品供不应求。所以在结构问题上如果不下工夫,将来的发展仍然存在比较大的问题。三去一补一降,在旅游领域的表现,一是市场结构,二是产业结构,三是区域结构。平衡而充分的要求,平衡就是结构。这是中国旅游发展现在最大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被我们表面的市场繁荣掩盖住了。

二是消费细化。消费是增长的动能,细化是消费的追求,个性是消费的变化。从马斯落五层次论到郑也夫三点论,舒适,牛逼,刺激。休闲需求不断变化,休闲产品花样百出,大水漫灌式的投资方式过去,漫天撒网的市场方式也已经过去,精耕细作是方向。

三是企业强化。企业是行业的根基,这是最大的短板。消费细化是需求的前景,也是发展的新动能,这也是我们的短板,结构优化是根本性的问题。经营分散,力量薄弱,效益差,是中国旅游企业多年以来的痼疾。小不是问题,服务性企业应当服务居民,传统企业中,一部分大而不强,多数勉强维持。新型旅游企业后来居上,有些形成了巨无霸。跨界企业成为新现象,也预示着新趋势。

结构优化、消费细化和企业强化,这三个问题才是真正中国旅游发展的短板,缺少健康的企业,难说中国旅游发展健康。说我们的质量现在有点问题,市场秩序不好,这都不是问题,或者说是阶段性问题。现在威胁国家最大的是金融秩序、安全生产,都不要说交通秩序了,旅游怎么动不动秩序就不好了呢?各行各业比较,旅游的秩序是好的。如果说我们质量不好,比起30年前、20年前甚至10年前,我们的旅游质量上了一个又一个大台阶,所以跟历史上相比,我们现在的质量是最好的,和国际上相比,我们质量中等偏上,也不能说差。日本的质量、瑞士的质量我们现在比不了,剩下那些国家,包括美国、英国,包括俄罗斯的质量,我们的质量都比他们好,怎么动不动就旅游质量不好呢?我们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能妄自菲薄,但是根本的是我说的这三类问题。

在休闲领域,这三个问题还没有完全凸显,但是正在形成,如果这个时候,我们有相应的认识,我们这个事情至少可以少走一些弯路。15年以前,我还动员投资商,旅游很好,你们为什么不投?他们说三个原因,一个原因是旅游这潭水太深,我们进不去;第二个原因,关系太复杂,我们看不懂;第三个原因,有这么多短平快的事可以做,为什么要投旅游?现在不同了。那个时候碰到一个4、5亿的投资项目我会很高兴,旅游总算有大项目了,现在我天天接触投资商,一个标准的语言模式是要了10平方公里,初步考虑投资30亿,如果不行的话再追加20亿。实际上误区很多,第一是10平方公里,一个所谓的成片区域的经营权拿到手了,就是多少平方公里,问题是建设用地能有多少?能有1000亩地已经很好了,那拿1000亩说话,别动不动几十平方公里,需要30、50亿那么高的投资吗?要是忽悠政府可以,要是不忽悠政府,能忽悠谁?忽悠自己吗?尤其是最近我碰到几个大项目,我看不懂。因为如果用一般的逻辑解释不了,用商业逻辑来解释一个项目,这是最正常的,第二就是用政府逻辑来解释一个项目,这也能说得过去,如果这两个逻辑都说不通,一定有背后的逻辑。比如多年以前我看到一个台湾人投资的项目,我说这个项目看不懂,后来一分析明白了,台湾黑社会洗钱的项目,如果面上的逻辑看不懂,背后的逻辑也看不懂,那只有一个结论,疯狂的逻辑。各级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应当把精力更多的放到产业素质和企业发展方面,培育健康的成长环境,引导健康的市场竞争,形成顶天立地和铺天盖地相结合的产业格局。比如民宿就是这个概念,我高度认同,可是在短短两年之内,全国的民宿发展到4万多家,我们就算一家10间客房,4万家就是40万间客房,中国的酒店行业40年时间到现在,160万间客房,在两年之内1/4的市场起来了,只能感叹现在国力太强了。

四、发展的希望


1

转变社会观念

人人都有休闲的权利,人人都应该享受休闲的生活,这是根本的观念,所以要超越,就要达到这种满意。全民休闲就是完全满足个性化,想玩这个就玩这个,想玩那个就玩那个,不需要规范,不需要政策和文件,玩还需要这些东西吗?但是需要指导。休闲是旅游的蓝海,几千年来,我们一直在说家园,在追求家园。当代社会,工业化发展,城市化膨胀,只能有家不可能有园。休闲就在构造新园,空间分离,质量提高,公共园林,休闲生活。大园弥补小家,质量弥补距离,这就是我们下一步的发展路径。有一次我见到一个市长,这个市长直截了当的说,抓旅游我赞同,100%的抓,为什么?因为旅游是外来的消费,可是抓休闲我不抓,因为这是市场内生的需求,这对我们的GDP没有帮助,这代表了很多人的看法。

实际上说到底,我们真正的休闲要超越经济目标,超越平庸的日常生活,超越紧张的工作状态,超越所谓的成功追求。最根本的是超越城市,创建和经营未来城市,一切为了人的需求,引领发展潮流。山水画,田园诗,民俗风,文化歌,生活曲,梦幻情。山水城市、田园城市、生态城市、森林城市、文化城市、创造城市、数字城市、休闲城市、情感城市、邻里城市、立体城市、幸福城市。一是新观念:工作为了生活,生活重在休闲,休闲提升质量,所以需要大生活、大休闲、大产业。二是新定位:休闲改变人类生活,休闲提高生活质量,休闲促进和谐发展。三是新功能。满足休闲需求是城市的基本功能之一,是城市发展质量提高的重要内容,是市民生活质量的必要组成部分。城市休闲以人为本,休闲引人,休闲动人,休闲怡人,休闲养人。休闲创造快乐,休闲创造就业,休闲创造价值。休闲,让城市更美好。

2

狠抓新兴领域

第一,度假发展。资源不足,逐步调整;产品不足,需求外溢。

第二,温泉发展。资源较多,发展迅猛。全国现在勘明的大概有5000多处温泉,已经形成了3000多处温泉产品,基本上每个县都有,所以这不能叫短缺资源。周边市场,大众产品,同质化强,竞争激烈,消费喜新厌旧,逐大弃小。所以刚开业温泉度假村火爆一阵,半年之后没戏了,需要研究可持续发展。

第三,营地发展。势头猛,扩张快,政策重视,模式探索。

第四,户外运动,山地运动,水上运动,低空运动,将大行其道。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我们几千年农耕社会,几乎没有户外运动的传统,这和游牧民族完全不同,第二多年的独生子女制度,家里就一个孩子,怎么能让户外运动?现在学校组织春游、秋游都不敢组织,万一出事怎么办?但是现在二胎放开了,实际上生育应该完全放开,岂止二胎?我们多年的计划生育制度,培育了一个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从政府一直到具体的工作人员,在里边都有既得利益,但是现在这种计划生育已经严重了影响了我们民族的长远发展,包括影响我们户外运动的发展。

第五,九古挖掘。古城古镇古村庄,古道古关古街区,古渡古树古庄园。明天我们在松阳要开一次九古论坛,是我们的第三次会,第一次会叫三古论坛,第二次会叫六古论坛,这次叫九古论坛,第四次叫全古论坛。这一块资源稀缺,所以我们要珍视。

第六,主题酒店,精品酒店,高端民宿。

第七,文化休闲,城市度假。比如我在北京东城、西城都谈过,你们有这么好的资源没有做起来。尤其是扬州,我就是在扬州形成的这个概念。

第八,旅游综合体,包括城市型和目的地型。这些年以万达为代表的城市旅游综合体发展的比较火,但是到现在为止,城市型的综合体基本没有做成,一个原因就是重资产,而且资产量太大了,财务成本都算不过来,这笔帐到底怎么算?

第九,特色小镇,旅游推进。住建部、发改委和财政部三大部委联合发文,指出到2020年将培育1000个产业特色小镇,我的结论,将来有800个都得是旅游小镇或者是休闲度假小镇。产业特色小镇,这个话提的本身就不准确、不科学,小镇不是聚集产业的,产业一定要靠城市或者工业园区来聚集,小镇怎么聚集产业?但是消费聚集太重要了,消费聚集就是休闲度假、文化运动等等。

第十,智能旅游,大云平移。现在最新的词叫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再就是移动互联网,叫大、智、云、物、移,这是最新的。

归纳下来这十个新业态,这是我们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我们要真正投资,往这上面研究。四个方面的追求,一是时尚,求酷。二是文化,求古。三是健康,求养。四是效率,求便利。构成各类新兴领域,形成新的发展。

2

提升休闲品质

第一是休闲方式多元化,选项越来越丰富。一是电视方式,也是消磨时间的主体方式,虚假取代了真实,极端进入了日常。二是网络娱乐方式,作为娱乐工具和休闲方式的互联网,竞赛,欣赏,交际,微信成为主体。三是室内娱乐方式,益智,运动,社群。四是城市休闲方式,享受,观赏,消遣。五是户外运动方式,锻炼,体验,互动。六是异地休闲方式,观光体验,度假享受,复合感受。

第二是空间范围的扩大,这也是中国最大的短板。城市几无插针之地,也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冲突,而城市的休闲空间,成为判断一个城市生活品质的重要指标。现在的城市生活,第一空间是家庭场所,蜗居;第二空间是工作场所,拥挤;第三空间是休闲场所,短缺;第四空间是第二居所,少数;第五空间是网络天地,无限。所以产生了各类社会现象,大把的人有点闲空,就延伸到滨海、乡村和山地,这几乎成为一种刚性需求。

第三是水平,既包括设备设施的水平,也包括服务的水平。现在,交通条件已经全面改善,不成为制约因素,水平的要求则大大提高。精细化、生活化、特色化成为普遍追求,观光可以急匆匆过去,但是在一个地方发呆,什么细节都在眼中。

第四是内容,对应日常工作的繁忙,希望有机会发呆发傻,对内容的追求自然上升,丰富性,多元化,内容为王的时代来临。

在休闲质量提升的过程中,时间空间化,空间时间化。时间并没有消失,固化在空间之中。空间展示了时间的变动,体现在城市的方方面面。时空变幻,在时间上是连续的,在空间上是继起的,在理念上是传承的,在文化上是提升的。而个人的休闲生活,希望是诗意起点,散文布局,小说过程,戏剧结果。如果心中有诗意,何处无诗歌?如果胸中有远方,哪里不是远方?心境即欣境。得闲空,有闲心,用闲钱,做闲事,养闲趣,育闲情,闲里滋味深;携美人,赏美景,处美境,得美文,品美食,闻美乐,美中日月长。所以我们要达到五看、五可、五个度、五个力。五看:想看、可看、好看、耐看、回头看。五可:可进入、可停留、可欣赏、可享受、可回味。五个度:差异度,文化度,舒适度,方便度,幸福度。五个力:视觉震撼力,历史穿透力,文化吸引力,生活沁润力,快乐激荡力。这四个五要达到了,我们这个休闲度假的目的地就达到了最高水平。

2

休闲重在创新

观光产品是一种目标性的产品,天然异质化。但休闲有很大程度的同质化,构造了一种过程性的产品。到一个地方休闲,追求的不是这个地方有多少异质,多少特色,在这个过程中很舒服。但是越如此,越要求创新。强化异质,就需要创新;扬长避短,也要强化创新。任何事情都有长有短,不可能一个事情只有长没有短,这就意味着在休闲产品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把创新放在第一位。

首先,从市场上,要研究消费者行为的变化。休闲产品和观光产品最大的区别从急到缓,观光是急匆匆的,休闲产品一定是缓,二是从走到停,观光是一个走的过程,休闲一定是一个停留的过程。三是从被动到主动,观光性产品主要是看,现在是主动的体验、参与休闲性的产品。消费者的行为变化就要求生产者、供应者随之变化。稀奇古怪创名气,倒行逆施谋思路,吹毛求疵抠细节。比如去一个景区,走马观花,可是要在这个地方发呆、发傻,一个小时过去了,什么细节都在我眼里,什么毛病都逃不过去,这样需要生活品质化,休闲艺术化。

第二,思路创新。一是社会理念变化,我们原来说,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现在的理念,工作是为了休闲,这一定意义上也是生活的目标,就是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二是开发观念的变化,从生产者主导到消费者主导。从观光产品来说主要是依托资源,有什么样的资源做什么样的产品,休闲产品不同,从生产者主导到消费者主导。三是从粗放型到精细化。所以观念的创新意味着一系列都要跟着走,同质化产品,要形成异质化,树立主题,多元化发展。

第三,空间模式创新。观光产品一般都有围墙,小地方有小围墙,大地方有大围墙,而休闲产品一定是开放式的。包括各类城市的休闲产品都是这样,所以是从围墙式到开放式。另一方面是从单一到复合,休闲产品上午仍然可以观光,下午从容,晚间达到高峰,这也是空间模式的创新,从单一到多功能。内容决定功能,功能决定结构,结构决定外观。

第四,时间模式的创新,从有限的时间利用基本上可以达到全天的时间利用。

第五,城市中央休闲区。如果一个城市没有中央休闲区,会觉得这个城市没有味道。现在很多地方还在追求能不能搞印象系列,应该适可而止,一个印象节目解决的无非就是几千人的夜生活问题,但一个城市中央区可以解决几万人,这也涉及到时间的充分利用。延长全年经营时间,塑造新形象:五彩缤纷玩。延长客人停留时间:深化产品,丰富内容:观光农业、娱乐林业、寻访文化业。形成产品:春花,百花深处山谷香;夏树,清清溪水绿意长,秋叶,五色斑斓山川美;冬玩,温泉民俗乐陶陶。形成四时产品:清晨练,上午游,下午养,晚上乐。

第六,渠道创新,从休闲的角度来说,渠道性创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传统渠道与新兴渠道的全面整合,二是团队与散客综合运作。

最后是综合性的创新。不能强调休闲度假就排斥观光,观光是永恒的,而且是主体。因为消费者一代一代成长,新的消费者第一个追求一定是观光,对于成熟的消费者来说观光不重要了,休闲度假就很重要。所以这里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综合性的创新关系。简单说,就是观光出人气,度假出财气,特色出名气,休闲出品位,文化出品牌。 (完)


作者:魏小安,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本文节选自作者2017年10月29日在首届中国休闲度假大会上的公开课;资料来源:作者搜狐博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