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共享经济”火了,由此带动了好多行业开启了“共享模式”,共享单车就是这其中的佼佼者。
在共享单车运营初期,热点地区单车数量少,供求失衡、使用效率低是无法避免的一个难题,在当前技术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就必然要使用最原始的办法——人工体力劳动。
今天小编亲特地去海淀黄庄和中关村地铁站附近对ofo和摩拜中最基础的单车运营者们进行了一次调研,体验了一天共享单车最基础的搬车工作,了解到了一些大家平时看不到的一些“秘密”,现在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在这些职位上工作人们的工作内容和折射出来的共享单车在运营上遇到的一些问题。
三月的初期是冬天的尾巴,恰逢昨日的北京又刚撒过一场小雨,所以让今天的人们感受到了少许的寒意,却依然挡不住人们努力工作的热情。
ofo运维人员
搬运工、找车人、维修员
ofo是所有共享单车运营者中对基础运维工作人员需求量最大的企业,因为ofo不仅需要搬运工、还需要同等数量的找车人和维修员,这三类人员往往是围绕在一个单车修理点中共同工作的,所以有必要放在一起讲。
很幸运的是,我出了地铁口刚走到旁边的共享单车投放点门就看到了一位拉着小黄车的搬运工师傅开着他的电动三轮车向我徐徐驶来。
每天跑8趟、一次装20辆车、损坏率20%
这位搬运工师傅姓李,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工作了半年多的时间了。当我表明来意后,李师傅很随意的就和我攀谈起来了,据他所说,他经常会碰到一些人对他的询问,也就屡见不鲜了。
在李师傅刚把三轮车停到投放点的时候,旁边立刻就聚集了很多等待取车的人。
李师傅每次卸车前都要拍一次照上传到公司后台,作为工作记录。在和李师傅边卸车边聊天的过程中,李师傅告诉我,他一个人负责了海淀黄庄地铁口所有ofo单车的搬运和投放,他的主要工作职责就是负责将海淀黄庄地铁站附近所有容易产生单车聚集、利用率低的写字楼下那些上班人员骑过去的单车再搬运到地铁站前供人们使用。
在短短不到十五分钟的卸车时间里,李师傅刚刚拉来的20辆单车就被骑走的仅剩这4辆了。“每天我至少要往地铁站这边送8趟车,每次装车20辆,可还是不够用”,李师傅无奈的说着。征得李师傅同意,我和他又踏上了一次在海淀黄庄地铁站周边的寻车“旅程”。
在寻车的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被上班人员的摩托车挤到角落不容易取出的共享单车,加大了李师傅的工作难度。在李师傅收集散落车辆的时候,我发现他从座椅下拿出了钳子、改锥、打气筒等工具,它不仅要做车辆的搜集投放,还要做一些轻微的修理工作。在我的观察和李师傅告诉我的数据中得出了一个一致的数据,ofo的单车损伤率达到了20%。在路边搜集的20辆车中就会有4辆发现各种各样影响骑行体验的毛病,很多例如歪把、少气、座歪、车轮护罩凹陷等各种各样的损伤,这些毛病他在搬车过程中就能完成修复。
路边的单车就这样被标准化的装上了三轮车,直到装满20辆,就要开始新一轮的投放。“我是主要负责搬车的;还有一个专门负责找坏车的人员,我俩上班时间不同,我上午八点到下午五点,那个找坏车的上午十一点到晚上八点,它主要负责收集坏车”
每天修理100辆车
有人负责搜集坏车就要有人修理,在ofo高达20%损伤率的情况下,被破坏到不能骑行的车辆也不在少数。快到中午吃饭的时候了,李师傅带着在路边搜集到的两辆被拆了锁的单车回到了位于中关村地铁站旁的维修点。
说是一个维修点,其实就是地铁站旁的自行车停车场,被ofo更加充分的使用了。据这里的维修人员介绍,整个中关村区域有两个像这样的ofo维修点,每个维修点有3个人进行专门的维修工作,平均每人每天要修复30多辆车,也就是说仅仅是整个中关村区域每天需要维修的不能正常使用的车辆就达到了200多辆。这还不包括李师傅修复的那些小毛病的车辆。
这些就是一个维修点的师傅们每天要维修的车辆,在这修好的每一辆车又会被投放到地铁口供人们使用。ofo的损坏率是业界公认最高的,因为ofo的车辆结构简单、轻便易搬运、机械锁等特征导致了一些不道德的人员对其造成了大量的破坏。
在等待维修的车辆中我发现了这样一辆“特别”车辆,有人刮掉了这辆车的车牌号,然后就有人在车上写下了这句话告诉人们这辆车的车牌号是多少,真不知道这是一种善意还是一种破坏,让人哭笑不得。
摩拜“摆度人”
到了午饭时间,我也结束了对ofo搬运师傅的拜访,为了让我了解的信息更加全面,也为了让信息得到验证,我找到了在中关村地铁站附近工作的摩拜的搬运工师傅们。
与ofo对单车搬运工这个职务称呼不同的是,摩拜对这份工作的称呼似乎更为高大上,摩拜内部称呼这份工作为“摆度员”,顾名思义,就是摆放调度的意思。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摩拜“摆度人”与ofo维护员的不同,我也跟上了一位刘师傅体验了摩拜的搬运工作。
摩拜刘师傅告诉我说,与ofo不同的是,由于摩拜单车的重量更重,每辆车能够达到40斤至60斤左右,ofo每辆车只有26斤,所以ofo每趟三轮车能叠放20辆单车,而同样的三轮车只能装10辆摩拜单车。为了达到和ofo同样的投放标准,摩拜为每个地铁站口配备了两名“摆度人”,并且摩拜没有配备和他们一起工作的寻车员和维修工。
问到损坏率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摩拜每搬运160辆车,只有3辆需要维修,损坏率只有2%左右,而ofo那边的损坏率能达到20%左右。我们摩拜的车全是自己造的,成本高质量好,ofo都是代工厂的普通单车,科技含量不高”。刘师傅这样明确的告诉我,这样的数据也与我在ofo师傅那得到的数据基本吻合。所以刘师傅并不需要随身配备打气筒、钳子、改锥等维修工具。“只要有了损坏车辆,公司会通过定位系统直接派人来取走,拉到大兴的统一维修点去修”。
与ofo相同的是,摩拜的“摆度人”也是每天至少要往地铁站附近搬运8趟单车,每次卸车前要进行拍照上传报告,工作时间从上午八点到下午五点,没有固定的休息地点和吃饭地点,三轮电动车每天要放到固定的地方进行充电,每周可以休息一天,工资不到5000元。陪着他们一起工作的还有一名“监职”,每个地铁站配备一名,监督搬运工师傅的工作和负责发现单车集中点通知搬运工师傅进行调度,每个小时上传一张照片,有着同样的工作时间和待遇。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发现:
1、ofo和摩拜在大部分上、下班热点地铁站周边都配备两名搬运工师傅,只不过ofo的两名师傅职务有分工:一个调度车辆、一个寻找坏车。按照全北京目前大概300个的上、下班热点地铁站、每位“摆渡人”的工资5000元的标准来算,ofo和摩拜的运营方每个月要支出300万的工资费用,全年就要3600万。按照ofo官方披露的每50辆车配备1名线下运维人员计算,ofo已经在北京投放了近4万辆车左右,需要800名左右的运维人员,两种不同的算法最终结果也是相去不远了。而遗憾的是,热点区域的供求问题仍然未能得到充分解决,出现不少用户吐槽“上班地铁站附近没车,下班公司边上没车”的尴尬局面。
2、与摩拜不同的是,ofo的损坏率较高,需要尽快维修再次投入使用,所以仅在中关村这种热点街道就配备了两个维修站,每个维修站配备三名维修工,工资待遇和搬运工师傅相同,按照北京地区30个热点街道数量来算的话,每个街道两个维修点,每个维修点三名维修工,每月工资5000元,每个月就需要90万的工资支出,这还不包括场地的租用和维修材料的使用费用,尽管摩拜也需要进行车辆的维修,但是摩拜进行统一维修管理,人员数量相对极少,所以在这一方面的支出上,ofo的压力资金压力要远大于摩拜。
这仅仅是共享单车运营方在北京地区需要的搬运和维修人工和成本,在ofo投放量已经超过100万辆,摩拜投放量超过80万辆,并且已经走出国门在国外运营的大背景下,人工需求的急剧增长也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但是在运营方看来,这或许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
这是两个普通的案例,却让我们看到了几乎完整的“搬运工”的每日工作和生活,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工作的不容易,然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却往往是下面这些人的所作所为。
薅共享单车羊毛从业者
共享单车火了,由于它无桩的特性,系统还不完善,让不法分子们有了可乘之机。薅羊毛者大有人在,且方法各不相同。
随着ofo投放车辆的持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盯上了小黄车的缺陷,他们不仅在网上共享车牌号和密码,企图免费用车,还将这些共享数据开发成共享平台、APP,甚至利用此来牟利。目前网络上的ofo密码共享群的盈利模式不尽相同。
非营利性质:
群内成员可以自由上传和查询大家共同建立的数据库,尽管这种群内数据量较小,但是在局部区域内的数据较为集中,对于上班一族而言还是很容易查询到密码的。
缴费入群,永久使用:
通过缴纳2元到5元不等的入群费,就可以随时查询你想要的单车密码,不过此类群质量参差不齐,欺骗成分较多,被骗者也不在少数。
免费入群,单次查询5毛:
此类群由于可以给相关从业人员带来持续性收入,所以也是目前最火的一种密码共享模式,本来使用费一小时一元的共享单车,在这个群里只需要5毛钱就可以随意骑。笔者就经常在地铁口附近见到此类人员,在见到有ofo的骑行者过来之后要求不要锁车以便他们记下密码。
对于很多机械锁的共享单车运营者而言,小学生现在成了他们的“心头大患”,因为最近在小学生圈里流传着这样个开锁“秘籍”,仅仅需要5秒钟就可以在不需要任何外界工具的帮助下就可以让一辆共享单车开锁。
其实窍门并不复杂,这些按数字的键盘锁的密码都是不变的,反复使用过后,那些经常按的数字就会有松动,这时候只要按动开锁开关,上面的数字就会颤动,虽然很细微,但只要仔细观察,4个密码数字还是很好辨认。
除了以上两种“薅共享单车羊毛”的行为外,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损坏共享单车正常运营的行为,比如说很多共享单车的零件是与普通单车相同且和普通单车适配的,很多地方的二手单车运营者会故意损坏共享单车拿取零件。
共享单车的出现为大家的出行,特别是给在外务工人员和被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困扰的人们提供了极大方便,但是在行业利益和个别道德观念不强人群的破坏下,给共享单车的运营者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也为大家的出行造成了不便。
希望在未来有关部门可以尽快出台相关规定,运营方加强在单车技术上的改进,个别损坏单车的人员可以意识到自身行为的错误。世界如此美好,又何必互相伤害呢?
End.
作者:张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