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协会公布
2015
年煤炭在产产能
42
亿吨,在建产能
15
亿吨,总计产能
57
亿吨,当年产量
37.5
亿吨,在产产能利用率为
89%
。
2014-15
年煤价暴跌,煤炭全行业亏损!这么高的产能利用率而行业活不下去,跟行业大量超产有关,如果考虑行业平均超产
20%
,则
2015
行业产能利用率降低为
74%
。
2016
年
2
月国务院
7
号文开始的供给侧改革,其主要措施:
煤炭行业限产
16%
或
6.5
亿吨,实际影响
36%
或
14
亿吨
:从
330
天下降到
276
天,限产幅度
16%
减少产能大约
6.5
亿吨,从
2016
年
4
月份山西开始,
5
月份推向全国。但是实际影响产能
16%+20%
(超产),
9
月份后虽然解除但全行业
20%
的超产基本得以治理。
十三五期间关闭退出产能
8
亿吨
:
2016-2017
年关闭产能
2.9
亿吨和
1.8
亿吨(
2017
年关闭产能数据分歧较大,发改委
2.5
亿吨,煤监局
1.8
亿吨,其他说法
1.5
亿吨以上,我们采用中间数据
1.8
亿吨),
2018
年计划关闭
1.5
亿吨。
在供给侧的大力推进之下,加之需求由负转正,煤价从供改前的低点
345
元
/
吨大幅上涨至
11
月份的
741
元
/
吨,上涨幅度
115%。
供改推动煤价过度上涨,煤炭行业步入到高盈利,但同时带来了煤炭上下游之间的矛盾,政府转而压制煤价。主要措施是短期控煤价,长期增供给
。
短期控煤价
短期控煤价方面主要是两大政策:失效的三级响应机制和不断被突破的三大区域,执行层面就是直接划线止涨。
2016
年
9
月引入三级响应机制,环渤海指数
460
以上就开始控煤价,后煤价大幅上涨后该文件失效。
2017
年
1
月,发改委组织煤炭及下游签订价格备忘录:价格分为三大区域,绿色区域是
500-570
元,属于正常区域,超出这个范围的其他区域政府都将介入干预。实际运行结果是大部分时间煤价位于蓝色区域。
对于具体煤价的控制,
2017
年控制了一次,
2018
年尤其控制较紧,可以说有三次了。
2017
年
6
月
26
日,发改委提出:动力煤成交价格不得超过
570
元
/
吨的绿色空间上限。如超过上限,企业再有涨价行为,必须提前
3-5
天与国家发改委沟通,否则,发改委将约谈相关责任企业。而为保证协议价的履行,神华、中煤等煤炭龙头企业也将暂停现货煤炭的销售。
2018
年
2
月
5
日要求煤企和电企不要销售和采购超过
750
元
/
吨(
5500
大卡港口下水煤;
2018
年
4
月
28
日国家发改委召开会议,目前煤炭优质产能释放良好,加之还有产能储备,有关部门对价格稳定较有把握,目前不会强制限价,但仍希望动力煤价尽快回归合理区间;
2018
年
5
月
21
日发改委召开会议要求神华、中煤等主要煤企带头把
5500
大卡的月度长协价格降到绿色区间
570
元
/
吨以内。
从三次给出明确目标价后煤价的走势来看,
2017
年
6
月在
589
元限价,没有限制住,
2018
年
2
月在最高价附近
745
元限价限制住了,此次在
652
元左右限价,能否限制住呢?
2017
年
6
月后紧跟旺季,所以限不住煤价,
2018
年
2
月旺季结束了,即使不限煤价也往下走,所以限住了,此次呢,后面紧跟
7-8
月份旺季,估计难以限制住煤价。
长期增供给
2016
年
9
月后生产天数从
276
天恢复到
330
天。
煤炭行业限产从
330
天下降到
276
天,限产减少产能大约
6.5
亿吨,限产幅度高达
16%
,从
2016
年
4
月份山西开始,
5
月份推向全国,执行半年之后到
9
月份逐步恢复
330
天生产,反向增加产能
6.5
亿吨。不过经此一役,全行业
20%
的超产基本得以治理。
1).不断提高各种置换比例,加快产能置换
2016
年
7
月
23
日,关于实施减量置换严控煤炭新增产能有关事项的通知
(
发改能源〔
2016
〕
1602
号)
)
,置换产能的首份文件,量化了产能置换比例,鼓励提前退出。并提出今后结合煤炭去产能工作进度和市场供需变化等情况,适时调整完善产能置换政策,统筹研究确定产能置换比例。
2017
年
4
月
5
日,关于进一步加快建设煤矿产能置换工作的通知
(
发改能源〔
2017
〕
609
号)
)
,提高跨省置换,兼并重组等的产能置换比例。
2017
年
8
月
24
日,关于明确煤炭产能置换和生产能力核定工作中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办运行〔
2017
〕
1448
号)
)
,提高不要奖补资金产能置换比例。
2).
引入产能交易平台
煤炭市场引入了减量置换指标交易平台,不过只有河北、四川、甘肃等少数地区进行了集中交易,目前的产能置换指标不够用,另外,指标的价格并不便宜,大概在
181
元
/
吨的水平,增加煤炭投资
20%
。有煤炭专家指出,要尽快增加有效煤炭产能,放弃产能置换或许是根本之策。
3).加快在建产能释放
煤炭行业有大量的在建产能。
2017
年底统计在建产能
10
亿吨,占在产煤矿的比例
31%
,其中已经联合试运转产能
3.6
亿吨。要彻底结局供改之后的煤价大涨问题,需要大量释放产能以改善供求关系。我们预计十三五期间总共投产大约
9
亿吨。
对于沿海港口
5500
大卡的煤价,目前划分有好多种,为了方便分析,我们把它分为三类:现货煤价、长协煤价、环渤海指数煤价,
现货煤价
:就是我们平常跟踪的煤价,每天都有公布价格。业内一般参照秦港
5500
大卡动力煤价格。
长协煤价
:目前以基准价
535+
浮动价为定价机制,浮动价为(环渤海指数价格
-535
)
/2
,简单的说就是超出
535
的部分仅按
50%
定价。有的可能还参照其他价格指数,不过定价机制一样。年度长协采取月度定价模式,一般取上月末最后一期的环渤海价格作为调整参数。
环渤海指数价格:
以现货价格和长协价格加权计算得出。环渤海价格指数是周均价(周三至下周二的最高价和最低价的均价),每周公布一次,而现货是时点价。相当于股价的日
K
线和五日均线的差别。
这里面涉及两个重要因素,一方面是环渤海价格被平滑了两次,长协
=
基准价
+
环渤海价格与长协基准价之差除以
2
,长协含了环渤海价格指数,但被除以
2
平滑了波动,供改以来长协比现货平均低约
70
元
/
吨;另一方面,环渤海价格又是现货和长协加权计算得出,其权重影响环渤海价格指数,环渤海价格又被现货和长协的权重所平滑。
环渤海动力煤价格在
2016
年底之前与秦港
5500
大卡现货煤价走势基本无差异。
2016
年
10
月
27
日,发改委召集研究加快推进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工作,力推长协。此后,环渤海价格指数包含了长协,此价格与秦港现货出现了较大的差异。
2017
年
11
月
10
日发改委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推进
2018
年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履行工作的通知》中央和各省区市及其他规模以上煤炭、发电企业集团签订的中长期合同数量,
应达到自有资源量或采购量的
75%
以上,
供需双方应继续参照上年度“基准价
+
浮动价”的办法协商确定定价机制。基准价由双方根据市场供需情况协商确定,对协商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仍按不高于
2017
年度水平执行。
这涉及到两个方面,长协占比
75%
以上和长协定价是基准
+
浮动。但是实际运行中,长协占比波动较大,如果现货远远高于长协,下游企业将大量采购长协,低价格的长协占比大幅度提升,也就是说现货与环渤海正价差越大,长协占比越高。目前测算长协占比达到
84%。
环渤海价格指数的波动率远远低于现货。供改以来,环渤海价格指数最高
607
元
/
吨,而现货最高达到
765
元
/
吨。环渤海价格指数被长协和权重和谐了。
我们做了环渤海价格与现货和长协权重的敏感性分析,
-
如果长协权重维持最低占比
75%
,则可容忍的现货价格为
625
元
/
吨。
-
如果长协权重维持目前的
85%
,则可容忍的现货价格可达
650
元
/
吨。
-
如果长协权重提高到
90%
,则可容忍的现货价格可达
750
元
/
吨。
政府对价格的监控的文件主要两个,一个是
2016
年
9
月
8
日的三级响应,一个是
2017
年
1
月
11
日的三大区域,
三级响应里面明确提到是环渤海动力煤价格,但已经失效了。
三大区域里面只是提及动力煤价格,甚至连是否港口都未提及,似乎是不太严谨的一份关于价格的政府文件。因此现在引起争议也就是三大区域的价格区间是指现货价格呢,还是环渤海价格,市场理解不同。加之近期媒体刊发文章:绿色区间价格既包含了长协价格,也包含了现货价格。
我们的理解:环渤海价格实际上就是包含了长协和现货价格的价格(目前长协现货比例分别为
85
:
15
)。它是市场成交的真实平均价格,也就是政府只需要关注环渤海价格就可以了。
现货价格目前只占
15%
,不必分开关注长协和现货价格,不必强求两者都在绿色区间。而且煤炭年内淡旺季正常波动,政府更不应该去干预淡旺季价格波动。
环渤海价格大部分时间处于蓝色区域
570-600
(对应措施是加强市场监测,关注生产和价格变化情况,
适时采取必要的引导措施
),采取引导措施即可。而位于红色区域
600
以上的时间很少(启动平抑煤炭价格异常波动的响应机制)。
在抄底煤炭股系列专题
1-4
里面详细分析了行业的供求情况,这里仅给出前期的研究结论。煤炭行业三大特征:小缺口煤价维持高位,淡季均衡旺季缺口,低库存易涨难跌。预计港口
5500
大卡动力煤价格合理波动区间:
535-725
,低库存使得煤价区间上移大约
5%。
我们认为,在进口回归到正常状态下,低库存使得港口现货煤价在淡季大约比
535
元
/
吨高
5%
左右,即前期的
564
元
/
吨基本上是煤价的底部。后面
7-8
月份旺季煤价继续看涨至我们预测的高点
725
元
/
吨以上。
-
夏天和冬天是煤炭的旺季,旺季月度煤炭消费量比全年月度均值高
3-5%
,淡季月度煤炭消费量比全年月度均值
1.5%。
-
小缺口叠加淡旺季,
淡季煤炭行业回到供求均衡,旺季大约存在
5
个点左右的缺口。我们测算供求均衡煤价
535
元
/
吨,即发改委最想要的价格:吨煤净利
50
元
ROE10%
,
5
个点的缺口煤价应该涨到火电亏损现金流即
725
元
/
吨。
煤价合理波动区间
535-725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