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简单心理Uni
简单心理Uni,心理咨询师成长道路上,Uni(有你),有我。 在这里,你可以找到专业的文章和靠谱的课程,还能找到资深的督导和颇益的体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媒哥媒体招聘  ·  光线传媒招聘! ·  昨天  
六根  ·  傅兴文 | 乡愁丢失者如何辨认自我 ·  2 天前  
广西旅游发展委员会  ·  2025年1月广西文化和旅游新媒体传播力月度榜单 ·  2 天前  
广西旅游发展委员会  ·  2025年1月广西文化和旅游新媒体传播力月度榜单 ·  2 天前  
岚山发布  ·  起猛了!一夜之间,岚山变“花海”! ·  2 天前  
岚山发布  ·  起猛了!一夜之间,岚山变“花海”!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简单心理Uni

“爱与依恋,始于童年延续一生”|依恋理论临床应用

简单心理Uni  · 公众号  ·  · 2024-09-22 11:00

正文


在心理咨询中,很多心理咨询师发现寻求帮助的一些来访者中,绝大多数都是在 分离 或者说 依恋层面 存在一些议题,这常常是他们求助的一个非常核心的原因。

也有很多咨询师 在建立咨询联盟的过程中 发现,个体之间曾在显著差异,比如:

  • 有的来访者更能够快速投入到咨询工作中,表现出更加配合、更愿意开放表达自己的情绪或想法、对咨询师更加的信任等行为;
  • 有的来访者却很难进入状态,不管咨询师如何努力,总是表现出非常强烈的不信任感,或是拒绝和排斥讨论自己真实的想法等;
  • 还有一部分来访者会产生反复无常的行为,比如毫无缘由的临时取消预约,或是时而表现出明显的善意,时而又提出强烈的质疑。

这些差异通常也 与来访者自身的依恋模式 有很大的关系。

因此,掌握依恋理论可以从四个角度帮助咨询师工作:

  • 关注到来访者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这包括,解构过去的依恋模式:
  • 了解到过去的已知(包括感受和习惯)是如何影响到现在和未来;
  • 建立新的依恋模式,在共同创造的咨访关系当中如何建构新的模式;
  • 帮助来访者同时体验到内在与外部现实的关系,增加觉察。


原价 1199 ,团购价999元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了解课程详情👇

从安全依恋关系延伸至安全咨访关系的构建

依恋理论是指婴儿期与养育者建立的依恋关系,奠定了其成年后的依恋策略和人际关系、自我观和他人观等一系列行为模型。

如果在与依恋对象互动的过程中感觉到安全、积极,婴儿就会在这一过程中学会:

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带来积极的结果 ——生成有关自我和他人的积极感受;
自己可以影响他人 ——萌生了执行力或自我主动性;
特定的情感引出特定的反应 ——开始分辨并命名自己的各种感受。

反之则形成依恋创伤,成年后逐步形成了对自我负面的看法(如吝啬的、不关心人的、算计的、冷漠的……)以及对他人的负面的看法(如虚伪的、报复的、非支持性的等等)。

而当这样的个体进入到一段关系时常常受到矛盾冲动的折磨: 害怕被攻击而回避他人,但又因为害怕孤独而绝望地转向他人 他们经常会体验到自己那些过于强大而且混乱的感受——既唤起了他们对亲密的回避,同时又唤起了被抛弃的恐惧。

那么在依恋关系形成阶段,有三个条件决定了关系是否安全,分别是:

  • 共同创造的依恋关系;
  • 非语言领域(前语言期体验,构成了自我的核心);
  • 自我与体验的关系(自我对于体验的态度)。

而在心理咨询中,心理咨询师也必须为来访者创建安全的环境以建立安全的咨访关系,帮助来访者发生转变:

安全的依恋关系是心理咨询的基础和前提 也是一个婴儿得以生存的关键,它提供了允许患者去探索、发展和转化的安全基地。

咨询师提供的共情和镜映,使得 来访者可以暂时忍受困难,调谐彼此情感的互动。

② 前语言期体验的关键在于 创造一个安全的空间。

在依恋关系中,非语言的互动决定了婴儿是否感受到足够的安全感,咨询关系中,非语言互动可以帮助患者触及那些无法言表的解离体验,并且尝试了解自身是如何感知和理解感觉的。

反思这些体验,并形成正向的体验姿态。

我们无法决定自己的经历,但是可以反思这些经历,形成新的理解(或者说新的叙事),培养出更加一致和有安全感的自我。

原价 1199 ,团购价999元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了解课程详情👇


依恋理论在团体咨询中如何应用?

接下来以物质成瘾为例,看一下依恋理论的在团体心理咨询中的具体应用。

0 1
理论与实际联系

理论上,安全型依恋可以帮助个体自我调节各种内在经验,例如情感、行为、认知,人际关系、生理、自我意识(Padykula & Conklin,2010)。

然而, 如果一个人是不安全型依恋,自我调节功能就会受损,内在体验就会变得愈发失衡和极端。

例如,不安全型依恋的人,如果其依恋模式中焦虑成分更多,则会更多地体会到 (生理上和情感上) 被过度唤起,或过度情绪化。

如果当事人依恋模式中回避成分更多,则会更多地表现出情感隔离和述情障碍(Padykula & Conklin2010)。因此,对一些人来说,成瘾物质成了应对和控制内在痛苦体验的方法 (Padvkula & Conklin,2010)。

具体来说,依恋模式中焦虑成分更多的个体倾向物质滥用来帮助他们调节他们的情感压力,这些情感压力往往带给他们排山倒海的感觉,让他们无法有效管理。相比之下,更加回避的个体倾向于通过物质滥用让自己免受自身问题的情感冲击。( Mikulincer & Shaver,2007b)

换句话说, 不安全型依恋的个体更倾向于通过成瘾物质来调节他们的情绪,因为他们不曾有过安全的依恋对象来提供这一重要功能。

同样地。不安全型依恋的个体最初可能会转向物质,以替代亲密关系的缺失,其实这也是源于他们不曾有过可靠的依恋对象。

有研究者 (Hofer & Kooyman,1996)认为,物质让不安全型依恋的个体将他们的依恋需求从一个或多个不可靠的人身上转移到一个被视为客观的、没有人情味的、秘密的、安全的物体上。

这种与某种物质建立的虚假的依恋关系,尽管是暂时的、成瘾的,却填补了一些个体在关系上的空白。

0 2
从依恋角度看待针对物质滥用的团体心理咨询

理论上,团体治疗是治疗物质滥用的有效手段,因为团体为成员提供了一个安全基地,帮助他们将依恋需求从物质上转移到团体本身(Flores,2001,2004)。

当成员沉浸在团体中时,他们成为一个更大、相互联系的体验的一部分,这比他们自己孤立的、关系上空乏的体验更为深厚。

图/pexels


通过这种方式,这个团体充当了曾由物质充当的依恋功能 (情绪调节、一种归属感和联结性)

在一项罕见的“关于物质滥用团体中的依恋”的研究中(Polansky, Lauterbach, Litzke, Coulter, & Sommers.206)研究了一种特殊团体的疗效因子, 这种团体是为不安全型依恋的母亲组织的依恋取向的育儿团体。

作者发现这些母亲的反思功能逐浙增强,并得出结论,这样的发生源于安全、支持性、非判断性的团体环境。

该团体还提高了团体成员与孩子沟通的数量和质量。成员体验被理解和被接纳感觉,这是安全型依恋的基本特质,或许就是这引发了反思功能和言语沟通中的积极结果 (Polansky et al.,2006)。

图/pexels


0 3
针对物质成瘾来访者,对团体带领者的两个建议

1. 在团体的初始阶段,团体带领者可以给予支持和指导,聚焦于创造一个结构式的和安全的团体环境。

在康复早期,成瘾者往往难以容忍比较经典的心理动力团体中治疗师的中立立场,以及满足感的缺乏 (Flores,2001)。

弗洛里斯(2001) 的理论认为, 这是因为治疗师的中立性强化了成员移情,促进了他们的退行 这一切太难了,患者在这个脆弱的康复阶段还处理不了。

带领者通过积极地促进一个安全的、支持性的、结构化的团体环境,帮助成员依靠团体,把团体作为安全基地。团体结构和支持有助于成员涵容他们的焦虑,减少他们依赖的物质对他们的诱惑 (Flores,2001)。

2. 关注团体初始阶段情感涵容与后期情感表达之间的平衡。

成员能 够保持冷静和情绪稳定的时间越长,他们就越容易更近距离地观察自己的内在体验,最终增强他们的反思功能和能力。

随着反思功能的增强成员越来越能够忍受更多以洞察为导向的工作。

图/pexels


基于依恋的咨询方法可以用于个人、家庭、夫妇和团体咨询,适用于儿童和成人,帮助来访者修补或恢复破裂的家庭关系。

那些可能从基于依恋的咨询或治疗中受益的人包括:

  • 领养的孩子
  • 寄养儿童
  • 父母抑郁的孩子
  • 在照料者手中经历过虐待或创伤的儿童
  • 抑郁和/或有自杀倾向的青少年

总之,依恋理论为心理咨询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框架,可以帮助个体在情感健康方面得到更好的帮助和治疗。

简单心理Uni特邀 美国APA团体治疗分会前主席Cheri L. Marmarosh博士 推出了 《依恋理论临床实践》专题课 ,结合 前沿理论+多场景应用+测评工具+案例解析 四个维度,专业打造超完备的课程体系,助你快速掌握依恋理论的核心知识点,全面提升临床技能。

原价 1199 ,团购价999元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了解课程详情👇


这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


这门课可以说是一门 理论与应用并存,专业但不过分严肃 的系统课程!

本课程将从依恋理论的起源,到最前沿的实证研究,帮你透彻理解依恋在个人成长、人格形成过程中的重要角色;也通过分析依恋在咨访关系、人际关系、亲密关系中扮演了何种角色,帮你更好的理解心理咨询为何能够促成个体的改变。

课程学什么?


这门课程共包括三大教学目标及五大教学模块,带你系统入门。

目标一: 如何应用依恋理论来评估来访者,如何使用依恋来帮助诊断有依恋困难的来访者,以及如何帮助咨询师为干预这样的来访做准备;
目标二: 将依恋理论运用于个体、伴侣、甚至团体心理咨询中;
目标三: 帮助咨询师了解自己的依恋模式,以及它如何影响你和来访的心理咨询工作。

五大教学模块分别为:

模块一: 聚焦依恋理论。由依恋相关的研究带入成人依恋,并描述成人依恋的类型和重要作用。
模块二: 依恋风格的测试。如何在心理咨询中如何选择不同的依恋测试量表?如何通过对这些量表解读来评估成人依恋?
模块三: 依恋理论如何作用于个体咨询和伴侣咨询。
模块四: 对不安全依恋和相关障碍的干预措施。
模块五: 团体咨询中的依恋。

由此可以,这门课覆盖比较全面,从个体到团体,从理论到方法,再到相关工具,都囊括其中。

👇上下滑动查看课程大纲👇


为什么邀请Cheri L. Marmarosh博士


权威一直是我们确定授课教师人选的重要标准!

Cheri L. Marmarosh博士在 乔治华盛顿大学专业心理学课程中担任全职教授 已有17余年,期间一直从事研究依恋与压迫的应对、咨询同盟关系的破裂及修复、个体和团体心理咨询的效果之间的关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