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上一段感情经历过这样的阶段:
一起吃饭不会觉得香,看电影不会想要靠在一起,倾诉欲最浓的时候,也是说上几句就谁都不接话了。尽管如此,还是会努力为对方提供情绪价值,生病也要表现出足够的关心。
似乎甜蜜和幸福没那么重要,只要能互相照顾,就足以维持生活的热度。
朋友说,你俩怎么谈个恋爱这么将就呢。
我没有反驳,因为这种温温吞吞地凑合在我的认知里,是最安全的选择。
是啊,我太容易将就了。
小时候过生日,爸妈明明答应我去游乐园,可如果他们想爽约,就会给我几块钱让我买点零食作为补偿。
我也会顺从地接受次选项,然后试图安慰自己,总比什么都没有强。
后来高考填志愿,我选了他们说的那种 " 好找工作 " 的专业,于是在一节节提不起兴趣的课堂里,度过了漫长的四年。
我会买
9
块
9
的平替,留下不合尺码的衣服,会把宽宽的脚面挤进一双窄口的鞋子,就像我一直过得那种人生。
我总是跟自己说,恋爱可能跟谁谈都一样,以此抵掉在感情中的不快乐,哪怕对方做了伤害我的事儿,我也会下意识去想他的好来原谅当下的坏。
那天,在数不清多次看到父母的争吵后,我终于鼓起勇气问我妈,人是不是要跟自己真正喜欢的人结婚。
我妈笑我,她说等你年龄到了就不会这么想了,喜欢不能当饭吃,日子过到最后就是鸡零狗碎地凑合。
就是在那个瞬间,我一下子意识到,将就会给我的生活带来多么颠覆性的恶果,不是选错路嫁错人,而是在日复一日地自我说服之后,连我们自己都开始相信自己的人生只配如此。
这个世界特别残酷,它不会因为你将就就善待你。
相反,它会因为你没有主动抓住自己想要的东西,于是把最坏的边角料塞给你。
如同忍过一次委屈,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迫于周遭的压力而选择结婚,就会在某个时刻承担不经考验的代价。
如果你已经发现了问题,却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凑合,那么往后几十年,也只能对着一张毫无感觉的脸,过着彼此相厌的余生。
其实将就的代价比我们想得更重,它根本不是一双穿上两年就能扔掉的鞋子,也不只是在你的脚上留下一点小小的疤痕。
它会使你习惯性地忍让,欺负你一次次的后退,最后让那些更好的生活,更好的人,逐渐消失在你的未来。
就像有段话说得那样: " 我们一直觉得妥协一些,将就一些就可以得到幸福,但当你的底线放得越低,你得到的就是更低的那个结果 " 。
分手之后,我给自己的生活进行了 " 大扫除 " 。
过期的口红,不合时宜的裙子,还有总共没穿过几次的高跟鞋,我都狠心丢掉了。
我开始点自己想吃的东西,拒绝不愿意去的社交,不再用 " 算了 " " 差不多就行 " 这样的话安慰自己。
当我妈责备我,为什么好好的对象非要闹黄的时候,我会认真告诉她,人生太长了,我想要
30
岁可以和爱的人去看喜欢的海,
50
岁了还能有说有笑地走一起走回家。
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在以后有了自己的小孩时,问心无愧地教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