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archrace
archrace竞赛平台致力于向设计师、建筑师和学生等,提供竞赛资讯,竞赛方案学习和竞赛交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gooood谷德设计网  ·  RDH Architects ... ·  6 天前  
archrace  ·  竞赛 | 哈尔科夫自由广场复兴设计竞赛 ·  5 天前  
archrace  ·  竞赛 | 2025 Edmund N.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archrace

云端 · 森林城市|”碧桂园·森林城市”地标建筑国际设计竞赛一等奖作品【张海翱团队】

archrace  · 公众号  · 建筑设计  · 2017-01-24 09:16

正文

“绿色天际线·碧桂园·森林城市地标建筑国际设计竞赛”于2016年8月13日,由碧桂园集团等发起,竞赛共收到567个团队和个人报名。最终来自上海华都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的张海翱团队,赢得了本次竞赛专业组的头名。

©张海翱团队

获奖方案介绍


设计思考

人,栖居在自然中,来自自然,也归于自然。如果有一种装置把人与自然隔绝开来,切断了人的来路和归宿,这样的装置无论多么奢华,算是什么家园呢?

自从人类进入工业革命以来,自然和人的关系如同越来越功利化。 而建筑就是一种割裂人与自然的装置,海德格尔看到了这种割裂,以《筑•居•思》提出“诗意的栖居”。

▲海德格尔与他的房子

云端•森林城市以此为切入点,在符合当代城市化背景下,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试图在高密度住宅设计中,唤醒人与自然的肌肤之亲。


努力探索“诗意的栖居”的城市化与资本性。

©张海翱团队

1.垂直森林

出发点不是一个建筑,而是以非人类中心主义构建一个生态圈,一个为人类,动物和植物提供各种服务的生态系统。人类在此可以工作,生活,娱乐,从事有机农业,同时与动植物和谐共生,平衡都市,自然,与农业区域的比例关系。

©张海翱团队

由于高密度的人居的诉求,迫使我们在垂直方向组织生态系统,从而实现垂直森林的设计理念,同过绿植改善其小气候。在满足容积率的同时构建生态圈。

©张海翱团队

从混凝土时代前进到自然有机生长的时代,生物多样性的审美价值在项目中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不同于单调沉闷的被动式住宅,垂直森林城市不仅利用自然植物花开花落进行自然的遮阳,吸收二氧化碳,同时也摈弃了文艺复兴时代砖石雕刻模拟植物的建筑手法,而是真实的与建筑生长,沿海岸展开,形成缤纷的有机立面。

©张海翱团队

2. 云端城市

三个层次:地面层,文化交流层,云端层。

地面以交通为主,利用海岸优势,提供了居民散步和慢跑的空间。同时确保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可达性。可以用于生产,商业与活动,同时通过提供地面的免费公共交通以及自行车系统,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

©张海翱团队

中部的文化交流层以各个贯穿建筑的平台构成,形成方案的主要公共活动区域,这里可以举办各种文化活动,或者是进行空中的都市农业耕种。城市来访者可以享受休憩,工作和各种活动。这是一个半开放灰空间,所有人都可以使用。

©张海翱团队

顶部的云端层是整个系统的关键,其集成了光伏发电系统,雨水收集系统,主动式遮阳系统等,为整个城市提供生态技术的支持。云朵之下则是茂密的自然丛林,人们可以与各种动植物亲密接触。同时通过光伏光膜将整个项目有智能化,以透明的光膜将有害射线吸收转化为可利用能源,可见光通过光膜对下部人,植物和建筑不造成影响,如此既保证人,动物,植物对阳光的需求,又有效的阻止阳光有害部分的伤害,还可以将其转化利用起来。

©张海翱团队

©张海翱团队

3. 立体共享

因地制宜的考虑所在场地自然环境因子,推导出最终的建筑形态。从日照和东南亚建筑的特点出发排布建筑。

©张海翱团队

同时抬高底层空间,提供了四通八达的交通流线。同时在建筑平台上设置绿化设施。

©张海翱团队

利用水平空间组织空中花园,兼顾了临海的景观面,保证视线通透。

©张海翱团队

利用水平空间组织空中花园,兼顾了临海的景观面,保证视线通透。

©张海翱团队

立体层面的组织使得地面交通四通八达,地上串联各种功能空间,成为名符其实的立体森林城市。立体交通理念贯穿其中,强化交通流线连接。将TOD模式加以实践,以公共交通为导向,并组织运用到建筑设计中,使交通与功能“骨肉相连”。

©张海翱团队

平面空间以经济实用为诉求,保持方正平直的布局形式,由于生态立面本身的丰富多彩,建筑师不需要通过几何形体的变化以牺牲功能为前提,达到美学要求。方正平直的布局可以适合各种功能空间。同时也为今后的灵活改造埋下伏笔。

©张海翱团队

结语

人,栖居在森林下,仰望苍穹,

因惊奇而探究宇宙之奥秘,

因敬畏而感悟自然之伟大。

云端森林城市试图在浮躁的城市化进程中,另辟蹊径,重新寻找人与自然之关系。

科技发展的同时,我们依然可以敬畏自然,感受生命。

竞赛设计师

主创建筑师:张海翱同济大学建筑学博士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上海华都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国际所所长。


特别感谢竞赛研究小组成员一直以来的支持:姚奇炜(上海华都),徐航(上海华都),范剑敏(帕金斯威尔(上海)),肖梦莹(独立建筑师),刘骁(清华大学),李晓蕾(上海华都),张冬冬(上海UA国际),程子峻(同济大学),吴昊(上海华都),袁胤轩(同济大学)。

相关阅读

竞赛相关
“绿色天际线·碧桂园·森林城市”地标建筑国际设计竞赛
“绿色天际线·碧桂园·森林城市”地标建筑国际设计竞赛结果公布

设计师相关

上海华都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张海翱团队

上海华都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2015年国际竞赛心得

“生活的舞台”:上海重大文化设施国际设计竞赛佳作奖【张海翱团队】

类型相关

奥斯陆政府新区设计竞赛六家设计提案公布

罗马“Progetto Flaminio”设计竞赛结果公布

莫斯科索菲亚堤岸区综合体设计竞赛结果公布

哥本哈根克里斯蒂安斯霍尔姆岛总体规划竞赛结果

JAJA Architects赢得挪威桑内斯开发区设计竞赛

捷克布尔诺未来中心设计竞赛结果公布

gmp和KCAP联合Ramboll Studio Dreiseitl赢得上海浦东张江科技城竞赛

Weston Williamson击败Zaha Hadid事务所等赢得开罗科技城设计竞赛

EFFEKT赢得丹麦罗斯基勒车站区设计竞赛

版权声明

本文由参赛设计师投稿,文中涉及文字与图片内容的原始版权均归参赛设计师团队所有,任何各方如需转载,请联系archrace或参赛设计师团队,未征得参赛设计师团队许可,擅自转载,后果由转载方承担。

archrace欢迎参赛设计师团队向我们投稿参赛作品,我们有完善的程序来为参赛设计师团队和作品做宣传介绍。


竞赛作品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张海翱团队2016年竞赛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