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黑洞新闻没有让我很激动,黑洞的“照片”也没有什么惊悚的视觉元素,黑洞“照片”的获得当然是一个了不起的科技成就,但是我对其中的技术说明没有看懂。并且,我猜想,无数为此刷朋友圈的受众和我一样,对这一新闻不明所以,但都莫名激动。
有时候啊,朋友圈里的狂欢多少是一种刻奇(Kitsch)的流露。
这个词,80年代末的中国读者已经在昆德拉那本《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领略过了。所谓刻奇,就是为了和别人的情绪保持一致,而刻意掩饰自己真情实感的过程。它表现为以“趋同”来“自媚”,达到讨好自己、迎合自己的效用。不管看上去场面多么动人,本质上却往往空无一物。服从的天性,廉价的感情,虚假的冲动,它们与媒体的强权、新闻的喧闹交相呼应,强有力地支配着我们。不要说黑洞,即使明星绯闻、时尚事件,也会不时划过大众的感知,攫取其兴趣,强化其感知,塑造其认同,确保每一个人相似于其他人。
这当然并不美妙,我们深陷其中,不得不十二份小心。
当然,黑洞图片并不是对我毫无触动,至少,我们看到了我们以为永无可能看到的东西。也许有一天,我们还能看到一切我们想象的东西,
如果我们真的永葆想象。
但也许,更应该让人类惊异的是,那些我们自认为早已看到的东西,我们却从未掌握,甚至从未存在。
我想,那是人类心智所能预言的最大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