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惠量小院
惠量•以中国式生活为理念,以“传统”文化为使命,高频次组织文化活动2000余场,感谢关注,欢迎参与。更多了解回复“0”。联系电话:13301010105惠惠。
51好读  ›  专栏  ›  惠量小院

清谈 | 针兮线兮明联暗缀——刺绣

惠量小院  · 公众号  ·  · 2017-08-05 11:48

正文

国惠书院是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与北京惠量创文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合作,构建国际化的互联网文化社区,以每年数万场文化活动运营实现世界文化分享、交流、互动。

刺绣


刺绣,是用彩色丝、绒、棉线,在绸、缎、麻葛、布帛等底布上借助针的运行穿刺,从而构成花纹、图像或文字,古籍中称为“针”或“女红”。刺绣是画缋的姊妹艺术,因此,《周礼·考工记》便将刺绣隶列在绘画之内,认为“五彩备,谓之绣”而首肯刺绣的艺术地位。最初的刺绣又和美丽的丝织锦缎并列,统称为“锦绣”。这又从另一层面表明,它实用和审美结合的工艺文化性质,及它的源远流长。



刺绣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手工艺之一,早在远古时代就伴随着祭天礼器(青铜器、玉器)、陶器和织物诞生,在历史更迭中生生不息。



中国长达三千多年的农业社会,形成了男耕女织的制度。女孩子从很小的时候起,就要学习纺纱织布和裁衣缝纫,刺绣是与此紧密联系的。过去在江南地区,如像苏州一带,有一种称作”绣娘“的职业,专门从事富裕人家女儿的刺绣教习。女孩子不仅要刺绣自己的嫁妆,并且要制作很多带有刺绣工艺品(如荷包、汗巾之类),以便出嫁时送给男方的亲友。


唐代和宋代的刺绣工艺都有很大发展。白居易《秦中吟》一诗中写道:“红楼富家女,金镂刺罗襦”



随着佛教的广泛流传,不少封建地主们争相建造佛像,抄颂佛经,妄图成佛,永享安乐生活。这种影响也渗透刺绣工艺领域里面来了。《杜阳杂编》载:“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南海贡奇女卢眉娘,能于尺绢上绣法华经七卷。”杜甫诗中也有:“苏晋长斋绣佛前”之句。




中国刺绣,数千年来大体是沿着这样一条线发展的:先是刺绣衣裳,又扩展到刺绣起居的日用品;以后才上升到刺绣观赏品。



《篡组英华》载:“清代绣画如苏绣、湘绣、蜀绣、京绣之类随处有之。不过供服御、饰妆而已”。民间日用服饰品,除家庭妇女自绣自用外,各大中城市均有刺绣作坊,招雇志业男女艺人,制作商品绣件出售。《红楼梦》第二十三回描写满人入关,由于满清皇族仿学汉人礼制,对品服规定极详,乘与仪仗规模盛大,内室均配帘、垫、衣罩之类,无不用绣,使清代刺绣盛极,成为中国刺绣史上的一个最鼎盛时期。






详细信息请选择下方的阅读原文


欢迎扫码关注国惠书院




客服微信




UA活动年卡,价值1200元,乐享中国式生活~

全年不限次数参加各种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