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招商煤炭
交流观点,传播思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唐史主任司马迁  ·  这次看固态,核心词汇要调整为凝聚态。不用猜也 ... ·  19 小时前  
钟正生经济分析  ·  中国经济高频观察(2025年2月第1周):节 ... ·  3 天前  
投资眼老A  ·  重大新闻! ·  3 天前  
固收彬法  ·  高频|地产成交强于去年,开复工进度偏慢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招商煤炭

招商煤炭|抄底煤炭股系列专题之五——紧跟旺季的控煤价(2018-05-31)

招商煤炭  · 公众号  · 股市  · 2018-06-23 22:10

正文

摘    要

后面紧跟 7-8 月份旺季的控煤价估计难以达到理想效果,行业小缺口、淡旺季、低库存决定煤价高位,目前淡季煤价提前见底,煤炭指数 估值 处于底部,宏观政策底部,三底叠加。我们预计煤炭股票上涨空间约 70% 继续抄底煤炭股,推荐两类股票:有注入预期的山西股票,山煤国际、阳泉煤业、潞安环能、山西焦化、西山煤电。业绩好估值低的大白马:陕西煤业、兖州煤业、中国神华

供改煤价大涨后一直控煤价: 供改推动煤价过度上涨,煤炭行业步入到高盈利,但同时带来了煤炭上下游之间的矛盾,政府转而压制煤价。主要措施是短期控煤价,长期增供给。短期控煤价方面主要是两大政策:失效的三级响应机制和不断被突破的绿色区域,执行层面就是直接划线止涨。从三次给出明确目标价后煤价的走势来看, 2017 6 月在 589 元限价,没有限制住,因为 6 月后紧跟夏天旺季; 2018 2 月在最高价附近 745 元限价限制住了,因为冬天旺季结束了,即使不限煤价也往下走;此次在 652 元左右限价,后面紧跟 7-8 月份旺季,估计难以达到理想效果。长期增供给:目前煤炭行业有大量的在建产能, 2017 年底统计在建产能 10 亿吨,占在产煤矿的比例 31%

行业小缺口、淡旺季、低库存决定煤价高位 :在抄底煤炭股系列专题 1-4 里面详细分析了行业的供求情况,假设在建产能充分释放约 9 亿吨,关闭煤矿 8 亿吨,行业仍有小缺口,加之淡旺季,低库存,我们预计港口 5500 大卡动力煤价维持高位: 535-725 。前期的 564 / 吨基本上是煤价的底部。后面 7-8 月份旺季可能继续涨至预测的高点 725 / 吨以上。

政府监控的价格应该是环渤海价格: 现货价格目前只占 15% ,环渤海价格大部分时间处于蓝色区域 570-600 (措施是加强市场监测, 适时采取必要的引导措施 ),而位于红色区域 600 以上的时间很少(启动平抑煤价的响应机制)。

继续抄底煤炭股,推荐两类股票。 淡季煤价提前见底,煤炭指数和估值处于底部,宏观政策处于底部,三底叠加,莫等无花。我们认为煤价 30% 上涨股票 70% 的上涨,推荐两类股票:有注入预期的山西股票,山煤国际、阳泉煤业、潞安环能、山西焦化、西山煤电。业绩好估值低的大白马:陕西煤业、兖州煤业、中国神华。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不好煤炭需求低于预期

一、供改煤价大涨后一直控煤价

1

供改后煤价大涨

煤炭协会公布 2015 年煤炭在产产能 42 亿吨,在建产能 15 亿吨,总计产能 57 亿吨,当年产量 37.5 亿吨,在产产能利用率为 89% 2014-15 年煤价暴跌,煤炭全行业亏损!这么高的产能利用率而行业活不下去,跟行业大量超产有关,如果考虑行业平均超产 20% ,则 2015 行业产能利用率降低为 74%

2016 2 月国务院 7 号文开始的供给侧改革,其主要措施:

煤炭行业限产 16% 6.5 亿吨,实际影响 36% 14 亿吨 :从 330 天下降到 276 天,限产幅度 16% 减少产能大约 6.5 亿吨,从 2016 4 月份山西开始, 5 月份推向全国。但是实际影响产能 16%+20% (超产), 9 月份后虽然解除但全行业 20% 的超产基本得以治理。

十三五期间关闭退出产能 8 亿吨 2016-2017 年关闭产能 2.9 亿吨和 1.8 亿吨( 2017 年关闭产能数据分歧较大,发改委 2.5 亿吨,煤监局 1.8 亿吨,其他说法 1.5 亿吨以上,我们采用中间数据 1.8 亿吨), 2018 年计划关闭 1.5 亿吨。

在供给侧的大力推进之下,加之需求由负转正,煤价从供改前的低点 345 / 吨大幅上涨至 11 月份的 741 / 吨,上涨幅度 115%。

2

短期控煤价、长期增供给

供改推动煤价过度上涨,煤炭行业步入到高盈利,但同时带来了煤炭上下游之间的矛盾,政府转而压制煤价。主要措施是短期控煤价,长期增供给

短期控煤价

短期控煤价方面主要是两大政策:失效的三级响应机制和不断被突破的三大区域,执行层面就是直接划线止涨。

2016 9 月引入三级响应机制,环渤海指数 460 以上就开始控煤价,后煤价大幅上涨后该文件失效。 2017 1 月,发改委组织煤炭及下游签订价格备忘录:价格分为三大区域,绿色区域是 500-570 元,属于正常区域,超出这个范围的其他区域政府都将介入干预。实际运行结果是大部分时间煤价位于蓝色区域。

对于具体煤价的控制, 2017 年控制了一次, 2018 年尤其控制较紧,可以说有三次了。

2017 6 26 日,发改委提出:动力煤成交价格不得超过 570 / 吨的绿色空间上限。如超过上限,企业再有涨价行为,必须提前 3-5 天与国家发改委沟通,否则,发改委将约谈相关责任企业。而为保证协议价的履行,神华、中煤等煤炭龙头企业也将暂停现货煤炭的销售。

2018 2 5 日要求煤企和电企不要销售和采购超过 750 / 吨( 5500 大卡港口下水煤;

2018 4 28 日国家发改委召开会议,目前煤炭优质产能释放良好,加之还有产能储备,有关部门对价格稳定较有把握,目前不会强制限价,但仍希望动力煤价尽快回归合理区间;

2018 5 21 日发改委召开会议要求神华、中煤等主要煤企带头把 5500 大卡的月度长协价格降到绿色区间 570 / 吨以内。

从三次给出明确目标价后煤价的走势来看, 2017 6 月在 589 元限价,没有限制住, 2018 2 月在最高价附近 745 元限价限制住了,此次在 652 元左右限价,能否限制住呢? 2017 6 月后紧跟旺季,所以限不住煤价, 2018 2 月旺季结束了,即使不限煤价也往下走,所以限住了,此次呢,后面紧跟 7-8 月份旺季,估计难以限制住煤价。

长期增供给

2016 9 月后生产天数从 276 天恢复到 330 天。

煤炭行业限产从 330 天下降到 276 天,限产减少产能大约 6.5 亿吨,限产幅度高达 16% ,从 2016 4 月份山西开始, 5 月份推向全国,执行半年之后到 9 月份逐步恢复 330 天生产,反向增加产能 6.5 亿吨。不过经此一役,全行业 20% 的超产基本得以治理。

  • 加快在建产能释放

1).不断提高各种置换比例,加快产能置换

2016 7 23 日,关于实施减量置换严控煤炭新增产能有关事项的通知 ( 发改能源〔 2016 1602 号) ) ,置换产能的首份文件,量化了产能置换比例,鼓励提前退出。并提出今后结合煤炭去产能工作进度和市场供需变化等情况,适时调整完善产能置换政策,统筹研究确定产能置换比例。

2017 4 5 日,关于进一步加快建设煤矿产能置换工作的通知 ( 发改能源〔 2017 609 号) ) ,提高跨省置换,兼并重组等的产能置换比例。

2017 8 24 日,关于明确煤炭产能置换和生产能力核定工作中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办运行〔 2017 1448 号) ) ,提高不要奖补资金产能置换比例。

2). 引入产能交易平台

煤炭市场引入了减量置换指标交易平台,不过只有河北、四川、甘肃等少数地区进行了集中交易,目前的产能置换指标不够用,另外,指标的价格并不便宜,大概在 181 / 吨的水平,增加煤炭投资 20% 。有煤炭专家指出,要尽快增加有效煤炭产能,放弃产能置换或许是根本之策。

3).加快在建产能释放

煤炭行业有大量的在建产能。 2017 年底统计在建产能 10 亿吨,占在产煤矿的比例 31% ,其中已经联合试运转产能 3.6 亿吨。要彻底结局供改之后的煤价大涨问题,需要大量释放产能以改善供求关系。我们预计十三五期间总共投产大约 9 亿吨。

二、政府控价:现货、长协、环渤海指数价格?

1

环渤海价格是被平滑两次的价格

对于沿海港口 5500 大卡的煤价,目前划分有好多种,为了方便分析,我们把它分为三类:现货煤价、长协煤价、环渤海指数煤价,

现货煤价 :就是我们平常跟踪的煤价,每天都有公布价格。业内一般参照秦港 5500 大卡动力煤价格。

长协煤价 :目前以基准价 535+ 浮动价为定价机制,浮动价为(环渤海指数价格 -535 /2 ,简单的说就是超出 535 的部分仅按 50% 定价。有的可能还参照其他价格指数,不过定价机制一样。年度长协采取月度定价模式,一般取上月末最后一期的环渤海价格作为调整参数。

环渤海指数价格: 以现货价格和长协价格加权计算得出。环渤海价格指数是周均价(周三至下周二的最高价和最低价的均价),每周公布一次,而现货是时点价。相当于股价的日 K 线和五日均线的差别。

这里面涉及两个重要因素,一方面是环渤海价格被平滑了两次,长协 = 基准价 + 环渤海价格与长协基准价之差除以 2 ,长协含了环渤海价格指数,但被除以 2 平滑了波动,供改以来长协比现货平均低约 70 / 吨;另一方面,环渤海价格又是现货和长协加权计算得出,其权重影响环渤海价格指数,环渤海价格又被现货和长协的权重所平滑。

环渤海动力煤价格在 2016 年底之前与秦港 5500 大卡现货煤价走势基本无差异。 2016 10 27 日,发改委召集研究加快推进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工作,力推长协。此后,环渤海价格指数包含了长协,此价格与秦港现货出现了较大的差异。

2017 11 10 日发改委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推进 2018 年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履行工作的通知》中央和各省区市及其他规模以上煤炭、发电企业集团签订的中长期合同数量, 应达到自有资源量或采购量的 75% 以上, 供需双方应继续参照上年度“基准价 + 浮动价”的办法协商确定定价机制。基准价由双方根据市场供需情况协商确定,对协商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仍按不高于 2017 年度水平执行。

这涉及到两个方面,长协占比 75% 以上和长协定价是基准 + 浮动。但是实际运行中,长协占比波动较大,如果现货远远高于长协,下游企业将大量采购长协,低价格的长协占比大幅度提升,也就是说现货与环渤海正价差越大,长协占比越高。目前测算长协占比达到 84%。

环渤海价格指数的波动率远远低于现货。供改以来,环渤海价格指数最高 607 / 吨,而现货最高达到 765 / 吨。环渤海价格指数被长协和权重和谐了。

我们做了环渤海价格与现货和长协权重的敏感性分析,

  • 如果长协权重维持最低占比 75% ,则可容忍的现货价格为 625 / 吨。

  • 如果长协权重维持目前的 85% ,则可容忍的现货价格可达 650 / 吨。

  • 如果长协权重提高到 90% ,则可容忍的现货价格可达 750 / 吨。

2

政府监控的价格应该是环渤海价格

政府对价格的监控的文件主要两个,一个是 2016 9 8 日的三级响应,一个是 2017 1 11 日的三大区域,

三级响应里面明确提到是环渤海动力煤价格,但已经失效了。

三大区域里面只是提及动力煤价格,甚至连是否港口都未提及,似乎是不太严谨的一份关于价格的政府文件。因此现在引起争议也就是三大区域的价格区间是指现货价格呢,还是环渤海价格,市场理解不同。加之近期媒体刊发文章:绿色区间价格既包含了长协价格,也包含了现货价格。

我们的理解:环渤海价格实际上就是包含了长协和现货价格的价格(目前长协现货比例分别为 85 15 )。它是市场成交的真实平均价格,也就是政府只需要关注环渤海价格就可以了。

现货价格目前只占 15% ,不必分开关注长协和现货价格,不必强求两者都在绿色区间。而且煤炭年内淡旺季正常波动,政府更不应该去干预淡旺季价格波动。

环渤海价格大部分时间处于蓝色区域 570-600 (对应措施是加强市场监测,关注生产和价格变化情况, 适时采取必要的引导措施 ),采取引导措施即可。而位于红色区域 600 以上的时间很少(启动平抑煤炭价格异常波动的响应机制)。

三、行业小缺口、淡旺季、低库存决定煤价高位

在抄底煤炭股系列专题 1-4 里面详细分析了行业的供求情况,这里仅给出前期的研究结论。煤炭行业三大特征:小缺口煤价维持高位,淡季均衡旺季缺口,低库存易涨难跌。预计港口 5500 大卡动力煤价格合理波动区间: 535-725 ,低库存使得煤价区间上移大约 5%。

我们认为,在进口回归到正常状态下,低库存使得港口现货煤价在淡季大约比 535 / 吨高 5% 左右,即前期的 564 / 吨基本上是煤价的底部。后面 7-8 月份旺季煤价继续看涨至我们预测的高点 725 / 吨以上。

  • 在供改的推动下,煤炭行业每年存在 1.5% 大约 5000 万吨的小缺口。

  • 夏天和冬天是煤炭的旺季,旺季月度煤炭消费量比全年月度均值高 3-5% ,淡季月度煤炭消费量比全年月度均值 1.5%。

  • 小缺口叠加淡旺季, 淡季煤炭行业回到供求均衡,旺季大约存在 5 个点左右的缺口。我们测算供求均衡煤价 535 / 吨,即发改委最想要的价格:吨煤净利 50 ROE10% 5 个点的缺口煤价应该涨到火电亏损现金流即 725 / 吨。 煤价合理波动区间 535-725 元。

  • 由于目前库存处于历史低位,煤价的波动区间会超越上限,回调时候到不了供求均衡煤价 。大约低库存影响煤价 5% 左右,即上限 725+5% 30 ,下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