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THINKTANK智囊团
Think Tank智囊团是一个关注中国职业女性自我成长的互助平台。成立3年,拥有10万+订阅者,全球123个志愿者,北京地区57个志愿者组成的社群。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THINKTANK智囊团

专栏 | 上瘾的人生才过瘾

THINKTANK智囊团  · 公众号  ·  · 2018-07-02 16:3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女性智囊团
帮助10万女性成长的教育平台


文章来源:克里斯慢写纪(ID:eskyblue)


认识一个商业精英,第三个本命年之后突然画风突变,从之前“万众花丛过,一叶不沾身”的play模式调整到“热盼家庭,渴望下一代”的safe模式,于是乎发动周边群众征集优质适龄女性,因为条件太好,大有选妃之势,造成每次大家聚会的主题都会自觉加入一个新环节“选上了没”。


在一系列热心群众提供的海选之后,前不久终于稳定交往了一个家里人介绍的门当户对,国家重点部门工作,家境良好、背景清白、肤白貌端、性温婉,偶尔旅行、间歇读书没有特别嗜好包括好的坏的,深受父母宠爱也接受煮饭生子的传统思想,总之是一个所有人都看起来觉得非常适合结婚的好对象。


然后这厮却在灯光昏暗的居酒屋里,就着清酒耷拉着脸丧气的说,本来想玩够了找个安稳的人过日子,但是真到这一步,我怎么又那么提不起兴趣走到下一步呢。就跟喝惯了威士忌,换成了清酒,总觉得嘴里少了点滋味。


一众人开始起哄,男的笑着说早就告诉你这厮了别那么早进牢笼,女的啐骂他心要没安定,别没事去招惹良家小姑娘。他在一片嬉笑中抬起眼,一字一顿地说,“真的,我就是觉得人生苦短,必须要有'瘾',不光自己要有,伴侣也要有,最好两个人都有一样的瘾,但最怕是,你有他没有,或者他的瘾就是你,而你的瘾是其他。就太特么拧巴和没劲了。”



他最广为人知的一段恋爱,是和一个性情热烈的东南亚混血姑娘,明媚俏皮的脸蛋,美的像充满生命张力的三角梅,奔放直接的性格像热带三点钟的太阳,名字叫susan,两个人是在潜水俱乐部认识的,susan是为数不多的女教练,摘下氧气罩天使般的脸,穿上潜水衣,美人鱼一样的身段,训练结束后商界精英就一头掉入凡间,开始了一段轰轰烈烈多半结尾俗不可耐的爱情故事,隔三差五的放下工作跑去潜水恋爱,差点动了心思辞去工作,后半生陪susan海上为生,但荷尔蒙褪去后的理智恢复,距离拉扯,矛盾激增,最后不那么冷静但也忍痛分了手。


“你知道吗,我最怕听见这姑娘说随便两个字,去哪吃随便,吃什么随便,吃完之后干什么也随便,假期去哪玩随便,想要点什么礼物也随便。如果我们不出去,她能自己在家宿一天。”就着酒精,精英开启吐槽模式。


“说真的,你要真在家自己宿一天,自己整点事情也成,她倒好,就真的能傻呆一天,没有一点自己的个人爱好,我一想到这要结了婚,两人对着在家呆一天,还真不如一个人清净。”


他的吐槽带动了一众中年油腻男女的跟风,有的说,你丫太矫情,上一天班了大周末的谁还打了鸡血抽风似的做规划,不就是两腿一蹬挺尸一天等到满血复活来周再战么。


有的说,人姑娘说随便是说明性格随和,只要睡觉不随便就行了,这样的女的娶回家都听你做主,不和你较劲多幸福,非找一个你说东她往西的杠头你才满意,说你贱都是形容浅了;有的说,结婚还是要找一个能玩到一起聊到一起的,不然两口子就剩下养活孩子和换房子了,完全是劳动社生产模式,集体创作、集体分成,特别缺少过程愉悦感;有的说,你这就是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啥了,以为结了婚就能治疗空虚寂寞冷,殊不知内心不强大给你个仙女你都能挑成窝瓜,最好还是先踏踏实实把自己的病看好了再来组建家庭吧。


嗯,最后一句话是我说的。


说完之后,精英瞪着眼瞅了我十秒钟,看我岿然不动犹如“李胡兰”没半点松口的余地,叹口气,又闷下一杯酒,叹了又一口气。


我懂他的是什么。


从他之前和我详细描述过他和susan在一起的快乐时光中,我知道susan是一个特别有主见的女生,在美国名校读完了经济学硕士却依然固执的跑回家乡做起潜水教练,每次和精英约会都是按照自己梦想清单上一个又一个潜水胜地划勾执行,对大海有狂热的爱,对潜水有疯狂的瘾,分手前夕还在积极组织和号召全球潜水爱好者们开展深海垃圾大清除活动,悲伤过后的ins上都是神采飞扬的活动照片。


她的人生自带发条,上瘾驱动,马达十足,看着都带劲儿。


那段时间和她在一起的精英,简直是比吃了深海鱼油还充满活力,对每个周五的夜晚都有了期待,因为可以坐上飞机几个小时后奔向心爱的姑娘,每个周末的色彩都变的斑斓,远离了喧嚣和雾霾,在大海深处携手嬉戏宛如两条无忧无虑的鱼,就连就着夕阳吃烧烤这事,都因为有了沙滩浪涛的陪伴而显得诗意浪漫了十倍。


susan对大海上瘾,精英对潜水本来就有点瘾再加上对susan的瘾,连带效应指数增长,彷佛人生开关被打开,从内到外反射出强大的光源,让一个人从脚底到脑袋尖都笼罩在霞彩漫天的神奇滤镜下显得分外妖娆迷人。


去它的房价楼市道琼斯指数,老子过瘾才是天下第一。


有这么一个前任对比,现在这位约会居家都随便的小姑娘,就算条件胜过susan千百倍,在精英眼里也是大海和脸盆,三角梅和塑料花,威士忌和白开水的天差地别。


虽然他忘了他还是回归了理智,回到了现实,离开了susan和大海,选择了城市的大房子和更多的钞票子,但是这段曾经疯狂的时光,让他体会过和一个对生活有瘾的人在一起是何等的快活似神仙。


于是在他刻意选择安稳的时候,内心深处依然有个蠢蠢欲动的念头,尘世间有没有这么一个美人,没有susan那么热烈的执着,但依然对某些事物充满了不懈的追求,让他这个旁观人也能体会到参与的快感。


这种瘾,不是玩游戏、逛淘宝、看美剧、刷抖音这种单细胞操作便能获取的瘾,坦率说,这也不是上瘾,而是中毒,得治。


我说的上瘾,是主动付出的瘾,是不断精进的瘾,是全然不顾的瘾,是让自己变得更好更强的高级瘾。



前不久读叶嘉莹先生的纪念文,命运多舛的她在历经国破家亡,丈夫入狱女儿车祸的种种遭遇时,凭借着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瘾,战胜了现实和思想的双重黑暗压迫,成为了享誉两岸造诣深厚的女教授,旗下弟子多为蒋勋,白先勇,陈映真,席慕容等今日学术名流,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女先生”。


我的一位被离婚又遭骗的女朋友,老公和老友的连环打击让她如芒在背,无处遁形。在无数个睡不着的夜晚,她会走出卧室,打开橘色的厨房灯,静静地翻出食谱,选一个最难的蛋糕款,认真调配各种所需份额,再依次上秤算到最精致的刻度,用打蛋器把蛋白打出细致的光泽,一丝不苟的揉面发面做好造型,然后放入烤箱,对着红红的火苗静静地发呆,等待着蛋糕成型或失败的那一刻,周而复始,等着第一束黎明满满爬上窗户,然后关掉灯,就着奶油巧克力的香气,默默的眯上一会儿,然后再醒来给自己泡一杯咖啡,装好蛋糕带到公司里给小姐妹分一分,在一片啧啧的赞叹中找一下被需要被肯定的幸福感。


久而久之,竟然做成了自己小生意,专做熟客也能在工作之余有了一份新盈利,日子开始好过,人也走出迷茫沮丧,这会儿正兴致勃勃盘算着攒钱去法国学个蓝带,回来开个门店正式进军烘焙界。


她说,倘若没有烘培这件事,可以让她发自内心的感到平静甚至快乐,无数次漆黑到绝望的夜,她都没勇气独处,可能推开窗户等不到黎明就能毫无眷恋的跳下去。


我不想说有了人生的瘾,暗淡的人生也会有光,曲折的路上也闻得到花香这种鸡汤片汤话,但我亲眼看过那些找到自己生命中上瘾的人是活的怎样的兴致勃勃。


哪怕在日常的枷锁中Ta无力的像一片任人揉搓的面团,但是有了上瘾的事之后,也能张扬出光亮,譬如每天晚上准时打卡的广场舞大妈,跳舞的陶醉神情会让你看不到她白天和老板拌嘴,与小贩争执,被儿媳数落,还被孙子折腾出来的戾气;每天清晨现身公园练字的大爷,手握拖把一笔一划的气定神闲,也让你想不出前半生的他,可能就是工厂里最不起眼的群众一枚,打死工资都没涨到基准线的无助。


我喜欢的中关村才女梁宁说过一句话, 上帝安排一个人的命运,或者说给一个人使命,其实是给他一个爱好,一种真实的喜欢,一种叫做“瘾”的东西。


使命这个词对很多人来说都太大了,能把自己活利索明白就用尽了全身力气,再提使命就有种唉呀妈呀爱谁谁的崩塌感,但是找到一种真实的能让你上瘾的东西,会让你的人生多了三分期许,五分沉醉,七分快活似神仙。


倘若再把这种上瘾内化成一种正向的循环,能够让自己的生活得到提升,生命得到进步,就是一件牛逼的事情了。


譬如我的女朋友因为烘焙度过了离婚的黑暗期,还能自给自足开启了网店增加了收入,再投入到更高阶的学习成为更牛逼的烘培达人,再譬如精英的前女友自己爱上了潜水,立志打卡潜遍全世界,还能升华到环保新高度,利用行业影响力成为免费去各地潜水和活动的逍遥人。


她们都无疑在“上瘾”这事上打了怪,成了精,成就了更美更牛更炸天的自己。



作为她们的直接或间接的观察者,改不了的咨询顾问凡事总结的臭毛病,我尝试提炼三个要点,看看对自己和大家的人生是不是也能有疗效。


第一: 打破“上瘾靠天生”的思维定势


我敢说一半人没有任何瘾,是因为认定了自己没啥天赋所以也没哈好上瘾的。这其实是非常害死人的思维定势。譬如你现在去问一个正常的成年人和一个不满6岁的小朋友“你有啥特长”,成年人的答案保证没有小孩子来的丰富多彩。


因为我们都要脸了,不是特别长的还真不好意思说成是特长。


但是,很少人幸运的生来就是“天才选手”,奥运冠军更大比例是靠后期挖掘和培养,没听过几个人娘胎里就能显露身手,生下来就技艺超群。平凡如你我,想要找到自己身上的“上瘾”开关,最好的诀窍就是,不拒绝,多尝试,有耐心。


第二: 不是因为“上瘾”而精进,而是因为精进而“上瘾”


人的基因里就有虚荣的成分,不然为啥原始部落的墓地里能否分出遗物有多寡。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是老祖宗就刻在我们血脉里的竞争要素。很多人对一些事物“上瘾”是初上手就能比其他人表现得略好,于是开始愈发不可收拾,拿出更多的时间练习期待获得更多的赞美。


但人生不会每次能都这样走了狗屎运,旗开得胜。很多时候我们的第一次表现是不尽人如意,但上瘾这件事如果做不好也不太会真的上瘾,譬如你试试让susan每次都潜水出点事,我的女朋友烤一百次面包都是糊干巴,估计她们也就歇菜了。


可是如果我们在脑海中设置了“因为上瘾而精进”的思维模式,那我们也会错过很多原本可能“因为精进而上瘾”的成功可能。


就拿我小时候偏科这事来举例,因为看小说学会了在作文中写出气势长虹的排比句,所以被语文老师惊为天人成了重点培养的好苗子,每次考试前夕我也特别投入这个学科,为此背下来小百篇范文维持第一名的好成绩,但是数学就没赢在起跑线上,没成为数学老师眼里的香饽饽,我也就没心气力争上游考第一,结果到了小升初必须要双百才能考上好中学的压力下,也好死不死的学好了数学慢慢开了窍。


其实任何上瘾的背后都是不断精进的付出,只不过是幸运还是坚持哪个比例更高,这件事应该交到自己手中而非留给命运。


第三: 上瘾最好形成闭环才能效果更持久


除了虚荣,人还是一种自私的生物,没好处的事情一般都坚持不了太久。


所以让上瘾形成闭环,也会更靠谱也会更持久。


搬一段学术禅师,所谓产生闭环结构,也叫 反馈控制系统 ,是将系统输出量的测量值与所期望的给定值相比较,由此产生一个偏差信号,利用此偏差信号进行调节控制,使输出值尽量接近于期望值。


在我的解释看来,就是通过一套PDCA原则(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do再次行动)让你的上瘾能够有输入也有输出,并且通过不断调整让最终输出的结果更大程度反作用于自己的人生,这样的上瘾会让你满足感更强烈,自然也就持久。


譬如我的女朋友把自己烘焙的蛋糕带给小姐妹吃,又发展成愿意付费的熟客们,进而将受益的钱投入到自己更加向往的法国蓝带烘培技术学习中,做出更好吃也卖的更贵的蛋糕,成为一个正相的闭环,这就比她自己闷头吃了或者扔了的结果要好上太多。


总结下来, 上瘾的人生会让你找到存在的价值感,活得更过瘾,而想拥有上瘾又过瘾的人生,最好满足这三个基础假设:


第一: 打破“上瘾靠天生”的思维定势


第二: 不是因为“上瘾”而精进,而是因为精进而“上瘾”


第三: 上瘾最好形成闭环才能效果更持久


Kris
有趣比成功更重要


克里斯,生在北京,混在外企,品牌咨询好多年,现为思创客品牌咨询创始人兼CEO。爱好从阅读到旅行和公益,信奉有趣比成功更重要,坚持做有趣的事,说有趣的话,爱有趣的人。现为LEANIN 、女性智囊团专栏作家,常被奴隶社会、HUGO等公号转载,也欢迎其他开眼的编辑约稿。


栏目介绍

她的故事 Herstory
美文选送 Reading
社会创新 ChangeMaker
职场互动 Mentorship
专栏作家 Columnist
线下活动 Offline Event
在线问答 Online Talk


关于我们 About Us
加入我们 Join Us
合作联系 Contact Us

以上信息请输入“目录”即可查看


Women Think Tank

女性智囊团

是一个关注中国职业女性自我成长的互助平台。

成立6年,拥有10万+订阅者,全球123名志愿者。


微博:智囊团向前一步

邮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号:thinktankbeijing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