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欢迎关注医学界内分泌频道!我们是东半球最专业的内分泌媒体之一,每天提供该领域及相关学科前沿资讯。优秀的你,终于来啦!投稿或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Excel之家ExcelHome  ·  一文教会你获取DeepSeek官方API,免 ... ·  4 天前  
主编温静  ·  主编温静丨今天发生了什么? ·  3 天前  
后沙月光  ·  美国养蛊自噬!马斯克捅了马蜂窝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从「心」出发,携手开启抗糖新征程

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 公众号  ·  · 2021-03-07 19:32

正文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第二十届诺和诺德糖尿病论坛:携手改变!



2020年4月,中国最新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2.8%,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35.2% [1] ,糖尿病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应对这种局面,糖尿病治疗的新视角、新理念、新药物也层出不穷。2021年3月6日,第二十届诺和诺德糖尿病论坛 (NNDU) 于北京、上海、南京、沈阳等多地线上线下同时召开,从“心”出发,携手抗糖。

NNDU始终如一,创新改变永远在路上



南京鼓楼医院内分泌科朱大龙教授 发表开幕词向各位同道致以新年的祝福,并介绍了NNDU的使命是致力于分享糖尿病领域的最新进展和诊疗方案。

诺和诺德全球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国区总裁周霞萍女士 致辞感谢与会专家的参与,及内分泌领域医务工作者的坚守和付出,并提出虽然糖尿病的治疗已经取得的长足的进步,但仍有较庞大的患者群体未满足治疗需求,糖尿病管理任重而道远,呼吁各个领域的专家、同仁为改变糖尿病与其他严重慢性疾病携手前行,这也是NNDU举办的初衷,通过这样一个平台,为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新视角、新理念、新进展。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宁光院士 慷慨陈词,首先回顾了自己20年以来与NNDU一起成长和进步的趣事,并提出,NNDU成功举办20年得益于其始终如一的坚持和创新,让糖尿病领域的医务工作者看到了糖尿病管理的新希望,值得临床工作者学习、参考。随着国内对糖尿病的认知程度越来越高,专注于糖尿病和代谢性相关疾病治疗的生物制剂也愈加得到重视,在日新月异的医药领域,推陈出新才能持续发展。

论坛正式开始前, 中国医科大学内分泌研究所滕卫平教授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母义明教授 作为大会主席进行发言,表示科学技术的进步、医疗领域的发展开启了糖尿病管理的新征程,在此次论坛上,国内外顶级专家学者们通过主题演讲、研究解读、经验分享、热点讨论等形式,探讨了糖尿病管理过程中的难点、拐点。
从CAPTURE研究,看糖尿病管理“心”现状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洪天配教授以CAPTURE研究为基础,对2型糖尿病 (T2DM) 患者心血管现状进行分析。

洪天配教授指出,心血管疾病 (CVD) 是T2DM患者第一致死因素,近年来,众多心血管结局研究 (CVOT) 结果证实,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GLP-1RA) 或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 (SGLT2i) 可减少T2DM合并心血管风险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MACE) 发生风险,因此,也推动了各大指南的更新,2020版CDS指南和2021版ADA指南都指出,对于合并ASCVD或有高危因素、心力衰竭、慢性肾脏疾病 (CKD) 的患者,应独立于糖化血红蛋白 (HbA 1c 水平、目标及是否已应用二甲双胍,均可选择联用GLP-1RA或SGLT2i。

CAPTURE研究提示全球范围内有34.8%的T2DM患者合并CVD,在这些患者中,仅有22%的患者采用了指南推荐的心血管获益药物,这个情况在我国更是不容乐观。中国亚组研究数据 [2-3] 显示,中国T2DM患者的CVD患病率为33.9%,其中ASCVD占94.9%,而证实具有心血管获益的降糖药的使用率却远远低于全球水平。

基于CAPTURE研究结果,洪天配教授认为,在未来,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强对T2DM合并CVD患者的风险因素管理,并积极推进指南推荐药物的应用。
读新版指南,T2DM患者管理从“心”出发



2020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CDS) 对指南进行更新,在此次论坛上,全程参与指南讨论修订的 朱大龙教授 就其更新背景和更新要点进行解读。

随着对 HbA 1c 的认知程度不断深入、HbA 1c 检测水平不断提升,其结果在临床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新版指南中更是首次将 HbA 1c 纳入糖尿病患者诊断标准,且提出 HbA 1c 的控制目标应该遵循个性化原则。

母义明教授 指出,尽管新型降糖药物的研发如火如荼,2020年中国糖化血红蛋白监测网 (CNHSS) 研究数据 [4] 显示中国T2DM患者 HbA 1c 达标率不足1/3,空腹及餐后血糖水平均升高,而长期的血糖控制不达标,尤其餐后血糖升高与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密切相关,如视网膜病变、CVD、CKD等等。

对此,参考国际糖尿病诊疗指南,结合中国T2DM患者特点,新版指南对T2DM的临床治疗路径进行更新,除了明确指出 HbA 1c 达标与否的不同解决方案,更是强调了降低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重要性。

朱大龙教 授指出,在糖尿病管理过程中,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需要早期、足疗程、适当地使用GLP-1RA。 母义明教授 认为,基础胰岛素和GLP-1RA联合应用发挥协同互补作用,可能成为T2DM治疗的新选择,并且已有研究 [5-6] 证实,中国T2DM患者进行胰岛素与GLP-1RA联合治疗,如复方制剂IDegLira (长效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 ,能有效控制血糖,并带来体重和低血糖相关获益,同时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
GLP-1RA,多重助力糖尿病管理



随后,来自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纪立农教授 就GLP-1RA对T2DM管理的机制和效果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显著降糖,助力血糖达标

GLP-1RA新型周制剂司美格鲁肽是天然人GLP-1类似物,可以提高胰岛β细胞对葡萄糖的应答能力至正常人水平,根据人体实际情况以促进胰岛素分泌。SUSTAIN系列研究显示,司美格鲁肽1.0mg能显著降低 HbA 1c 达1.8%, HbA 1c 达标率可达80%,优于多数其他降糖药物。

调脂降压,心肾获益

研究显示 [7-8] ,司美格鲁肽0.5mg/1.0mg心血管获益明确,能显著降低MACE风险和非致死性卒中风险,其心血管获益机制可能由于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通过抑制炎症、抑制氧化应激、改善内皮功能等方式以抑制动脉硬化进程,进一步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减少心血管死亡。2020年1月16日,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 (FDA) 正式批准司美格鲁肽的心血管适应证。

同时研究 [7] 也表明,司美格鲁肽能有效改善蛋白尿以及其他糖尿病相关肾病症状,能显著降低肾脏事件风险达36%。

另外,研究证实 [9] ,司美格鲁肽能显著降低收缩压达7.3mmHg,且能有效改善血脂谱。

一周一次,方便有效

司美格鲁肽是周制剂,研究显示 [10] ,每周一次皮下注射即可维持有效药物浓度。

通过一周一次皮下注射,能减少注射次数,缓解患者注射时的抗拒心理,有效提高依从性,也有助于血糖控制达标。

小结

随着全球糖尿病患病率的不断攀升,基于我国目前糖尿病管理现状,推广和应用新版指南推荐的有效降糖药物迫在眉睫。 中日友好医院的杨文英教授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高妍教授认为:

  • 国内外临床研究都证明,司美格鲁肽在临床的推荐剂量中,其降糖效能最强,高达1.8%,且HbA 1c 达标率相较于同类型降糖药高。


  • 除有效安全降糖外,司美格鲁肽有助于降脂、降压,在控制血糖的同时,使多脏器获益。


  • 在中国的临床研究中,司美格鲁肽作为T2DM合并CVD患者二级预防的首选药物,长期应用的疗效确切,且具有良好的心血管保护作用。


  • 司美格鲁肽一周一次皮下注射能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从而有助于患者血糖管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