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纸上建筑
有趣的时事评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CHINADAILY  ·  谷爱凌因伤退出亚冬会比赛 ·  2 天前  
孙立平社会观察  ·  孙立平:中国房地产,走的不是周期性波动,而是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纸上建筑

综艺别再“娱乐至死”

纸上建筑  · 公众号  · 时评  · 2019-11-28 11:21

正文

正如大张伟老师所抨击的,不知从何时起,国内综艺兴起了 “不务正业”的风潮,演员不演戏了,歌手不唱歌了,大家全被抓来搞真人秀,全都是与本业无关的跨界秀,柔和一点的做饭做菜,晒晒儿子帅不帅,女儿乖不乖,激烈的则是疾走、探险、跳水、对抗,乃至各种高难高危项目,而后者日趋愈演愈烈之势。

这样的节目也确实能抓一部分眼球。多数正常的观众,是看演员表演、听歌手唱歌,欣赏的都是艺人最擅长也最完美的一面。然而也有越来越多的追星族,把欣赏变成了占有的想象,对艺人本人而不是作品倾注了大量感情,迫切想要了解明星偶像的每一个细节,乃至私生活等等。这种节目就是迎合这种窥私心理,把艺人的另一面展示出来,他们的窘迫、悲伤、辛苦、流泪、流汗,通过精心设计的高强度挑战、以及组队组 CP、男女搭配等手法来模拟一个真人生活的想象,以增强粉丝的代入感体验。

国外也有真人秀,但是相对来说更注重专业性,会请到各个领域的大神来完成对应挑战,而不是只看娱乐圈明星的热度,赶鸭子上架让他们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譬如外国是让贝爷这样的专业选手去荒野求生,而我国热播的类似节目居然请一票演艺明星来搞户外生存,甚至还有未成年人,让他们去生吞活剥、上山下水,风险可想而知。

当然,用真正的技术创造热度,很难,很慢,而借现成的明星来带热度,无疑是收视率捷径。所以,专业选手有技能没名气,行也不行;明星有名气管你有没有技能,不行也行。像高空速降、攀爬大楼、穿越障碍这种挑战,对消防战士不值一提,但对普通人就是玩命。只可惜,消防演习的收视率远远比不上明星玩命,国内电视台不约而同地采用了效益最大化风险也最大化的方案。

明星也是有数的,两岸三地的明星全加一起,转来转去就是那么些人,光凭明星脸和做饭带娃能够激发的收视欲已经不足,各卫视在提升游戏刺激度方面动起了脑筋,开始是开开车、跑跑步、问问路,到了后来就是分组对抗,撕名牌跟搏斗已经很接近了,最后终于转向了各种令人揪心的高危高强度项目。

从跳舞到跳水,从跑步到跑酷,从有惊无险的拓展训练,到真正危险的高空项目,从车船代步的极速前进,到了肉身全程的铁人三项 ……终于登峰造极,状况频出。之前已经有人溺水、有人晕倒、有人呕吐、有人受伤,近日终于传出噩耗,浙江卫视《追我吧》摄制过程中,台湾艺人高以翔体力不支倒地,抢救无效离世。无数双热衷于窥视明星流泪流汗的粉丝,终于看到了偶像为此而死亡。

不是每一种窥视需求都要去迎合,也不是每一种迎合都可以不要底线。

以类似项目的强度和危险度,已经远超普通人体能,而在体格方面,明星就是普通人,他们不是运动员,也不是消防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也没有极限运动的经验。

高以翔被推测为心源性猝死,医学专家表示,过度运动可能是猝死的原因。这个过度是相对的过度,不是绝对的极限。别跟奥运冠军比,跟自己比,只要运动量突然超出平时负荷,就有可能造成血管斑块破裂致死,而循序渐进的适量运动并无此危险。而家属也证实,高以翔平素身体健康,从无查出心脏疾病。

所谓的 “意外”有两种情形,一种是过度运动诱发基础病而致死,一种是过度运动本身致死。而后者属于健康人,很多健康人血管中也会有斑块,在正常适量的运动中,它们保持稳定并且有机会自然消融,他们本可以健健康康安度一生。而如果突然的高强度运动引发心脏狂跳、血管猛烈收缩,都可能导致斑块破裂脱落,堵塞心肌血管而猝死。

这并不深奥,属于运动常识,普通人锻炼也需要循序渐进原则,从来不运动,上场就玩命,谁都有可能猝死。没有相应经验和训练的普通人,不应该碰那些高危项目,不应该直接挑战铁人三项。这些明星在上节目之前,是否做好了相应的训练准备?这可能需要数月数年,绝非一日之功,答案大概率是否定的。挣快钱的节目,绝对等不了那么久。而到处转场的明星,也不可能有到位的准备。这种高难挑战,就不应该和这群常常日夜颠倒、体能层次不齐的明星艺人搅合在一起。

娱乐可以,你可以低俗、可以暧昧、可以乱点鸳鸯谱,可以瞎胡编故事,都可以忍,娱乐百花齐放,毕竟俗人也很多。但是安全底线不应该成为娱乐消费的代价,再有钱也不能用来买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