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地理资源期刊网
致力于促进和服务于中国地理科学的创新与发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进出口财税通  ·  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预退税要理清这几个问题! ·  昨天  
Alisha全球出海日记  ·  跨境电商出海破局,高性价比推广服务来袭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地理资源期刊网

佳文推荐|局部收缩背景下深圳都市圈企业更替格局及机制

中国地理资源期刊网  · 公众号  ·  · 2024-04-09 20:30

正文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引用


林思仪, 赵渺希, 王笑涵. 局部收缩背景下深圳都市圈企业更替格局及机制[J]. 资源科学, 2024, 46(2): 262-278. [Lin S Y, Zhao M X, Wang X H. Spatial pattern and mechanism of firm turnover in the Shenzhen Metropolitan Area under partial population shrinkage[J]. Resources Science, 2024, 46(2): 262-278.] DOI: 10.18402/resci.2024.02.03



局部收缩背景下深圳都市圈

企业更替格局及机制

>> 林思仪, 赵渺希, 王笑涵 <<

01

研究亮点

1

基于新熊彼特主义的理论视角,探究科创型都市圈人口收缩与企业更替的格局及特征


2

建立人口收缩地区企业更替的解释模型,归纳都市圈局部收缩的机制动因


3

探索发达都市圈范围内人口收缩型城镇的转型升级、精明发展路径


02

研究背景

在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持续阻滞的国际环境下,应对改革开放前沿地区的城市收缩是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新命题,研究局部收缩下的都市圈企业更替空间格局及影响机制,对未来城市规划向“精明收缩”范式转变、整合优化低效闲置土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 以深圳都市圈为研究区域,以街镇为研究尺度,借助GIS空间分 析、多元回归分析、典型案例分析,识别2010—2020年深圳都市圈发生人口收缩的地区,解析都市圈企业更替时空 格局及驱动机理,归纳都市圈局部收缩的机制动因。


03

研究方法与主要结果

人口收缩程度度量


依据2010—2020年常住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变化量测度街镇人口收缩程度


深圳都市圈外向型城镇化带来的整体增长与局部收缩现象持续存在。 在深圳都市圈中共发现了32个收缩街镇,深圳、东莞、惠州均有分布,人口收缩主要发生在都市圈核心区80 km外的范围,大于都市圈的1小时通勤圈。


图1 深圳都市圈发生人口收缩的街镇分布

企业进入、退出与更替度量


参考 Dunne 等的企业进入、退出率及 Aghion 等的企业创造性破坏率的方法,分析深圳都市圈的企业进入、退出与更替情况;分全行业与四大产业部类解析人口收缩地区的企业更替特征。


深圳都市圈企业更替特征为高进入、高退出,非中心城区、非人口收缩地区的企业更替最强,中心城区表现出最高的企业退出。 人口收缩地区的企业规模效应和竞争效应减弱,企业更替、进入、退出均明显偏低。


表1 2010—2020年深圳都市圈企业更替指标


深圳、东莞的企业更替热点较多,惠州的企业更替与深莞存在断层式差距。 四大产业部类的企业更替 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和 空间异质性


图2 深圳都市圈四大产业部类

每万人企业进入、退出、更替量分布

企业更替机理的模型与解释


以每万人企业更替量为因变量,从交通、公服、网络、创新、用地等方面选取解释变量, 构建计量模型,探究人口收缩地区企业更替的驱动机理。


回归结果显示,人口收缩程度仅与制造业企业更替水平显著负相关,交通可达性、网络连通性、创新能力等因素对收缩地区企业更替的解释力度更高,收缩街镇在产业增长方面并非全无机会。


表2 收缩街镇每万人企业更替量的多元回归结果

典型街镇实例分析


基于区位对发展要素迁移的重要作用,将深圳都市圈的人口收缩街镇 分为 内城、中心城 区边缘、大都市圈外围 3类。选取深圳华强北街道、东莞高埗镇、惠州吉隆镇为 典型案例, 基于企业动态数据 ,探究人口收缩的发生动因


金融危机后,深圳都市圈外资外贸退潮、中心城市的腹地吸引、地方的产业转移和转型升级、传统国际劳动分工难以为继等因素不同程度地造成了都市圈的局部人口收缩。


内城和中心城区边缘的人口收缩具有偶发性,较易实现转型增长;大都市圈外围地区的人口收缩具有普遍性,“以收缩换发展”面临更加艰巨和严苛的挑战。


图3 1991—2020年典型收缩街镇 历年

企业进入退出、平均参保人数和30年企业存活率


04

政策建议

1

提高人力资本水平 ,向技术、资 本密集型制造业发展


2

改善区域交通通达性和通信渠道, 积极嵌入区域城市网络 、借助网络正外部性


3

承认人口收缩的影响, 减少增量规划 ,提升土地和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


4

利用网络效应和竞争效应充分发挥市场优胜劣汰的机制, 促进市场有序更替


05

研究展望

随着城镇化阶段的深入,人口收缩越发成为普遍而正常的事实。既往城镇发展的粗放扩张模式导致土地利用碎片化、空间品质低下等不良影响。面对人口收缩的长期形势,沿袭传统城市规划的路径可能使城镇陷于“被动收缩”“被动衰退”的风险中,并导致低效空间的蔓延。建议在探究收缩城镇的收缩成因和发展方向之外, 基于企业更替等研究视角,诊断城镇低效空间,盘活低效、闲置用地,优化产业空间和公共服务设施供给


06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