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撒哈拉沙漠和地中海的合作之下,突尼斯应运而生。这个同时拥有海洋、沙滩、盐湖、山林和沙漠的北非国家,是名副其实的“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地中海的明珠”,“欧洲的后花园”……突尼斯享受了许多来自全世界的声誉,包括我们之前在
《斯里兰卡的音乐行脚》
这篇文章中提到的《旅行的声音》节目也将其作为拍摄的选址。在节目中,歌手刘美麟走在这个水火交融之国,获得了一种不一样的感受。“人如果隐匿在沙漠里,便会不由自主地发呆。但是过了一会儿你会觉得,应该要热闹起来一点。”似乎,就是为了在荒原上增添一份热闹,突尼斯才建起了它的第一堵城墙。这大概是对突尼斯存在于世的最为浪漫的一种解释。
从沙漠一路向城市行驶,迦太基古城忽然在车队前出现,比起造访此地的旅行者刘美麟,更像是一位天外来客。
从柏柏尔人,到迦太基人;从古罗马文化、拜占庭文化到阿拉伯文化、欧洲特别是法国文化,突尼斯一直是悠久文明和多元文化的融合之地,是北非大陆一个开放的、多元文化交融的现代化国家。
古城里,当地的小贩为刘美麟围上红色头巾,这是突尼斯至今通行的人文遗产之一,与此相对的,是世界三大斗兽场之一的埃尔·杰姆斗兽场,此时辉煌已不在。但是,这里现在仍旧是突尼斯重要的文化场合,参与现代文明的诞生:目前,突尼斯有两大音乐节,一个是迦太基音乐节,另一个就是杰姆斗兽场音乐节。在斗兽场,情况并不像刘美麟预期的那样庄严肃穆,反而看见了无数个孩子在场地里奔跑、游戏,一个城市之所以经久不衰,既基于过去,也赖于当下的活力。
来突尼斯之前,刘美麟曾接到一份当地音乐老师的邀请。邀请人是一位女老师,马旦,她的班里有十几个孩子,对中国音乐都很感兴趣。班里的孩子们以突尼斯的一首歌曲作为对客人的赠礼。语言虽不通,但仅仅凭借一段以“啦啦啦啦”为歌词的简单旋律里,人们也仍旧能感受到了音乐中互通的言语。刘美麟应老师之约,教给孩子们一首中国的名曲《茉莉花》,虽然距离从亚洲跨越到非洲,但这实际是一次毫不陌生的音乐合作。因为茉莉花,正是突尼斯的国花。
除了音乐,在旅行中,刘美麟还遇见了头戴茉莉花的老人,可以辨别财力的门,以及让人爱不释手的甜甜圈。
在这个毗邻沙漠和海洋的土地上,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和热带大陆性沙漠气候,古老文化和全新景致,都令突尼斯更为丰富。当然,它的丰富也包括来访的旅客和远道而来的音乐。在节目最后,刘美麟在当地乐器的伴奏下献唱了一曲,为突尼斯增添了一层新的丰富。
“生活的一切都能取材成歌”,这是《旅行的声音》这档颇具文艺风格并且跨界音乐和旅行的真人秀节目魅力所在。我们从爱奇艺处还了解到,在前几期节目播出后,许多观众对音乐综艺节目也有了全新的观感。节目音乐和旅行的主题以及4k杜比视界HDR画面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正是这样的一档节目,才可以让观众身未动,但是心情已经走出家门,开始远行。
对于旅行来说,比起从画面中看风景,更重要的也许是风景中有你自己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