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家公司。。。
你可能一直没见过它的产品。。。
但是每天都在给它交钱。。。
它是通信行业最“拉仇恨”的公司。。。
几乎所有公司都对它咬牙切齿。。。
它也是行业里最官司缠身的公司。。。
不是在告别人。。。
就是在被别人告。。。
是的没错,它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高通。
高通
,全名是
美国高通公司(Qualcomm Incorporated)
,全球领先的高科技通信企业,全球最大的移动芯片供应商,CDMA技术商用化的先驱,世界500强。
高通的故事很精彩,也很有趣,我们就从它的创始人开始说起吧。
高通的创始人,是
艾文·雅各布斯博士(Dr. Irwin Jacobs)。
就是这个老头,还健在,身体硬朗
也许你对他的名字很陌生,但是实际上,他在行业里的地位非常高,也很有威望。就连教主乔布斯,也要叫他一声前辈。
两个“布斯”——雅各布斯和乔布斯
雅各布斯的一生非常有传奇色彩。
他1933年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新贝德福德。上高中的时候,他的指导老师说科学和工程学没有未来。于是,他考取了康奈尔大学的酒店管理学院,但被室友嘲笑课程太简单,他又转而学习电气工程。。。(所以说,老师和室友是多么重要!)
年轻时的雅各布斯
之后,他继续攻读
麻省理工学院(MIT)
的博士学位,最后成为大学老师。他还和另一名教员合著了名为《通信工程基础》的教科书。
雅各布斯的《通信工程基础》
高通并不是雅各布斯创办的第一家公司。
1966年,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请雅各布斯帮助创立一所新工程学院,于是他带着一家人(妻子及四个儿子)前往美国西部的圣迭戈(San Diego)。
在圣迭戈分校任教时,雅各布斯与几位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教授一起创立了
咨询公司Linkabit Corp
。这家公司开发应用于军用卫星通讯领域的技术。之后,他辞去教学工作,全职投入到这家公司的运营中,直到1985年退休。
大牛就是大牛,怎么甘心这么早就退休? 三个月后,也就是1985年7月,他与六个Linkabit公司的同事共同创立了
高通(Qualcomm)
。
“七剑”创高通
(中间穿黑西装的就是雅各布斯,一看就是带头大哥的风范)
“Qualcomm”这个名字来自于“
quality communications
”,也就是“
高质量的通信
”。当时,他们没有产品,也没有商业计划,只是在一家比萨饼店楼上租了一间办公室。
谁也没想到,若干年后,这间小办公室里就走出了世界级的通信行业巨头。
早在1940年代,好莱坞女演员
海蒂·拉玛(Hedy Lamarr)
和作曲家
乔治·安太尔(George Antheil)
受到音符组织方式的启发,推测可用多个频率发送一个无线电传输信号。这种称作“跳频”的方式,可以避免无线电信息受到阻塞。他们为这项技术申请了专利,但并没有引起重视。
海蒂·拉玛
一直到了80年代,雅各布斯慧眼识珠,发现了CDMA技术的价值。他认为这项技术可以将网络容量提高四十倍,将大幅提升网络的容量,降低网络的成本。所以,选择CDMA技术作为高通公司的主要研究方向。
当时的通信行业,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
TDMA
技术上,投入巨资进行研发。
大家熟悉的
GSM
,就是基于TDMA技术的。
一代天骄——GSM
为了证明CDMA有用、好用,
高通
花了数年时间进行实地实验、驱动测试以及行业演示。
图
1
是高通的测试车,图2是雅各布斯和他的员工
事实证明,CDMA技术确实能够提供更好的声音质量,运营成本也更为低廉。此后,CDMA逐渐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1993年,CDMA终于被公认为行业标准。
1995年,第一个商业性CDMA网络系统在香港建立。
1996年,Bell Atlantic电信推出了美国第一个CDMA网络。
……
在高通的努力下,CDMA
最终
成为可以和GSM分庭抗礼的一个全球性通信技术标准,CDMA通信网络也在全球各地被建立起来。
而高通自己,摇身一变成为行业巨舰,开启了属于它的辉煌时代。
其实,最开始的时候,高通也研发和销售手机。
早年CDMA技术刚推广的时候,并没有多少厂家愿意生产CDMA手机,经常出现没有手机可用的窘境。所以,高通公司只能自己也参与制造。虽然这项业务亏损惨重,然而它还是为打开局面做出了贡献。
世界上首款CDMA商用机-高通pdQ
高通pdQ在当时非常先进——带有一个可翻转的键盘,后面隐藏了一个大大的、160*240分辨率的LCD显示屏。可以查看电子邮件、浏览网页。网速虽然仅有14.4Kbps,但在当时已经是非常快的了。同时该机还能运行Palm OS应用。使用的是锂离子电池,能够提供150分钟的通话时间。配有一颗频率为16MHz的处理器,辅以2MB运行内存。当时售价就高达800美元。
后来,制造CDMA手机的厂家多了起来。但是,
这些手机厂商还是顾虑重重,因为他们觉得高通是同业竞争对手,怕高通不会提供最新的芯片给它们。
与此同时,高通公司发现,它的现金流主要来自芯片制造和知识产权使用费,手机业务利润并不高。
于是,2000年,高通做出了重要的决定,将手机生产业务卖给
日本京瓷公司(Kyocera)
,将网络设备业务卖给
瑞典爱立信公司(Ericsson)
。
日本京瓷
此后,高通专注于
技术开发和授权、以及半导体芯片
。甚至芯片,高通也是只研发,不生产(生产外包出去)。
但是,正是这个正确的减法,带给它更丰厚的回报。
因为高通拥有CDMA手机的许多核心技术,使自己处于产业链的上游地位,任何想要应用CDMA技术的公司都必须向它付费。这使得“
轻资产
”的高通在当时财务困难的电信业中,仍然获得了可观的利润率。
高通为什么会被整个行业恨之入骨甚至是惧怕?
说来说去,都是因为
“专利”
。
高通的主要收益来自于两部分:
专利授权和手机基带芯片(负责无线通信功能的核心芯片)出售。
手机制造商
如果使用了高通芯片,要付芯片的钱及专利费。
设备商
建基站的芯片如果使用了高通专利,则得付专利费。
对于
运营商
来说,一方面需要采购手机厂商的定制机;另一方面,还需要采购设备商生产的设备,得间接付出两份专利许可费用。
说白了,高通“三家通吃”,谁都不放过。
2G时代是GSM的天下,那时候高通还没有什么垄断性的话语权。到了3G时代,完全不一样了,WCDMA、TD-SCDMA、CDMA2000,这几个3G标准全部都和CDMA有密切关系。
高通就是靠CDMA发家的,手上握了无数的核心专利。因此,赚得盆满钵满。
其实,一个公司搞研发,申请专利,收点专利授权费也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非,大家也不会有什么意见。但是,
高通的收法,实在是有点“流氓”
。。。
一般收专利费的方式是,如果你用了我的专利,就
按涉及专利的部分
作为计算比例的基数。而高通呢,是
按照整体作为基数
进行收取的。
比如说,你研发了一款手机,用了某厂家的芯片,一般来说,你(按谈好的价格)付这个芯片的钱,就行了。
但是,如果你用了高通的芯片,不好意思,不管你手机卖多少钱,必须按手机价格的5%给高通钱。
如果你手机卖100美元,那给高通5美元。
如果你手机卖1000美元,那就要给50美元。
……
哪怕你造个飞机,价值10亿美元,只要用了它的芯片,你就要给它5000万美元。。。
手机的功能现在不断增加,各个配件(摄像头、屏幕)都越来越好、越来越贵,整机价格在提升,你的芯片不变,你依旧可以按比例抽钱。
怎么样?够不够狠?
这就是高通的专利授权费被称为
“高通税”
的原因。
现在行业竞争这么激烈,厂家利润本来就微薄,你这不分青红皂白就收5%,人家心里肯定不爽啊。。。
关键是,即使你恨得咬牙切齿,你都拿高通没办法,因为它的专利实在太多太重要了,你根本绕不开它。
在过去30年中,高通在研发领域投入的资金超过440亿美元,其在全球申请和拥有的专利超过13万项。这些技术以蜂窝通信为中心,包括标准基本专利和非基本专利。其中标准基本专利是指对设备是至关重要的技术标准。
高通总部的“专利墙”,贴满了它的专利
手机厂商愿意与高通合作,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对于手机厂商来说,高通不仅仅是专利提供方,还是一个
巨大的专利保护伞
——
在与高通签署专利授权协议的同时,高通一般还会要求手机厂商与其签署一个
反授权协议
。说的简单些,也就是手机厂商,把自己申请的专利,反向授权给高通,并且放弃对其他与高通签署同样协议的手机厂商的起诉权。
举个例子,如果其中一家厂商侵犯了另外一家手机厂商的专利,只要这两家手机厂商都与高通签署了反授权协议。这两家手机厂商之间,就不会产生相关的专利诉讼。
这对于手机厂商来说,是一个省事且离不开的保护伞,毕竟如今手机市场趋同化如此之强,各家手机厂商都会申请在相应领域繁杂的专利保护。一旦不慎侵权,会给自己惹来不少麻烦。但进入高通的专利保护伞,就相当于进了一个手机专利保护联盟,在专利授权的问题上,自己就不会遇到太多麻烦。
然而进入保护伞的代价着实不低,行业里怨声载道,叫苦不迭。
正是因为高通“霸道”的做法,引起了各国政府对高通的不满,所以频繁发起对高通的
反垄断调查
。
而高通,就变成了有史以来官司最多的科技公司之一。
来看看高通这些年惹上的官司吧——
2005年7月,美国博通公司对高通发起反垄断诉讼,最终达成和解,高通向博通赔付8.91亿美元。
2007年1月,韩国对高通进行反垄断调查,2010年1月对高通处以2.36亿美元的罚款。
2007年10月,欧盟委员会根据Nokia等六家公司举报对高通进行了反垄断调查,最终2009年以和解宣布停止调查。
2010年,基于Icera的投诉,欧美启动对高通的反垄断调查,Icera公司投诉高通滥用市场地位,目前此调查依然处于调查阶段。
2015年1月,中国国家发改委对高通的反垄断罚款
60.88亿
人民币
。
2016年4月,黑莓公司抗议,认为公司根据授权协议支付的特定专利费,高通收取了过多费用,随后,两家公司展开了谈判,试图解决这一纠纷。2017年4月12日也就是近日有了仲裁结果,黑莓获得高通公司
8.15亿美元
赔款。
2016年12月,韩国监管部门以违反反垄断法为由,宣布对高通处以1.03万亿韩元(约合
8.8亿美元
)罚款,并要求该公司改变现有商业做法。
2017年1月,苹果在美国加州南区联邦地方法院向高通公司发起的专利诉讼,起诉高通“垄断无线芯片市场”,并提出了近
10亿美元
的索赔。
这还只是冰山一角。基本上,高通的法务部门就没有闲过。
之前就有人戏称,
高通公司是世界上唯一一家律师比工程师多的科技公司
。
上面的官司里面,除了前几年我们国家因为反垄断,罚了高通60亿之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高通和另一个行业老“流氓”——苹果之间的死磕了。
苹果老大库克说:
“高通在标准专利方面表现非常出色,但这只是iPhone的一小部分。高通的技术与显示器、Touch ID或无数其他的创新毫无关系,这些都是苹果的发明。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不对的,对此我们采取了原则性的立场。”
苹果CEO 蒂姆·库克
说白了,就是苹果认为高通的“高通税”影响了苹果的创新,因为创新很大一部分收益都被高通剥脱了。
不过话说回来,高通确实一直在研发方面保持很大的投入。现在之所以能形成这么大的竞争优势,也是和企业付出成正比的。
所以说,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想要少交“高通税”,只能老老实实搞研发和创新。
高通借助CDMA,在2G时代实现崛起,在3G时代爆发。那个时候,大家只能忍气吞声。
一直到了4G时代,大家都看不下去了,纷纷抛弃CDMA,去投奔OFDMA。
以GSM技术为主的通信企业,成立3GPP组织。紧跟着,以高通为首的CDMA帮,针锋相对,成立3GPP2组织,死磕3GPP。
高通的算盘打得很精,它本来是打算带着3GPP2搞
UMB标准(
也就是CDMA2000的下一步演进目标
)
的。
可是,没人敢往新的火坑跳,大家纷纷选择3GPP的LTE。
结果,UMB根本没有厂商愿意参与。一个人怎么玩?高通自觉无趣,干脆就也放弃了UMB标准(几百亿打了水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