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阅读理解,
做不好真要命
▼
人生在世,总是要遭遇不计其数的 nobody cares 的口水话问答,比如关于吃饭的尬聊三部曲:“吃了吗?吃得啥?还没吃啊快去吃吧”;或是明明不熟却要探问你工作婚恋人生走向的习惯性交浅言深,单身就问啥时候找对象,有对象就问啥时候结婚,已经结婚就问啥时候要小孩,“生了没?咋还不生?在不生就来不及了”“孩子断奶了吗?什么时候断啊?该断了”……生老病死一路相随。
这类对话的发起人,通常是一个不太会读空气的人。
“读空气”来自日语,日本人把搞不清状况的尴尬气氛制造者属性概括为“空気が読めない”,直译就是不懂得读取气氛空气,通常取其发音“kuuki ga yomenai ”的首字母简称为 KY。
除了上面说到的交浅言深,KY 的表现形式还包括:说话做事冒失,打破氛围中微妙的和谐平衡;钝感,接收不到别人的暗示;自说自话,体察不到别人的感受或情绪变化等等。
好奇心研究所此前做过“和人相处,你有哪些表面镇定,而心里惊呼’可千万别那样搞’的时刻”和“你觉得现如今哪些寒暄已经显得不合时宜了”两项调查,我们根据收到的共 5924 次读者表态,我们总结了以下 11 条典型而微妙的 KY 时刻,体会一下空气里弥漫着的尴尬、拒绝和“这下我该咋办”的绝望气息:
同学聚会已经尬聊了一场晚饭的时间,有人提出加场—— “吃完饭我们去唱歌吧!”
吃东西的时候不太熟的朋友问“可以给我吃一口吗”
听音乐时朋友说“你在听啥,分我一支耳机呗”
打球前,随口向一位只喜欢自己哐哐扔从不传球的小伙问了一句,去么,心里念叨千万别说去
午休的时候跟同事说去吃点好的,有人热情招呼上了老板
萍水相逢再不会有交际的临时合作伙伴:加个微信吧
朋友非常热心的开始“世纪佳缘”式现场牵线活动
“不是本地人啊,老家哪人?定居了吗?准备啥时候买房?不考虑找个当地人吗?”
“还没毕业啊,读博第几年了?啥时候能毕业啊?”
“你学啥专业的?哦历史/社会学/人类学,学这专业出来能干啥?”
快下课的时候旁边同学翻书发现老师还没有留今天的作业嘴微张的时候
你还有哪些KY时刻?
(END)
- 动图来自:giphy -
▲
- 与有气质的你共勉高尚趣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