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追奥运会的你
是不是也跟我一样
忙!疯!了!
一会儿:
有点急事 去下游泳馆
追奥运会
家里没有几个电视
真的看不过来
emmm~~但是
这都是:
你喜欢却得不到的
别打
脸
……
虽然奥运会“能打”的学霸
都上交国家了
但是,你可以来医院找啊
这个8月
深圳就为你组了个局
一次过请来
全国医疗界24个领域的高手
要么学历“在线”,硕博连读
要么颜值“能打”,发量喜人
要么看病“一流”,火眼金睛
要么科研“吊打”,病毒难逃
要么人文拉满,暖宝一枚
要么管理在行,头头是道
……
不管你有没有对象
不管你是不是学医
都建议来看看
最起码开开眼界
看看什么叫
神仙打架
高手过招
高质量灵魂
这个局叫
先来说个“瓜”:
这些年,深圳医改一直是面旗帜,精神状态不能说“遥遥领先”,起码是走在全国前列。
最近我发现,这种“精神状态”,竟然能追溯到“打响改革开放第一炮”的蛇口,追溯到80年代初“蛇口之父”袁庚的时代。
当时在蛇口工业区,有人向袁庚打了这么一个“小报告”:
“袁董,据联合医院(如今的前海蛇口自贸区医院)反映, 近几个月来,到医院做
人流手术的打工妹在增多
,有些人刚做完手术,没得到休息,就上班了,又引起一些新的疾病。你看,我们采取怎样的措施,杜绝这种现象发生。”
袁庚做了个手势:
“这没什么。
任何人,即使他有天大的本事,他也无法杜绝这种事情发生。希望大家都来关心女青年,和她们做朋友,帮助她们教育她们, 除了请她们自重、自爱外,还要告诉她们一些生理卫生知识,
请他们注意避孕
。”
在那个
结婚找对象都要“组织批准”的年代
,袁庚对待“未婚先孕”的开明态度,你就想想有多炸裂。
而这种“炸裂”的程度,正是深圳医改的态度。
所以,今年的深圳医院大会,我们真心邀请你来开开眼界。
大会此前已经举办过三届,今年规模再升级:
1个主论坛 + 24个分论坛。
人来了,就别愁没东西看。
在递上大会“菜单”之前,我们先简单上几个“开胃菜”,看看“东道主”深圳近年在医疗上如何卷出“高质量”。
在全国烧伤界,吴军的名字如雷贯耳,他曾是中国“烧伤医学国家队”领队——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分会前任主任委员。
这样的“大佬”,如今在深圳,带领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烧伤科于2022年成为全国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
到了2023年,深圳又新增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骨科、深圳市康宁医院精神科。
深圳的全国临床重点专科总数达到20个,“十四五”以来累计增加6个。
在高水平医院建设上,深圳也形成“7+2”的格局。
“7+2”格局
7家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单位:
深圳市人民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深圳市中医院、深圳市儿童医院
2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
-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
-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
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张政被称为“病毒捕手”。
但他说:
张政是深圳市卫生系统自主培养的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创新争先奖状”获得者。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 张政
他的团队以80、90后为主,研究的要么是近期出现的“新怪”,要么是多年啃不动的“硬骨头”:
近3年来,张政团队承担了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等国家级、省部级、市级项目三十多项。
在2023年度中国医学院校/中国医院科技量值
(STEM)
排行榜中,深圳有2个学科进入所在学科全国排名前10名:
-
市三医院结核病学,全国第4
-
市儿童医院儿科,全国第9
在2019-2023五年总科技量值榜
(ASTEM)
中,深圳有20家医院89个学科跻身“全国百强”。
治病救人,既要力敌,也要
“智取”
。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就是国内智慧医院建设的“显眼包”。
-
包省心:
住院——在全国率先实现住院医保线上支付、电子发票下载;门诊——通过“掌上医院”,让患者享受到全流程“云服务”。
-
包安全:
医院自主研发智能手术分级管理系统、全闭环手术管理系统,手术患者转运交接、安全核查、标本核对、耗材追溯等,实现全过程闭环管理。
-
包精细:
打造基于数据治理的可视化驾驶舱,比如院长驾驶舱、门诊驾驶舱、医务驾驶舱、护理驾驶舱、质控驾驶舱、人力资源驾驶舱、设备管理驾驶舱……
2023年,该院还成为
国内第一家搭载5P算力图像型超算中心的医院
。
关键是,这样的智慧医院,全深圳都在抢着建,真正实现
“信息多跑腿,患者少跑腿”
。
▲
北大深圳医院手术室通过手持终端,实现“闭环管理一码扫入,高危风险一键获取,手术进程一目了然”。
上面3道“开胃菜”只是打底
更多“硬菜”
请看下面这份菜单
8月10日-11日
2024深圳医院大会
绝对的“学术盛宴”
就算听不懂
也可以来尝尝茶歇上的糕点
(bus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