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时针研习历史,逆时针解毒世界
微信公众号:历史研习社
原创-NO.1166
作者:霍小山
审核:喵大大 编排:汤圆
1898年9月28日,一代豪杰谭嗣同血溅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
谭嗣同的刎颈之交唐才常在汉口得知好友遇难的噩耗,悲痛欲绝。他为谭嗣同写了一副挽联,字字滴血:
与我公别几许时,忽警电飞来,忍不携二十年刎颈交,同赴泉台,漫赢将去楚孤臣,箫声呜咽;
近至尊刚十馀日,被群阴构死,甘永抛四百兆为奴种,长埋地狱,只留得扶桑三杰,剑气摩空。
谭嗣同被捕前,曾与康有为一道策划“围园捕后”的政变计划。谭嗣同对袁世凯说,“我雇有好汉数十人,并电湖南招集好将多人,不日可到”,这个小团队的头领,就是唐才常。此时,唐才常已经到达湖北武汉,正在与武汉的会党联络。
谭嗣同殉难后,唐才常决定向清廷复仇。
康有为曾回忆道:“嗣同蒙难,才常愤痛,日思复仇,以救圣主,拯中国。”为此,唐才常两年内奔走于香港、南洋、日本各地,筹钱找人,徐图大举。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慈禧太后仓皇逃亡西安。唐才常认为时机已到,于是发动武装起义。
然而,这次武装起义很快被镇压下去,唐才常也像他的至交一样,慷慨赴死。
但是,唐才常为什么会失败?
01 刎颈之交
唐才常,与谭嗣同一样,湖南浏阳同乡,都是激进的革命者,当时人称“浏阳二杰”。
请看
黄兴对此二人的评价:“中国革命,湖南最先。戊戌之役有谭嗣同,庚子之役有唐才常,其后有马福益、禹之谟诸君子。”
谭嗣同在其思想结晶《仁学》一书中,历数清王朝的罪恶,一是马踏中原,杀人盈城,血债累累;二是禁锢思想,压制言论,让人成为愚民。
他甚至直接人身攻击清朝统治者,“素不识孔教之奇渥温、爱新觉罗诸贱类异种,亦得凭陵乎蛮野凶杀之性气以窃中国。”
虽然实事求是的讲,清朝的皇帝们基本都勤奋好学,熟知孔孟之道,既没有人天天做木匠活,也没有人天天围着炼丹炉,更没有人作出十几年不上朝的奇葩行为。但骂人这事从来不是讲客观的,添油加醋才是骂人的本质。
谭嗣同不仅蔑视清朝君主,也蔑视世界上所有的君主,立志要推翻君主制。
他在《仁学》中放言:誓杀尽天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以泄万民之愤。
《仁学》气象万千,对后来的革命者有着激荡人心的影响。毛泽东年轻时在新民学会研读《仁学》,被书中冲决落网的精神所鼓舞,他曾对友人说,“前之谭嗣同,今之陈独秀,七人者,魄力颇雄大,诚非今日俗学所可比拟。”
▲时务学堂教习合影,右二为唐才常
唐才常作为谭嗣同的莫逆之交,深受好友激进思想的影响,他的文章中经常引用或表现与谭嗣同思想相同的文字。但是,
唐才常的激进还没有达到谭嗣同那种翻天覆地的程度,还依然有保守的成分。
谭嗣同狠批三纲五常,说“地球上无论何国,但读宋明腐儒之书,而自命为礼仪之邦者,即是人间地狱”,唐才常却高度评价封建礼教的代言人朱熹;谭嗣同把清政府骂的狗血淋头,唐才常却夸赞“本朝历圣相承,超唐轶汉,通君民之权,破中外之界,拓种教之仁”;谭嗣同认为清朝皇帝们都是“贱种”,唐才常却认为清朝皇帝们是”圣德",只是他被王公大臣们蒙蔽了。
谭嗣同之所以愿意参与戊戌变法,从革命派转为改良派,历来有多重解释。
其中,最可信的解释应该是谭嗣同自己的话,尤其是他对自己爱妻李闰的话。他在临行去北京前,写信给李闰,“我此行真出人意外,绝处逢生,皆平日虔修之力,故得我佛慈悲也”。
何为“绝处”?谭嗣同与唐才常在湖南主办的鼓吹革命的《湘学报》、时务学堂、南学会受到顽固派的打压,无法再运行下去。眼看着自己苦心经营的湖南新政寿终正寝,谭嗣同在这时接到光绪帝催促他进京参与变法的文书,自然会顺势而为,这既是给朝廷一个机会,也是给自己一个机会。
不过
谭嗣同虽然北上,但是并没有放弃革命的打算。他在北上前,还嘱咐唐才常等人去汉口联络哥老会等江湖组织
,自己则在北京结交有志之士,南北策应,然后凭此二者之力建功立业。他去北京后才知道,原来光绪帝并没有什么实权,维新变法前途无望,于是他马上给唐才常、毕永年打电报,要他们带领一批弟兄来京相助。
来助什么?助康有为围园杀后!
从这一点上来看,谭嗣同跟他的对手慈禧太后一样,都是杀伐决断的狠角色。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唐才常在谭嗣同牺牲后,没有仓促举事,而是辗转上海、香港、新加坡、日本等地,广泛联系侨胞、结识志士,为向清廷复仇呕心沥血。
唐才常在日本时,结识了孙中山、康有为等仁人志士。但是,唐才常发现,此时,孙中山的革命派与康有为的保皇派各行其是,有时甚至互相拆台。孙中山起先很想联合康有为一起做一番事业的,但是康有为爱答不理,孙中山吃了好几次闭门羹。而且,康有为还因为唐才常与革命派来往密切,对他心生不满。
1900年3月唐才常组织成立“自立会”
,自立会建立富有山堂,设有正龙头、副龙头、内八堂、外八堂等名目,体系庞大,许多省份会党头目均名列其中。革命派与会党合作,这个在清末很正常,孙中山发动起义的主力军也是会党,包括哥老会、致公堂、洪门等。当年黄花岗起义,72烈士中,会党中人就占68位。
自立会的口号是:“万象阴霾打不开,红羊劫日运相催,顶天立地奇男子,要把乾坤扭转来。”
宗旨是:
一、保全中国自主之权;
二、请光绪皇帝复辟;
三、无论何人,凡系有心保全中国者,准其入会;
四、会中人盛当祸福相依,患难相救;
五、当一律以待会外良民。”
唐才常自信十足,起义还在筹备阶段,他就考虑到起义成功后的政治改革问题。
1900年7月,唐才常邀集自立会领导人和部分社会名流,在上海张园发起成立“国会”(又称“中国议会”)。会中投票选出容闳为议长,严复为副议长,唐才常、汪康年、郑观应等十人为干事。
容闳以英文撰写对外国的宣言,“决定不承认满洲政府有统治清国之权”。议会决定以自立会为基础成立自立军,订8月9日在汉口、汉阳、安徽、江西、湖南等地同时起事。
这个一个自相矛盾的宣言,既然否认清政府的合法性,又要保留清政府的皇帝,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唐才常当然知道宣言自相矛盾,但是他无法下决心改变。
从情感上,由于至交谭嗣同与光绪皇帝的那一层关系,导致他难以喊出打倒光绪的口号;从实用主义上,他想利用康有为的保皇会为它筹款。起义需要军火,军火需要真金白银来买。
当时康有为的保皇会在募捐方面,可比孙中山的兴中会强太多了。康有为流亡北美期间,一次就筹款六十万美元。而孙中山在美国东奔西走,总共也就募捐了几百块美元,估计还不够回国的路费。所以对于唐才常来说,康有为简直就是一个财神爷,一定要咬住青山不放松。
“国会”的领导人物毕永年、章太炎等强烈反对这种自相矛盾的政治主张,他们对唐才常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费尽了口舌,讲干了嗓子,都无法说服唐才常。
面对唐才常的纠结,毕永年选择削发为僧,与唐才常绝交;章太炎选择剪发易服,与唐才常绝交。毕永年与会党的关系很深,失去毕永年,等于唐才常失去了会党这样一支强大的力量;章太炎与革命党意气相投,失去章太炎,等于唐才常失去了革命派一派的有力支持。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就已分裂。
唐才常纠结于革命和保皇两派之间的结果,就是他的革命根基摇摇欲坠。他本想以这种两面讨好的主张来获得革命派和保皇派的一致支持。
但最后,革命派认为他革命性不够彻底,整天与康有为眉来眼去,不是个可以信赖的同志;保皇派认为他保皇心不够实诚,整天与孙中山有说有笑,不是个可以勤王的忠臣。
既然康有为已经对唐才常产生了芥蒂之心,那么他就不会真心实意的去帮助唐才常的起义。
尽管康有为表面上拍着唐才常的肩膀,说小老弟你放心,钱不是问题,我可以给你20万美元的经费。
唐才常当时就应该意识到,康有为并不是全心全意的帮助他,不然何以保皇会在北美募捐60万美元,结果就给了咱20万美元?这也太抠搜了。
03 壮志未酬
1900年8月,八国联军从天津出发,一路上把刀枪不入的义和团和刀枪可入的清军打的溃不成军。16日晚上,八国联军占领了北京全城,慈禧携带光绪仓皇出京往西安跑。
自立军在7月末就已经决定在8月9日在汉口、汉阳、安徽、江西、湖南等地同时起事,现在八国联军进军北京,更是因时而动的好时机。
现在,万事俱备,只欠汇款。
但是,康有为一再拖延汇款,许诺的二十万元最后连个钢镚都见不到,导致自立军粮饷不继。
本来会党人员的革命性就不强,一听说可能没钱发军饷,买弹药,立刻恐慌起来,纷纷离开自立军。
在这种捉襟见肘的困境下,总司令唐才常不得不下令将起义延期到8月22日。
但是,各起义军之间出现了信息交流不通畅的问题,当原订的8月9日到了,湖北新堤右军、湖北汉口中军、湖南常德左军、安徽安庆后军、与武汉总会皆按兵不动,却不料统领安徽大通前军的秦力山与吴禄贞因未获得延期的消息,仍然如期发难。
他们一鼓作气占领了大通县城,但终因孤掌难鸣,在与清军激战七日之后退走九华山。
▲张之洞
同时,由自立军内部人员鱼龙混杂,导致内部信息被泄露。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对唐才常的活动早有耳闻,经人告密,张之洞派兵搜索自立军汉口总机关,唐才常等12人被捕。唐才常被捕时,像谭嗣同一样心如止水,“面无惧色,仍时与其同志谈笑自若”。
他甚至在从汉口押往武昌过江的船上抬头仰望满天星辰,并叹道:“好星光啊。”
在狱中,他还曾作诗一首:
新亭鬼哭月昏黄,我欲高歌学楚狂。莫谓秋风太肃杀,风吹枷锁满城香。
徒劳口舌难为我,剩好头颅付与谁?慷慨临刑真快事,英雄结束总为斯。
8月22日,唐才常被张之洞杀害于武昌紫阳湖畔天府庙旁,“就义之时,神色不变,慷慨如平生,临绝大呼天不成吾事者再。”
临死前,他喊道——七尺微躯酬故友,一腔热血溅荒丘。
与唐才常一起血溅荒丘的还有20余人,他们用自己的大好头颅,为理想献祭,为革命铺路,为清朝送葬。
多年后,谭嗣同和唐才常的学生蔡锷为他们二人写了一副挽联:“前后谭唐殉公义,国民终古哭浏阳。”
康有为也了一篇《祭唐才常及六烈士文》,文中盛赞唐才常为了勤王,“东浮日本而竭余兮!南就香港以咨决。大收荆楚之奇材剑客兮!苦心惨淡以营说”,又惋惜唐才常的失败,说什么“天何咒予,复醢同殃”。
拜托,
明明是你口惠而实不至,一分钱都不出,才导致唐才常筹划已久的起义中道崩殂
,怎么能怪到老天爷的头上去?
04 佛陀启示
唐才常和谭嗣同一样,都醉心于佛学。谭嗣同曾说:“佛法之大,固无所不包涵也。”
佛教中有一个经典故事,佛祖释迦摩尼在世时,有一个叫波旬的魔王,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反动派。在释迦摩尼还是悉达多太子时,魔王就想阻挠他圆成佛果。
一开始,他派了三名魔女来诱惑太子。
但是悉达多对魔女淫荡的挑逗毫不动心,并且还给她们做思想工作:“你们形态虽好,但心不端正,好比精美的琉璃瓶满盛粪秽,不自知耻,还敢来诳惑人吗?”魔女被悉达多的法音击破魔力,使她们亲眼见到自身秽恶的身体,只见骷髅骨节,皮包筋缠,当即惭愧匍匐逃走。
魔王见美人计没用,就带领众魔来到悉达多太子座前。
魔王威胁说:如果太子不立即回到皇宫去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活,就让太子知道咱社会人的厉害。悉达多太子专心修行思考,鸟都不鸟魔王。魔王羞恼成怒,命令众魔刀箭齐发,但是太子身发金光,像义和团一样刀枪不入。后护法天神来到,将一众魔子魔兵全部驱散。
我们都知道,反动派是不会甘心的,释迦牟尼即将成佛时,魔王波旬又带领大批魔军前来。佛陀与魔王的万千兵将,展开旷劫未有的终极对决。“于是风雨飘注,雷电晦冥;纵火飞烟,扬沙激石。备矛盾之具、极弦矢之用。菩萨于是入大慈定,凡厥兵仗,变为莲华。魔军怖骇,奔驰退散。”
这个故事说明了,对于顽固不化、腐朽反动的敌人,即使是佛陀,也只能与他斗争到底。
佛陀不能与他妥协,一旦妥协,就必然会给敌人以可乘之机,从而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
无论是作为改革者,还是革命者,都必然要动利益集团的蛋糕。改革者和革命者必须有着坚定的信念,以及清晰的目标
。
如果革命的目标左右徘徊,摇摆不定,只会让自己的团队产生思想观念上的分歧和混乱,最终会葬送自己的理想。
▲孙
中山与起义失败的自立军骨干人物合影,1900年冬摄于日本东京
讲完神话故事,我们再来看看真实历史。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前,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咱们只要反对英国议会就行了,没必要反对英国国王。这种观念没有让英王乔治三世感动,他反而出动海陆大军进军北美。
还是托马斯·潘恩在关键时刻让北美人民摆脱了对英王的君臣之情,他写了一本叫做《常识》的小册子,声称英王就是迫害北美殖民地人民的罪魁祸首,
因此,我们不但要跟英国议会撕破脸皮,我们也要跟英国国王一刀两断。《常识》对于改变北美人民的革命思想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推动大陆会议直接宣布英王有罪,彻底断绝了殖民地内部那些亲英派和妥协派最后一丝的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