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历史园地
主要发布与历史教育教学相关的文章,发布《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网站的各类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低吸波段王  ·  2月13日 神行午盘 ·  17 小时前  
微同城本地便民  ·  控油去屑必囤!自带山茶花清香,清爽蓬松 ·  昨天  
微同城本地便民  ·  控油去屑必囤!自带山茶花清香,清爽蓬松 ·  昨天  
江苏警方  ·  1,000,000元保住了! ·  2 天前  
第1眼新闻  ·  事关公积金贷款冲还贷 官方答复来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历史园地

新书推荐 |《未完成的启蒙——明清时代的早期启蒙思潮》

历史园地  · 公众号  ·  · 2024-07-12 00:00

正文

图 / unsplash
谈到“启蒙”这个词语,它的英文为“Enlightenment”,单词中 的“light”直译为“光”,意译为“信仰之光”,这个首次出现在18世纪西方思想界的词语,结合着当时的社会范围来看,显然是包含着浓厚的宗教色彩。 在中国,“启蒙”一词更早出现在汉代,有“探求真理,独立思考”的意思,之后的儒学在昭示了“启蒙”与“学”的关联,它的含义就更容易被大众理解。
“启蒙思潮”显然也是源于学人们的启蒙思想,它发端于书斋,融入社会环境的变化之中,逐渐演变成影响广泛的思潮,随着历史的滚滚大潮,在封建社会内部,从思想的层面冲击原本已经摇摇欲坠的封建专制制度。
学界普遍认为,中国早期的启蒙思潮开始于16至17世纪之间,从明朝嘉靖到万历年间,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封建制度日趋衰落、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的时代,当时身处内忧外患环境中的统治者们没有精力对意识形态领域进行类似“文字狱”那样的严苛控制,也让启蒙思潮有了发端与发展的空间。于是一些学者开始反思传统的封建制度,用各种方式宣扬平等和自由的观念。这些思想对于当时社会的改革和进步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虽然在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中,这些思想的变化只具有萌芽的性质,并没有形成取代传统伦理思想的普遍社会意识;毕竟当时资本主义也只是处于萌芽阶段,占据统治地位的封建势力还十分强大。但是毕竟这种“孕育”与萌芽的出现本身就是一道道光亮,虽然有些微弱,但是在封建专制统治的黑暗背景上已经弥足珍贵。
点击图片 可购
未完成的启蒙——明清时代的早期启蒙思潮
施亮 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

《未完成的启蒙——明清时代的早期启蒙思潮》正是一部对明清时代早期启蒙思潮作出系统梳理的学术著作,由单篇散文和历史随笔转为结构宏大的思想史专著,回顾了各种思想潮流相互激荡的文化繁荣局面,再现了那些启蒙思想家们的精神与人格的力量。通过作者的述评,读者会对中国古代启蒙思想史有全面深入的了解。
如何更好地研究历史,阅读历史,是对于作者和读者的双重考验。对于读者来说,如果仅仅是通过“时间地点人物”这种日历式的方式去阅读,只能触及知识的皮毛,难以深入其内核,甚至会陷入以简单历史发展规律来阐释多变历史现象的僵化与教条。而对于作者来说,肆意发挥注入太多个人的主观色彩,不够严谨科学,而如果爬梳史料过多过繁,不仅掩饰了个人的学术观点,成色不足,也会让读者在阅读时感到生涩。但是作者在这两者的平衡之间掌握得很好,用一种循序渐进的写作手法,将作者的生平、著述、思想特征以及相关影响娓娓道来,逻辑严密,细致剖析了明清启蒙思想的演变历程。
人物群像简约而不失深刻,让启蒙思想家的形象朴实具体。在明清早期启蒙思潮中,一批又一批启蒙思想家著书立说,卓然成家,各有侧重地从思想史、自然史、社会史等各个方面突破传统的旧思维模式,提倡经学致用的实学思想,发扬理性思考和反对蒙昧主义,且逐步形成人文主义的思想,使得当时出现各种思想潮流相互激荡的文化繁荣局面。不论是创立“知行合一”学说的王阳明,还是追求个性解放与人格独立的“异端自由”思想家李贽、具有“理想批判精神”的哲学家王夫之,以及“但开风气不为师”的龚自珍与魏源等人,书中从他们的生平作为切入点,用扎实的文献,深入剖析了他们的主张,原汁原味地呈现这些思想家们在那个思想被禁锢的年代中,用“特有的那种勇敢冒险者精神”挑战黑暗,发出自己的声音的光辉形象;书中还罗列铺陈思想家们的相关作品,细数他们在音韵、易学、考证等方面的学术成就,与他们的思想主张前后呼应,相得益彰,最终还是为了突出他们在学术中最具有中支配性的、具有理性批判精神的启蒙思想。
创立“知行合一”学说的王阳明 / 网络
细数人物的思想,发散到门徒、门派的学说流变,在这些“变”与“不变”之中,刻画出一幅幅立体丰满的思想肖像。晚明社会时期开始,商品经济的从封建社会末期的土壤中发出萌芽,僵化的程朱理学的说教作用在日渐壮大的市民阶层中愈加力不从心,也孕育了早期启蒙思想的发端,于是随着王艮的泰州学派、李贽的异端思想、晚明的新文学潮流以及中西文化会通的思潮的不断出现,早期启蒙思潮的思想波峰应运而生;在动荡不安的清初阶段,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理论观念,在民族矛盾激烈的专制统治下,较多地考虑到民族复兴与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的未来发展;到了列强环伺的晚清年代,为了更好地维护统治的需要,经世致用之学与求变革之风相结合,让龚自珍、魏源产生了变法革新的思想,值得一提的是,以“经世致用”为宗旨的魏源本人,也处在一个启蒙他人与被启蒙的思想矛盾与变化之中。回顾一个人的思想流变,精确描绘其思想肖像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将单人思想扩充为多人思潮的难度更甚,首先需要作者要在丰富庞杂的史料中抽丝剥茧,用极富逻辑性的学术眼光发现启蒙思潮这条暗线,再用朴实流畅的语言将其呈现出来。比如书中对“中国思想启蒙之父”黄宗羲“初锢之为党人,继指之为游侠,终厕之于儒林。其为人也,盖三变而至今”的回顾,将他反对宦官阉党、武装抗清、从事讲学的经历与他在社会历史观、自然观、认识论以及治学方法论等方面的思想之路结合在一起,徐徐展开了一副黄宗羲的启蒙哲学画卷,将他倡导的百虑而一致、殊途而同归的学术史观展现给读者……用这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笔法去刻“黄宗羲”们的画思想肖像,让这些睿智的思想,精辟的见解能让读者感受到磅礴的精神力量与深刻的历史意义,以及现代的启迪作用。
黄宗羲 / 网络
梳理早期启蒙思潮的中的文艺理论与作品进行梳理,选取集中具有代表性的内容组成了时代的文艺实像。文艺一直以来就被视为人类精神的栖居之所,文学家、画家、戏曲家的作品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从晚明时期启蒙运动思潮的兴起,批判过去束缚人们思想的封建传统观念,重树独立的思考精神,获得个性上的解放,继而在社会风气上成为思潮,在文艺上成为流派,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是不可能形成的。比如传统儒学的离经叛道者李贽,作为明晚新文学运动中的核心人物,他以“童心说”作为理论,重视民间文学与现实文学,对后人有着深渊的启蒙,甚至在曹雪芹的《红楼梦》中都能看到其思想影响。这种对世俗生活关注的视角的转变,让普通的个体也成为了的启蒙思潮开始关注的对象在《三言二拍》等通俗小说中,普通市民阶层的日常生活和情感成为主题,这些说明文学家们开始关注市民阶层的生存状态,文艺作品对世俗生活的关注也是一种文化的扩展与兼并,也更加促进了启蒙思潮的传播。在“清代文学艺术领域的人文主义思潮”一章中,从早期启蒙思潮对清代艺术的影响说起,一直到晚清白话文学体裁的繁荣,用早期启蒙思潮的“自由精神”和“理性批判精神”两个阶段作为大背景,涉及到石涛的绘画《山水钓客图》、孔尚任的戏剧《桃花扇》、蒲松龄的文言小说《聊斋志异》、吴敬梓的长篇小说《儒林外传》等等,这些反应个性解放与人格独立的作品,不仅展示了这些文学艺术家的文化品格与精神,也是早期启蒙运动的思想精华。而从阅读者的视角来说,重温这些有思辨、有内涵、有个性的文艺作品,也是研究书中庞杂的哲学理念、经学致用的实学思想之余,一种颇有趣味的放松。
桃花扇 》剧照 / 网络
不论是人物的生平,他们的思想,以及由他们创作或者影响到的文艺作品,都是明清时期历史的重要组成。如果追问为何启蒙思潮会发端于此,可以溯源到濒于瓦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冲突、与大量市井文化的产生也有莫大的关系。孕育了启蒙思潮的社会环境,当启蒙思潮打破了封建思想的束缚,带来了新的思想观念和知识体系,也为相关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方法,这些新的知识和新的方法为当时社会改革提供了思想和理论基础,又“反作用于”社会,也是唯物史观的体现。令人遗憾的,一方面,启蒙思潮的流传的范围也只限于士大夫和城镇居民,三纲五常在广大农村的地主和农民阶级中依然拥有着稳固的基础,启蒙思想难以冲破层层隶属的封建等级关系,另一方面,随着北方游牧民族用武力入主中原,“救亡”取代成为“启蒙”成为了当时的主题,清王朝建立后,强化内部高压甚于外部开拓,萌芽在文字狱的荼毒下最终万马齐喑,“程朱理学”再度占据了意识形态的霸主地位,启蒙由此中断,也是“未完成的启蒙”的历史背景。
先贤们破除沉疴旧疾的努力、在国势将颓时发出的呐喊,在百年之后的现代,也依然值得敬仰。正如本书的序言中所说的那样:这本书不是对具体的学术问题作学究式的考证,也不仅仅是对中国思想史上一个时期内不同的思想流派、不同的观点进行辨析,而是有着对现实的关切和文化寓意……在今天,那些启蒙思想家的不少这里观念,精辟言论,也不确实不乏启迪与警策意义,不乏显示针砭时弊意义。
*以上内容摘自杂志《海内与海外》2024年4月刊,作者是辽宁人民出版社政治编辑室编辑 王增。

点击图片 可购
未完成的启蒙——明清时代的早期启蒙思潮
施亮 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

这是一部带着“问题意识”的明清思想史研究著作,也是一部对明清时代早期启蒙思潮作出系统梳理的学术著作。 早期启蒙思潮发生于明朝嘉靖到清朝道光年间,将近三百年。在早期启蒙思潮中,一批又一批启蒙思想家著书立说,卓然成家,各有侧重地从思想史、自然史、社会史等各个方面突破传统的旧思维模式,提倡经学致用的实学思想,发扬理性思考和反对蒙昧主义,且逐步形成新人文主义的思想,使得当时出现各种思想潮流相互激荡的文化繁荣局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