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整理知乎专栏:区块链演义。这是一个非常棒的专栏,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数字货币的原理。原作者是maxdeath,是TU Delft大学的信息学博士。
这篇文章是本系列的第八期。在第一期《比特币交易与支付宝转账的区别》中,我们从另类视角,讲述了什么是比特币,以及比特币交易与支付宝转账的区别。
在第二期《中本聪是人,不是神》中,我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比特币设计的相关概念。比特币的确设计得十分巧妙,许多设计中同时达到了多个目的。然而中本聪也绝对不是什么ai,或者穿越者,他没有“发明”这些看起来不明觉厉的机制——无论是工作证明,权益证明还是拜占庭容错算法,其实都可以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社会形式里,找到影子。
在第三期 - 第五期《货币体系的价值》《比特币这个货币体系只值21亿美元》《如何摧毁比特币这个货币体系》中,我们指出了比特币也是一个货币体系,并且从货币体系的角度,评估了一下比特币的价值,结果是不足21亿美元。而摧毁这个货币体系,甚至连21亿美元都用不上。这个结果是大大出乎人们意料的。
在第六期 - 第七期《比特币在技术上其实是非常落后的》《比特币,承载了太多的用户和价值》我们论述了,比特币作为区块链的开山怪,到现在为止没有进行过哪怕一次技术上的更新,从技术上相比于其他的区块链已经是非常落后的了。比特币的实现方法已经远远承载不了现在的用户体量。如果想承载更大的体量,扩容是刻不容缓的。
然而时至今日,分叉相关的事宜都没有扯干净,这其中牵扯到了太多的利益和博弈。今天我们希望通过介绍这一年以来的几次分叉,来讲述一下比特币背后的利益江湖。
今天,我们想讲一下扩容具体落地的方案。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觉得扩容只是利益纠纷而非技术问题,这其实是非常大的误区。
以下是今天的内容:
这篇终于要开始有点演义的样子了——我会用最简单的语言来讲讲比特币最近一年多来发生的事。由于区块链这个技术很新,而且比特币又是区块链技术的滥觞,导致懂技术的人基本都是比特币利益相关者,而非利益相关者又不懂技术。甚至说,即便是比特币的圈子里,真正懂比特币技术的有1/10就不错了。所以说,几乎所有关于这一年来发生的各个事件,包括比特币扩容之中各方的言论的描述,都有着极强的倾向性和不专业性。而作为一个懂技术的非利益相关者,这篇可能是你们在网上能看到的最中立的对于比特币这一年来各种事件的记述了。
先总结一下上一篇《比特币,承载了太多的用户和价值》,我们重点谈到了三种扩容方案:
1. 改变共识机制:牵扯太大不采用。
2. 简单粗暴增加区块大小:硬分叉。
3. 隔离见证:又快(扩容)又好(修复了可变性缺陷)而且是伪·软分叉(不分叉)。
———————————————————
那么,为什么不用隔离见证呢?当然有一些背后的利益纠葛了:
首先要介绍两个主要人物:
第一个名叫核心开发者(bitcoin core)他们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确切地说,是bitcoin core这个比特币世界使用最广泛的软件比特币核心的开发者。他们在圈子里的地位很高,因为比特币世界中使用范围最广的软件是他们开发的,很多人甚至在比特币成立之初就参与了开发。他们的偶像和精神领袖是中本聪,他们有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并且认为比特币就是他们手中的改造世界的工具。
第二个名叫矿工,别名挖矿公司。之所以挖矿公司是矿工的别名,因为他们掌握了比特币世界几乎所有的矿力(现在,独立挖矿是没有太大利润的,所以很少人还在独立挖矿了)。他们是整个比特币生态里最底层的人,干的也是最粗重的活(负着高昂的电费用笨重的矿机挖矿)。同时,与其他生态的底层一样,他们有着真金白银的投入(电费和矿机),因此他们的需求也是最实际和最迫切的——更多的挖矿收入。而这取决于两点——更多的交易费,和更高的比特币价格。
本文里,矿工是我们的主角。
等等!你为什么用挖矿公司当主角?!你不是说好的提供一个中立的视角吗?!你良心大大的坏了!
但实际上,站在挖矿公司一边,就是中立的视角。
以为比特币技术的设计就是这样的:拥有比特币的不是用户,交易比特币的不是用户,验证交易的也不是用户。比特币的技术里,只有矿工才是真正的用户,矿力就是发言权,矿工就是比特币的掌控者。
既然挖矿公司掌握了最多的矿力,那么在比特币的世界中,挖矿公司就是主角。的确,比特币是去中心化,但是去中心化的方法,就是用矿力说话。
这些,是比特币的技术规定的。如果有人不爽,或者觉得三观被毁,那么大可以不用。
所以,简单来说,说矿工就是挖矿公司没有任何问题。简单说,矿工和挖矿公司一样,挖矿收入是他们最核心的利益。无论是挖矿公司还是矿工,都不会为了虚无缥缈的“理念”和“原则”而放弃自己的利益。
———————————————————
那么他们的利益是什么?我们已经说过了,他的收入来源是挖矿奖励和交易费,前者是固定的,那么哪种扩容方案能增加后者,哪种就符合他的利益。
提到交易费,我们得介绍一下交易费的机制——
比特币每笔交易的交易费是不固定的——简单说,就是发送方想打赏给矿工多少给多少。
但矿工是很朴实很单纯的劳动人民——我只想赚更高的交易费。
所以,矿工在打包的时候想要最大化自己的利润,肯定会按这么个顺序:每字节给交易费最多的交易优先打包。
如果交易太多了打不过来怎么办,那么很简单,每字节给的交易费低的就不打呗。
所以,其实交易打包也是个竞争的市场——交易者想要自己的交易尽快被打包上传到链上确认,就得提高交易费。拥堵越严重,这个市场竞争越激烈,交易费就越高。这也是为什么最近交易费涨了一倍的原因。
那么,我们来考虑一下,加大区块大小符合他的利益吗?
答案是:不一定。
当拥堵不严重的时候,加快区块大小不符合他的利益,因为那样的话虽然能打包的交易多了,但是由于市场竞争小了,相应的交易费也小了。
只有到拥堵严重到影响了市场容量的时候,矿工们才会想要扩容,因为那样才能够保证自己的能获益。
这也是为什么扩容这件事说了这么久,直到最近一两年才被真正推进日程。
那么,回到隔离见证——这东西符合矿工的利益吗?
我们来看隔离见证的特点:
1. 隔离见证是软分叉甚至不分叉。
这点矿工们是开心的——比特币的市场对分叉这个词异常恐惧。
2. 隔离见证理论上来讲可能提高2-3倍的交易量。
矿工要多处理2-3倍的数据,而且,正如之前所述的原因,提高交易量并不总是好的。但是,以现在的拥堵情况,矿工应该是严格有利的。
3. 隔离见证支持闪电网络,可以将一部分交易挪到链下进行,减轻主链的负担。
这不是在挖矿工的墙角吗???!!!虽然两者的交易并不是同一种类型,但是很多交易其实并不局限于一种交易方式啊!闪电网络虽然依存于比特币,和比特币是互惠互利的关系,但对于矿工而言则是一个直接的竞争对手。
最主要的是,核心开发者想要围绕比特币建立一整个生态,其中闪电网络会成为其中的重要部分,而这部分目前的技术专利在他们手上。可以预见,如果完成了格力见证,从此之后核心开发者在这个生态中的地位将会提高。
最重要的是,这个生态里,不再仅仅是矿工说了算了。
而对于矿工们而言,这简直大逆不道,令人发指。
所以,理所当然地,矿工不想要闪电网络。
也因此,理所当然地,矿工们对于隔离见证兴趣缺缺。
换做比特币是个中心化系统,就算老板不是贾跃亭估计也早就开始比特币生态布局了——比特币实际上有很大的潜力,就算不当做一个支付系统用,当作全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区块链,足以支持一整个生态,更何况区区一个链下支付的闪电网络。君不见比它差的远了的新区块链项目ico都能筹到上亿?
但比特币不是个中心化系统,比特币的控制权,在我们的主角——矿工手上。他们面前的有两条路:
1. 不采取闪电网络,不支持任何比特币之外的东西,坚持比特币作为数字货币的纯洁性,然后,在牢牢掌握着比特币的控制权的前提下,向着每币值一个房子的未来稳步努力。
2. 采取闪电网络,建立生态,然后将比特币变成一个安全的,去中心化的账本甚至数据库来为整个生态提供安全保障。然后,作为这个生态核心安全性的维护者,一面看着生态越来越大,一面默默地低头挖矿。
两者,实际上对于矿工而言,很难说谁好谁坏——在比特币价格不断攀升傲视群雄的现在,走出任何一步都有风险。就扩容这件事而言,一点风吹草动都会让比特币的价格瞬间暴跌或者暴涨。
然而,对于核心开发者而言,隔离见证在技术上完美无缺,而且还能够给他们带来未来的无限可能。
核心开发者拿来说服矿工们的理由是你们可以装下2-3倍的交易,可以多收交易费。
然而,但是对于矿工而言,这意味着:
1. 直接扩容更实在;
2. 2-3倍的交易代表了硬件上的投入更大;
3. 这给竞争对手闪电网络的加入铺平了路;
4. 万一出点什么问题还要冒比特币价格暴跌的风险。
所以,矿工们表示我们并不想搭理你——要扩容的话,还是直接提高区块容量更实在。
而核心开发者,显然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便有了故事的第一回:香港共识。
下一回,我们将详细介绍核心开发者和矿工之间博弈的江湖,香港共识和纽约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