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前任”来看 突然听到前任结婚,你会是怎样的心情
文|缓缓君 授权发布
01
咪蒙又写她的实习生了。
上一次是实习生哭了,这一次是实习生休学了。
不同的是,这一次咪蒙被粉丝集体怼了。
事情起因于前天晚上的那篇文章《咪蒙:我为什么支持实习生休学?》
咪蒙说她的实习生陈小鲜因为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浑浑噩噩地特别痛苦,直到陈小鲜拿到了她家实习生的offer ,就去办了休学。
我问她,后悔吗。
她说,后悔。我应该大一就休学的,现在大二才来,还是浪费了一年。
别人也问她,你不会留恋大学能给你的很多东西吗?比如课堂、友谊、大学恋情、社团经历之类的。
她说,那些东西跟我的梦想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坦白说,我觉得她很牛逼。
她是97年的,才20岁。
这么年轻就知道自己要什么。
这么年轻就知道自己不要什么。
这么年轻就敢于追逐自己想要的,敢于不要自己不要的。
太特么酷炫了。
和梦想相比,课堂、友情、爱情都可以忽略不计,这个实习生的梦想简直秒天秒地秒空气。
虽然咪蒙并没有介绍那个梦想到底是什么,但是我不管,咪蒙说酷一定就是很酷。
毕竟咪蒙都说了,他们公司能学到比大学厉害100倍的东西,这么厉害的东西你见过吗?
02
咪蒙被粉丝集体怼了。
高赞评论清一色都是反对咪蒙的,这种情况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究竟是咪蒙太偏颇?还是粉丝看不穿?
03
知乎上有一个话题:当下中国有哪些反智主义的现象。
最高票的答案来自知乎答主@曾加 ,他概括了6种生活中常见的反智主义,其中第一种就是把小概率事件当做真理。
就比如当媒体曝光北大毕业生在街头卖猪肉时,“读书无用论”在民间大行其道,类似的还有博士生给初中辍学者打工。
这些都是小概率事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极端案例。
但有些人会刻意拿一些极端案例去证明一个自己事先准备好的结论,也有人会把这些结论当成普遍的规律。
前者是坏,后者是蠢。
前者通过后者获得利益(流量、咨询费等等),所以有人将其戏称为“智商税”。
回头看看咪蒙的那篇文章,她实习生的经历,就是典型的小概率事件。
04
学历到底重不重要?
举个例只会变成没完没了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数据才有说服力。
上面这张图是麦可思提供的2015届应届毕业生的月薪数据,很显然,学历越高薪酬也越高,这在一线城市表现得尤其明显:没有本科学历的人,平均薪酬会比本科生少1/4,甚至只有硕士生的一半左右。
更重要的是,很多知名公司会把高学历当成招聘的门槛。
有一位小姑娘对我说,她是某211大学毕业的,给“某易”公司投了简历,结果连简历这一关都没过,因为人家只要985毕业的,连211都不行。
绝大多数的知名公司,都会把学历作为一种门槛,因为这是一种高效率的筛选方式。
能获得高学历的人,不一定代表他能力强,但至少说明他在智商和勤奋这两个维度上没有短板,先把这一群人筛选出来,然后再通过笔试、面试的方式考察其综合能力,这种方式大大提高了招聘的效率。
如果你没有学历,你连入场券都拿不到。
当然,世事无绝对,也会有一些不走寻常路的,比如咪蒙的公司,或许真的如她所说,人少、钱多、成长快,但问题是:咪蒙公司招人至少也是千里挑一吧,那么剩下的999个人怎么办?
咪蒙用一个小概率事件去鼓吹休学,本质上是在宣扬反智主义,但咪蒙其实是个非常重视教育的人。
05
咪蒙是山东大学的文学硕士,去年还推送过一篇文章《懵逼了!我的儿子失学了……》,写了她儿子是怎样一步一步考入北京的那所顶级私立小学,但是却因为她的失误导致儿子失学。
其实她的儿子根本就没有失学,录取通知书学校给了,但因为报名时间的失误,要晚一年才能入学。也就是所谓的休学。
就在那之前,咪蒙刚写了《致贱人:我凭什么要帮你》,但“比起孩子入学,家长的尊严算个屁啊。”
于是咪蒙在公众号里哭着喊着求帮助,然后她儿子就在热心粉丝的帮助下按时入了学。
眼泪干了,儿子也顺利入学了,咪蒙开始教唆年轻人休学了。
至于那些年轻人的梦想会不会破碎,关咪蒙什么事,反正钱咪蒙赚了,她儿子也上着顶级的私立学校呢。
06
罗辑思维第五季有一期节目叫“信息即权力”,说得很在理。
传统社会,权力的基础是暴力和财力。比如国家权力的基础就是暴力,而公司里各级领导的权力基础就是财力。但在互联网社会,另一种权力正在崛起,它的基础是信息。
罗胖特意拿自媒体来举例:
他们不再有传统媒体那种严格的审稿流程,对事实好像也没有那么在意,甚至可能也没有长远的品牌意识。他们可以对任何一个公民和机构破口大骂,只要蹭到了流量,吸引了眼球,他们就赢了。至于那些被骂的人或者机构,有什么损失,那他们就不管了。
上课没营养、老师不走心、浪费时间也浪费生命……咪蒙把大学教育骂得一文不值,然后用她实习生的特例来忽悠你:人生最难的就是找到自己喜欢的,如果你找到了,就去做,不用管什么狗屁的世俗标准……为了学习,你休学吧。
咪蒙给很多好逸恶劳不想读书的人提供了借口。
毕竟,让傻逼变聪明很难,但是让傻逼变成大傻逼却很容易,而且还能收割大把的收益。
直到未来的某一天,那些大傻逼在职场碰了壁,就正好应了咪蒙的另一句名言:“职场不相信眼泪,要哭回家哭。”(参见她上一次写实习生的文章)
这个世界不会缺少傻逼,也不会缺少收割智商税的大V,真正缺少的,是被约束的权力。
P.s 一切拿极端案例去推导普遍规律的,都是耍流氓。
*作者:缓缓君,985高校工科男,时代华语图书签约作者。有一些故事,也有一些观点;有一点理性,也有一点温度,新书《我就喜欢这样的你》已温情上市。公众号:缓缓说(huanhuanshuo520)
快来获取好玩的表情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