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公务员说公考
部委体制老司机出品,必属精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河南新闻广播  ·  河南一夜“速冻”!0℃以下的寒从早冷到晚 ·  昨天  
河南发布  ·  河南一夜“速冻”,注意防寒保暖 ·  昨天  
河南新闻广播  ·  破100亿!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公务员说公考

据说企业管培生,体制内选调生,今后都是要当大领导的

公务员说公考  · 公众号  ·  · 2024-02-17 22:29

正文

文/体制老司机
企业管理培训生,体制内的选调生、优选生,这些名字很容易让人误解为,进去是要重点培养的,今后是要当领导,要被重用的。
管培生、选调生、人才引进这些概念,刚刚被发明的时候,确实代表着发明者对这些人的殷切期望,认为通过这种培养方式,能给组织培养重要的、核心的管理和技术人才。
理想和现实必然是有巨大差距的。
比如说,这些人招进来之后,按照发明者的设想,投入大量资源培训教育,给他们进步的机会。
但十个人中,能有一个成才,达到期望,就很不错了。
一个人有当领导的基本素质,和真正成为一个胜任的领导,这中间还有十万八千里的距离。
又比如说, 时代变了,形势变了,面对的主要矛盾变了,对管培生、选调生等人才培养的看法也会变。
选调生概念起源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
当时的选调生是“革命事业接班人”的一部分。从高等学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
80年代初,根据陈云的建议,中组部 设立青年干部局,加大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选调生制度被拾起,成为干部培养的重要手段。 上世纪八十年代,选调生工作在全国展开。 如今,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是选调生出身。
六十年代,全国上大学的人凤毛麟角,干部整体素质水平很低,重点培养大学生干部,非常有必要。
80年代初,干部老化严重,有知识、有经验的干部此前都被打倒了,年轻的除了闹事啥也不会。国家百废待兴,人才奇缺,急需年轻干部。通过选调生来培养优秀年轻干部,是非常有必要的。
但这个时代,大学生满地爬,没个硕士学历都不好意思跟别人打招呼,北大清华的人连街道办都愿意去,就谈不上人才缺乏了。
而且国家经过40多年的发展,各方面已经进入相对稳定期,制度机制相对完善,大家照章办事即可,坐 在台上的,是张三还是李四,其实差别并不是很大。
自然, 选调生的内涵和定位,就随之而变了。
现在的选调生,主要的功能, 一是进年轻人 。选调生都是从大学里直接招进机关,基本都是22-25左右的,正是好使唤,能干活,想干活的时候。
二是进高素质的人才。 坦诚讲,现在很多基层单位的干部素质堪忧,特别是中西部地区,领导很多都是90年代前后进机关的,那时候别说硕士生,连个正规本科大学毕业的都比较少,经验虽然充足,但普遍文化水平不高、思想保守,确实是不适应新时代的需求了。
选调生直接从一些比较好的大学里招人,有的甚至还要求硕士以上,这就确保了基本的素质水平。
同样,企业的管培生,在企业急剧扩张,急需人才时,以往打江山的那帮人又适应不了新形势需要,就急需一批优秀的年轻干部。那时的管培生,是真的管培生。
2011年前后,京东招了很多管培生,没有中途走的,很多现在都已经是京东中上层了。
但现在,很多成熟的大企业已经进入了稳定发展阶段,公司各个位置都塞满了人,也不缺80分-90分的人才了,管培生也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了。
此外, 管培、选调、人才引进、优选、甄选等等这些概念,确实容易被人滥用,泛用。 毕竟这些概念容易忽悠人,“骗”一些素质好,但比较天真可爱的人进来。
比如说选调,在二三十年前,那真的是培养领导干部的,选调人数也很少,组织部门会给予极大关注,倾注大量的培养资源。
当然,也给很多官宦子弟提供晋升通道。
但现在,大部分地方一次选调就选几百人,甚至上千人,大多数往基层一扔就不管了。就算是进了机关坐办公室,和普通公考招进来的,也是一视同仁,和以前的选调完全是两码事。
还有一些中小企业,为了方便招人,也开始玩这些花活,以到达忽悠人的目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