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已经彻底过完了,但人们对春节的怀念才刚刚开始。
来自黑龙江的同事凯斯带着普洱茶和鲜花饼来到办公室,告诉我们一个反直觉的消息:
同样从西双版纳回到北京的米利暗也讲述了自己的版纳过年感受:落地后,迎接她的除了雨林风情和傣味美食,还有趋近饱和的东北冲击。她的原话是:
图源:@酱酱子
一个到西双版纳游玩的普通游客
所到之处,遍布东北口音的大哥大姐。
飞机场、火车站的网约车上车处,仿佛是小型的东北NPC集中刷新地。
号称亚洲最大夜市之一、游客必去打卡的星光夜市,也被东北店主占领了。
小吃摊右边嬢嬢在卖“正宗泰国巴拉达”(类似于甩手粑粑的小吃),左边大姐吆喝东北卷饼。
再走两步,现炸的尔滨锅包肉和阿嬷手作版东北煎饺就在眼前。
景洪市的东北一条街(已拆除)更像是空运过来的东北大集,在这里你能吃到最正宗的酸菜血肠、冻梨烧烤。
图源:@热带小狗肉肉酱 记录下的西双版纳东北一条街
当你的鼻腔里充斥着杀猪菜和水饺味,耳边环绕着东北口音,难免会陷入恍惚:
这边游客还在怀疑自己身处东北,那边本地人早就和东北人实现了口味大融合。
在西双版纳的东北一条街,东北菜早就根据云南人的偏好做出了改良。
走入正宗云南菌子火锅或是过桥米线店,坐不了一会儿就会发觉:
好家伙,老板居然一口正宗东北腔。
到景点前排队爆改的女孩,路过旅拍店时少不了听到一句:老妹拍照不?
本来打算来个平替东南亚游的游客们,一不小心就被东北口音的商家包围。以至于到版纳旅行的小孩抬头问自家父母:
天气好的时候,澜沧江边会刷出无数松弛感拉满的东北大爷,把自己晒得浑身通红。
图源:@爱旅居的磊哥 在江边遇到的哈尔滨大爷
日落时分,广场上满是在家乡劲曲中排队拿着扇子热舞的东北大妈。
看完热带植物和孔雀大象的游客们一出景区,就迎面撞上了“东北版纳”。
有人调侃说,或许在我们不知道的时候,松花江和黑龙江已汇入澜沧江。
也有人说,现在云南的第二十六个少数民族——东北傣大量出现。
走在西双版纳的街头,很大概率可以偷听到东北夫妻的私密对话,内容基本只有一个:
旅居的体验总是相似的:
白天买菜喝茶,夜晚跳舞社交,闲了可以去植物园看花溜达,渴了就在甜品店来一杯清凉的泡鲁达……
全年平均温度在二十多度,生生把耐冻抗造的东北人爆改成了能享受精致慢生活的叔叔阿姨。
在西双版纳旅居的东北大爷大妈,已经过上年轻人梦寐以求的生活。
一位东北阿姨在社交媒体分享自己在版纳旅居仅需两三千元一个月。
一个大房间内有两个床位,可包吃包住,如果想自己做饭,钱就花得更少些。
西双版纳的食物既有傣味也有泰式风情,自己做饭的旅居者更看重蔬果新鲜便宜。
走进随便一个本地集市,巴掌大的牛油果五元一个,百香果十元三斤随便挑,香蕉火龙果更便宜,实现“榴莲自由”轻轻松松。
云南市区绿化带种的就是椰子芒果和莲雾,到了收获季节,还有专人采摘下来分给市民游客吃。
不少旅居西双版纳的东北人在互联网感叹“这里的猪肉是以前的味道”,成功勾起了四方食客的好奇。
云南的温泉密集,温泉数量占全国已知的温泉总数40%以上。在《徐霞客游记》里,徐霞客就曾记录过腾冲、安宁、曲靖等地的温泉。
西双版纳温泉的知名度虽不及“中国温泉之乡”腾冲,但温泉度假区和酒店依然不少。
泡着温泉,欣赏着四周大叶片的雨林景观,对出身东北的人来说堪称顶级享受。
带着硫磺味的温泉水平等地将每个东北人变成滑溜溜的剥壳鸡蛋。
北方人冬天戒不掉的泡大澡,也在西双版纳得到了完美承接。
就这样,从食宿到洗浴,西双版纳的方方面面都在硬控东北人。
刚开始只是想考察这里到底适不适合退休养老安居,几天过后,就会自动转化成要不要买房。
根据某线上房产主播介绍
,有一对62岁的大连夫妻,在版纳仅旅行了五天,就交了购房定金
。
某售房网站东北区域负责人何安曾透露,全国购房季活动开始后不久就有6个大连客户在版纳购置了房产。
西双版纳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前十个月,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增速均位居云南省第一。其中,住房消费州外人士占比超过80%。
西双版纳能如此快速吸引外地人定居,主要还是因为房价不高。
2023年,西双版纳的平均房价为6000-8000,五十万全款能拿下一套两居室,吸引了很多外地人。
更有五十多岁全款拿下版纳养老房的东北大爷自豪地表示,这让自己在酒桌上多了一份谈资。
“在喝酒的时候可以拿出来说,我在版纳有房,是有点优越感的。”
不夸张地说,
东北人的下一个买房尽头,就在西双版纳。
很多年来,网传东北人的第二故乡都是三亚,
三亚也因此被称为东北第四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