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
:
最近这篇关于日本教育的报道,朋友圈很多人在转。
三十年前,日本的教育改革与和我们目前的情况极为相似。
日本在90年代曾是东亚“教育内卷”第一名:孩子们的课外时间几乎被学校占满,注重成绩、作业繁重...
过大的教育压力,推动日本开启了"宽松教育改革";接着,这个趋势又发生逆转;走了一大圈,家庭教育的成本和焦虑反而进一步加剧。
这会不会昭示着某种我们的未来?欢迎留言说说你的看法。
本文转载授权公众号Letsight
日本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后经历了所谓“失去的三十年”,这一时期也被称为“平成衰退”。
而在教育上,日本也存在“失去的三十年”。这30年来,日本教育从“高压”到“宽松”,再回到“增负”,
折腾很多、进步很少。
从最初的应试教育的高压模式,到宽松教育的尝试,再到近年来回归的“增负”政策,
这些变化带来的并非更多的机会,而是不断加剧的焦虑和压力。
伴随经济低迷,日本的少子化、老龄化等问题也日益严重,
这个曾经的东亚内卷第一国似乎发生了变化。
在90年代之前的日本,论教育内卷,日本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当时的日本虽然是战败国,但在美国的扶持下很快就迎来了经济复苏,再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日本经济开始腾飞,涌现了松下、三菱等世界知名企业。
经济的快速增长催生了大量的工作机会,也对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
在90年代以前,只要能毕业于名牌大学,就意味着高薪厚职,买车买房不再是梦想。
受到传统科举制度的影响,日本人把高考视为一场类似科举的选拔。
那个时代正好是第二次婴儿潮的高峰期,进入学校的人越来越多,但好大学的名额却始终有限。
每个人都渴望进入名校,然后找到一份高薪体面的工作,因此,日本的教育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卷”。
当时,日本的中学实行6天学制,晚上还有晚自习。老师布置的作业繁重,孩子们几乎每天只能睡不到7小时。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几乎每所学校都会根据学生的成绩划分快慢班,进行分层教学,且每学期都会通过期中期末考试来调整分班。
这么看下来,和我们国家目前的情况几乎一致。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的课外时间几乎被学校占满,也没办法参加补习班。由于课内教学的难度也比较高,很多人认为已经没有必要上补习班了。
所以在90年代以前,即使是公立学校的贫困家庭子女,只要凭借个人努力就有机会鱼跃龙门,考上名牌大学。
根据统计数据,1983年入学的东京大学新生中,有35.1%来自贫困家庭。
这说明了那个时期的日本,社会流动性相当高,通过十年寒窗苦读,一举改变命运,步入中上层社会。
日本作家栗良平创作的短篇小说《一碗阳春面》
(文末我们会附上这篇文章的原文)
中的主人公便是典型的例子。书中讲述了一对出身贫寒的兄弟,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最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大家普遍认为,这一篇小说反应了这一时期的日本社会发展,主人公一家迎来光明未来的写照正是日本社会变迁的一个真实缩影。
这部作品写于1987年,距今已经34年。如果作者在今天写,贫穷人家的孩子不仅吃不上阳春面,而且也上不起补习班,更考不上好大学。
尽管当时严苛的应试教育带来了高水平的教育质量,它也引发了不少家长的反感:
我们的经济已经如此发达,为什么我们的孩子还要学得那么苦呢?
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政府认为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求。
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他们决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素质,大力推行“宽松教育”。
首先是将语文、数学、这些文化课的上课时间缩减10%,并将课程内容简化,学习内容减少了约30%。
增加生活技能相关的课程,如手工、缝纫、烹饪等课程。
接着,为了实现教育公平,政府取消了重点班和快慢班,不允许公布学生成绩和排名。晚自习也被取消,学生的放学时间提前到下午三点。
政府认为,这样做可以减轻孩子们的课业压力,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去发展兴趣爱好,素质教育的目标就能实现。
但是,这一系列改革只针对公立学校,私立学校几乎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而日本的大学招生采用全国统一的学力考试和各大高校单独考试相结合的模式,两个考试的成绩综合评定。
公立学校教学难度降低、课时缩减,很多学生就连基础的知识点掌握都很困难,更加无法应对名校的单独考试。
如果想要进入好大学,要么去读私立学校,要么去上补习班,然而这两者都很费钱。
于是,日本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一批课外补习班,也称作“私塾”。
有钱家庭的孩子上的是私立学校,再加上私人一对一辅导或高端私塾;中产家庭虽然承担不起私立学校,也会让孩子上私塾补课。
而穷人的孩子既上不起私立学校,也负担不起私塾,最终只能“躺平”,考上顶尖大学想都不敢想。
曾经有一本畅销书叫《中学生的考试9成靠父母》,它详细传授了家长如何辅导孩子应试的技巧。
学习已经不是孩子自己的事,应试负担已经不可避免地延伸至家长。
这场教育改革实施了几年,最终的结果却一言难尽。
日本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的首次参赛成绩中,数学位列第一,阅读排名第八。
到了2003年,第二次参赛时成绩急剧下滑:数学排第六,阅读排第十四。
日本人终于急了,在2016年,日本政府决定放弃“宽松教育”,重新开始“增负”。
但是在宽松教育下诞生的日本的“平成废宅”们,已经成为不可挽回的现实。
宽松教育的取消导致了教育竞争死灰复燃,家家户户都在“鸡娃”。
日本面临着严峻的老龄化和少子化问题,很多日本家庭已经不止是六口之家,而是一大家族在育儿。
孩子的教育资金甚至从“六个钱包”扩展到了“十个钱包”,孩子父母的兄弟姐妹也一起出钱抓教育。
日本社会的学历歧视严重,名校情结根深蒂固,家长们不惜一切代价,为了孩子的教育拼尽全力。
日本也有类似国内的“X大附”这样的国立大学附属小学,家长和孩子们趋之若鹜。而且,学校的学区房也变得极其抢手,靠近优质学校的房子价格飞涨。
但即便解决了学区房的问题,也不能保证孩子一定能进入心仪的小学。学校会综合考察孩子的多方面素质,包括性格、体育等因素。
日本的小学主要分为三类:公立小学、私立小学和国立小学。
虽然公立和国立小学都是公办学校,但国立小学通常是一些著名大学或医学院的附属学校,竞争非常激烈。
公立小学无需考试,而国立和私立小学需要考试,这些学校往往是家长的首选。
尤其是国立小学的考试竞争最为激烈,这些学校类似于国内北上广的热门公立小学,集中着优质的教育资源。
文京区被称为日本的海淀区,其代表性的名牌公立学校-“3s1k”诚之小学(S)、千驮木小学(S)、昭和小学(S)、洼町小学(K)。这4所学校的缩写统称为“3s1k”。
为了顺利入学,家长和孩子需要经历一系列严格的考察和准备。
最基本的就是孩子的衣着。日本的入学面试不仅会考察孩子的言谈举止,还会通过服装来间接了解家庭背景。
每个学校的要求不尽相同,这就催生了专门为此服务的“奥九令”商场。
商场的导购员会根据每个学校的不同要求,为孩子量身定制合适的衣服。
一套符合要求的服装费用大约在2000美元左右,还不包括父母的正装费用。
面试时,孩子们需要换上指定的衣服并携带便当盒,因为考官会通过这些细节来观察孩子的家庭背景。
所以,没有哪个家长敢弄个山寨版来应付。
孩子的简历也是决定能否顺利入学的重要因素。许多学校在入学考核中非常注重孩子的体育能力。
为了提高竞争力,小男孩在学习文化课的同时,还需进行体操、游泳、空手道等体育锻炼,而女孩则会选择体操或舞蹈等项目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家长和孩子们已经准备好所有的必备项目,依然需要进行模拟面试训练,才能在正式面试时应对自如。
很多家长会选择专业的培训学校,进行至少20场以上的面试演练,帮助孩子和家长熟悉面试流程,并调整好心态。
然而,最为重要的还是笔试。虽然学校口头上声称不会单纯以笔试成绩为标准,但家长们心里清楚,低分必然会导致孩子被淘汰出局。
为了应对笔试,孩子们通常需要完成至少一万份作业。如果从4岁开始训练,每天至少做25份作业。
笔试内容包括公文,也就是一种综合考察数学和阅读能力的题型,类似于智商测试。
日本的教育内卷也催生了一个特殊群体“妈妈友”(ママ友),很多妈妈在产后离开职场,成为全职母亲,生活重心转向了育儿。
孩子到了入学年龄后,与其他家长交流成了她们最重要的社交方式,日常交流的话题就是补习。
尽管日本的生育率萎靡不振,很多学校招不满适龄学生,但补习行业的总产值并未缩减。
目前
日本有40%的小学生参加了课外补习班,有超过65%的初中生在校外补课。
兜兜转转,日本教育改革几十年,家庭教育负担越来越重,家长们不惜一切代价为孩子提供最好的资源。
但这种无休止的投入是否真能换来更好的未来,依然是一个问题。
孩子是这场教育变革中最大的受害者,他们不仅要承受来自家庭、社会和学校的巨大压力,还要面对一个充满矛盾的教育环境。
在日复一日的内卷中,躺平或许在他们看来是跳出围城的唯一办法,但这真的能够解决问题吗?
令人担忧的是,中国正在步日本的后尘,教育竞争越来越激烈,教育焦虑弥漫在每个家庭之间。
过度的竞争并没有让教育变得更好,反而让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
在扭曲的教育观念和方式下,我们是不是应该停下来思考,未来将如何找到一条既能减轻家庭压力,又能让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之路?
附文:一碗阳春面
日:栗良平
对于面馆来说,最忙的时候,要算是大年夜了。北海亭面馆的这一天,也是从早就忙得不亦乐乎。
平时直到深夜十二点还很热闹的大街,大年夜晚上一过十点,就很宁静了。北海亭面馆的顾客,此时也像是突然都失踪了似的。
就在最后一位顾客出了门,店门要关门打烊的时候,店门被咯吱咯吱地拉开了。
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孩子走了进来。
六岁和十岁左右的两个男孩子,一身崭新的运动服。
女人却穿着不合时令的斜格子的短大衣。
“欢迎光临,”老板娘迎上前去招呼着。
“……唔……阳春面……一碗……可以吗?”那女人怯生生地问。 那两个小男孩躲在妈妈的身后,也怯生生地望着老板娘。
“行啊,请,请这边坐,”老板娘说着,领他们母子三人会到靠近暖气的二号桌,一边向柜台里面喊着,“阳春面一碗!”
听到喊声的老板,抬头瞥了他们三人一眼,应声道,“好——咧!阳春面一碗——”
案板上早就准备好的,堆成一座座小山似的面条,一堆是一人份,老板抓起一堆面,继而又加了半堆,一起放到锅里。老板娘立刻领悟到,这是丈夫特意多给这母子三人的。
热腾腾香喷喷的阳春面放到桌上,母子三人立即围着这碗面,头碰头地吃了起来 。
“真好吃啊!”哥哥说。
“妈妈也吃呀。”弟弟夹了一筷面,送到妈妈的口中。
不一会儿,面吃完了,付了150元钱。
“承蒙款待。”母子三人一齐点头谢过,出了店门。
“谢谢,祝你们过个好年!”老板和老板娘应声回答着。
过了新年的北海亭面馆,每天照样忙忙碌碌。
一年很快过去了。
转眼又是大年夜了。
和以前的大年夜一样,忙得不亦乐乎的这一天就要结束了。过了晚上十点,正想关门打烊的时候,店门又被拉开了。一个女人带着两个男孩走了进来。
老板娘看到那女人身上那件不合时令的斜格子短大衣,就想起了去年大年夜的那三位最后的顾客。
“…唔……一碗阳春面……可以吗?
”
“请,请里边坐,”老板娘将他们带到去年同样的二号桌,“阳春面一碗——”
“好——咧!
阳春面一碗——”老板应声回答着,并将已经熄灭的炉火重又点燃起来。
老板娘在老板耳边轻声说道。
“不行,如果这样做,他们也许会尴尬的。”
老板说着,抓了一人半份的面下了锅。
桌上放着一碗阳春面。
母子三人边吃边谈着,柜台里的老板娘能听他们的声音。
吃完后,付了150元钱。老板娘对着他们的背影,“谢谢,祝你们过个好年!”
这一天,被这句说过几十遍乃至几百遍的话送走了。
随着北海亭面馆的生意兴隆,又迎来了第三年的大年夜的晚上。
从九点半开始老板和老板娘虽然谁都没说什么,但都显得有些心神不定。十点刚过,雇工们下班走后,老板和老板娘立刻就把墙上挂着的各种面的价格牌,一一翻了过来。赶紧写好“阳春面150元。”其实,从今年夏天起,随着物价的上涨,阳春面的价格已经是200元一碗了。
二号桌上,在30分钟以前,老板娘就已经摆好了“预约席”的牌子。
到十点半,店里已经没有客人了。但老板和老板娘还在等待着那母子三人的到来。
他们来了。哥哥穿着中学生的制服,弟弟穿着去年哥哥穿的那件略大的旧衣服,弟兄两人都长大了,有点认不出来了。母亲还是穿着那件不合时令的有些褪色的短大衣。
“……唔……阳春面两碗……可以吗?”女人怯生生地问。
老板娘把他们领到二号桌,若无其事地将桌上的那块“预约席”的牌子藏了起来 。对柜台喊着,
“大儿,淳儿,今天,我做母亲的想要向你们道谢。
”
“实在是,因为你们的父亲死于交通事故,生前欠下了八个人的钱。
我把抚恤金全部还了债。
还不够的部分,就每月五万元分期偿还。
”
“剩下的债,到明年三月就可以还清了。
可实际上,今天就可以全部还清。
”
“是真的。
大儿每天送报纸赚钱支持我,淳儿每天买菜烧饭帮助我,所以我能够安心工作。
因为我努力工作,得到了公司的特别津贴,所以现在能够全部还清债款。
”
“好啊!妈妈,哥哥,从现在起,每天烧饭的事还是包给我了。”
“我也继续送报。弟弟,我们一起努力吧!”
“谢谢!真是谢……谢……”
“我和弟弟也有一件事瞒着妈妈,今天可以说了。这是在11月的星期天,我到弟弟学校去参加家长会。这时,弟弟已经藏了一封老师给妈妈的信……弟弟写的作文如果被选为北海道的代表,就能参加全国的作文比赛。正因为这样,家长会那天,老师要弟弟自己朗读这篇作文。老师的信如果给妈妈看了,妈妈一定会向公司请假,去听弟弟朗读作文。于是,弟就没有把这封信交给妈妈。这事,我还是从弟弟的朋友那里听来的。所以,家长会那天,是我去了。”
“老师出的作文题目是,《你将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全体学生都写了。弟弟的作文题目是《一碗阳春面》。一听题目,我就知道是写的北海亭面馆的事。弟弟这家伙,怎么把这种难为情的事写出来,我这么想着。”
“作文写的是,父亲死于交通事故,留下了一大笔债。母亲每天从早到晚拼命工作,我去送早报和晚报……弟弟全都写了出来。接着又写,12月31日的晚上,母子三人吃一碗阳春面,非常好吃……三个人只买了一碗阳春面,可面馆的叔叔阿姨还是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谢谢我们,祝我们过个好年。听到这声音,弟弟的心中不由地喊着,‘不能失败!要努力!要好好活着!’因此,弟弟长大成人后,想开一家***第一的面店,也要对顾客说,‘努力吧,祝你幸福,谢谢。’弟弟大声地朗读着作文……”
此刻,柜台里竖着耳朵,全神贯注地听着母子三人说话的老板和老板娘不见了。在柜台的深处,只见他们两人面对面地蹲着,一条手巾,各执一端,在擦着那不断夺眶而出的泪水。
“作文读完后,老师说,‘今天淳君的哥哥代替他母亲来参加我们的家长会,现在我们请他来说几句话……’”
“因为突然被叫上去说话,一开始,我什么也说不出……‘诸君一直和我弟弟很要好,在此,我谢谢大家。弟弟每天做晚饭,放弃了俱乐部的活动,中途回家。我做哥哥的,感到很难为情。方才,弟弟的《一碗阳春面》刚开始读时,我感到很丢脸。但是,当我看到弟弟激动地大声朗读时,我心里更感到羞愧。这时我想,决不能忘记母亲买一碗阳春面的勇气。兄弟们,齐心合力,为保护我们的母亲而努力吧!从今以后,请大家更好地和我弟弟结成朋友。’我就说了这些……”
母子三人,静静地,互相握着手,良久。继而又欢快地笑了起来。和去年相比,像是完全变了模样。
“承蒙款待。”母子三人深深地低头道谢后,走出了店门。
老板和老板娘大声地向他们祝福着,目送着他们远去……
又是一年的大年夜降临了。北海亭面馆里,晚上九点一过,二号桌上又摆上了“预约席”的牌子 ,等待着母子三人的到来。可是,没看到那三人的身影。
一年,又是一年,二号桌始终默默地等待着。
可母子三人还是没有出现。
北海亭面馆因为生意越来越兴隆,店内重又进行了装修。桌子、椅子都有换了新的。可二号桌却仍然如故。老板夫妇不但没感到不协调,反而把二号桌安放在店堂中央。
“为什么把这张旧桌子放在店堂中央?”有的顾客感到奇怪。
于是,老板夫妇就把“一碗阳春面”的事告诉他们。并说,看到这张桌子,就是对自己的激励。而且说不定哪天那母子三人还会来,这个时候,想用这张桌子来迎接他们。
就这样,关于二号桌的故事,使二号桌成了“幸福的桌子”。顾客们到处传诵着。有人特意从远方赶来。有女学生,也有年轻的情侣,都要到二号桌上吃一碗阳春面。二号桌也因此而名声大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