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周艾琳
/第一财经记者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导语
在2018年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第一财经专场“中国的金融开放”期间,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摩根大通中国区CEO梁治文、贝莱德中国股票投资主管朱悦、欧盟委员会金融服务专员杜姆布罗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就中国如何开放市场、外资如何看待中国机遇进行了讨论。第一财经研究院院长杨燕青担任主持。
2018年来,中国金融开放明显加速。一方面,外资正在不断加大对中国金融服务业和资本市场的布局,另一方面,中国也希望通过金融开放来完善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
9月18日,在2018年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第一财经专场“中国的金融开放”期间,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摩根大通中国区CEO梁治文、贝莱德中国股票投资主管朱悦、欧盟委员会金融服务专员杜姆布罗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就中国如何开放市场、外资如何看待中国机遇进行了讨论。第一财经研究院院长杨燕青担任主持。
第一财经研究院院长杨燕青(左一)主持论坛中
随着A股纳入MSCI指数,尽管市场波动,但外资结构性增配A股的趋势不改。截至今年8月末,境外机构在中国国债市场中的占比更是首次达到8%。与此同时,外资金融机构也在加速布局中国,例如摩根大通等打算三年内增持在华合资券商至100%。
“金融开放不是为开而开,而是要解决中国金融体系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比如目前中国金融体系中有些领域效率还不高,市场准入和效率都有待提升。”刘世锦在论坛上表示。
在MSCI宣布将中国A股纳入其全球指数体系近4个月后,近期,富时罗素首席执行官Mark Makepeace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将于本周稍晚或者下周决定是否将A股纳入全球新兴市场基准指数。截至上周,外资对于A股市场仍为净买入。沪港通北上资金累计净流入3.99亿元,深港通北上资金累计净流入3.95亿元,合计流入7.94亿元。
朱悦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今年A股动荡主要还是因为外部因素所致,目前北上资金仍是净流入状态,几年前一直超低配A股的外资有持续结构性增配A股的动力,这一趋势受周期性波动的影响不大,并不会因为短期动荡就逆转。
对于外资投资A股而言,有结构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两方面,前者是指在原先超低配A股的背景下不断增配,而后者则更多指因市场波动或情绪因素而买卖A股。结构性因素是外资配置A股的主因,因此也不容易出现逆转。
“结构性因素一直存在,由于此前外资一直是超低配中国的,中国占全球股票指数仅约3%,即使早前配置的也只是例如腾讯、阿里巴巴这类股票,这类配置其实并不完全反应中国本地经济,更多还是属于互联网板块的配置。但如今外资开始更多关注中国内地资本市场。” 朱悦称。
A股纳入国际指数无疑是中国股市的结构性驱动因素。“随着中国证监会不断与MSCI沟通并改善A股各种机制,纳入可能会加速。每一次纳入并不一定是等比例扩大,未来纳入幅度很可能会更大。”她告诉记者。
梁治文也提及:“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外资占比在2%左右,而在其他发达资本市场,外资参与大概在百分之十几。希望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最终也能达到这样的比例。”
他也认为,中国金融市场近期的开放举措可谓前所未有,“我们看到沪港通、深港通每日额度扩充4倍,此外沪伦通也有望在今年年底推出,我们在与相关政府机构、企业和投资者沟通,希望能参与这方面的合作。”
除了A股市场,明年中国债市也将被纳入国际债券指数。根据中债登与上清所最新公布的8月债券托管数据,境外机构8月单月共增持人民币债券716亿元。分券种来看,单月共增持利率债538亿元,其中增持国债539亿元(首次占比达到8%),减持政金债2亿元,增持同业存单14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