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夏天的陈小舒
小舒是澳大利亚公共卫生博士,从事幼儿健康科研工作,也是一位新妈妈,在育儿的路上边走边学,希望和你分享和交流养育孩子的所学所思。这里有靠谱又实用的育儿科普,也有国际主流的育儿理念,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夏天的陈小舒

哪种运动,最能降低死亡率?

夏天的陈小舒  · 公众号  ·  · 2024-09-23 21:4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我时不时就会被大数据推送“长高运动”,“世界公认长高的运动”,“世界公认长高训练”……每次看到都忍不住在心里吐槽,别瞎扯了,还“世界公认”。


我也想让孩子长高,熟悉我们家的朋友也知道,我们对运动也是挺“鸡”的。但是关于运动对身高/健康的影响研究我看了很多很多, 从来就没有什么公认的“长高运动”。



相反,倒是不当的运动会导致提早停止生长:


约15%的骨折儿童会遇到 骺板损伤 的状况,其中, 10%的骺板损伤与运动有关 。骨骺生长板损伤最常见于10至16岁儿童。 生长板损伤可能会导致骨骺生长板过早锁定、提前停止长高。


大家一般认为打篮球、游泳等运动可以帮助长高,因为专业的篮球运动员和游泳健将都很高,比如,姚明2.26米,易建联2.13米,孙杨2米,潘展乐1.92米。


但事实上, 不是打篮球、游泳帮助他们长高,更可能是因为他们长得高,在竞技场上具有先天优势 ,更容易脱颖而出。


其实比起身高,我更关心, 怎么运动,能让孩子更健康: 均衡的肌肉骨骼组织,强健的心血管系统,良好的协调能力,维持健康的体重,改进他们对焦虑、抑郁和注意力的控制等。


什么运动对于以上目的更有效呢?还真的有差异!


  • 哪些运动最能 降低死亡率

  • 哪些运动最能 提升注意力?

  • 如何运动最能帮助身体和肌肉 均衡发展?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生命在于运动”,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这样一个事实----- 运动不足真的会成为“死因”。


根据世卫组织(WHO)的调查, 缺乏运动 已经成为影响全球死亡率的第四大危险因素,仅次于高血压、吸烟和高血糖。


全球每年有超过300万的死亡归因于静态的生活方式。研究发现,与 每周至少进行 1 50分钟中等强度锻炼 的人相比, 运动不足的人, 全死因死亡风险会上升20%~30%。


经常运动有助于身心健康,对所有年龄段的人来说,皆是如此。 运动有助于维持健康的体重、降低患2型糖尿病、高血压、中风、骨质疏松等疾病的风险,运动还能帮助我们舒缓压力、保持愉快的心情。



但是, 目前 全球超 80%的青少年和27%的成人 没有达到WHO建议的运动水平 ,这不仅影响到个人的健康,也为整个社会和卫生服务系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不同的运动对健康的影响也不同,大家猜猜 最能降低死亡率的运动是什么吗? 你一定想不到😆。


答案可能是挥拍运动


比如羽毛球、网球、壁球。


一个芬兰的研究团队,分析了8万名来自英格兰和苏格兰、横跨9年的健康数据,他们想要一探究竟:


  • 运动是否可以 延长寿命?

  • 运动是否可以 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 一些运动项目是否比其他运动可以让人 活得更久?


研究结果发现, “延长寿命” 效果最好的三项运动分别是: 挥拍运动 (比如羽毛球、网球、壁球)、 游泳、有氧运动。


  • 挥拍运动可以降低 47% 的全死因死亡率;

  • 游泳和有氧运动可以降低 28%

  • 有氧运动可以降低 27% 的全死因死亡率。


其中“挥拍运动”真是遥遥领先呢!



如果单看 降低心血管系统疾病导致的死亡风险 ,挥拍运动同样最佳---


  • 可以降低 56% 的死亡风险,

  • 游泳带来的死亡风险减少了 41%,

  • 有氧运动则将心血管疾病风险减少 36%。



毫不意外地,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 只要运动,就可以降低死亡风险, 运动能带来健康益处是毋庸置疑的:


就长期健康和寿命而言, 任何运动都比不运动好, 和不经常运动的参与者相比,积极进行任何运动的参与者死亡风险都会降低 28%。



但是,这项研究也发现, 跑步、踢足球 相较于其他运动, 降低死亡风险的效果并不明显。 这个结果是比较让人意外的,因为跑步和踢足球一直都被认为是非常有益于健康的。


研究人员分析认为,一个可能的原因是,这项研究中跑步的人, 在研究开展的9年里,并没有一直坚持下去 ,所以跑步没有给他们带来长期的健康效果。


至于踢足球, 以往的研究显示它可以改善休息状态下的心血管功能,也可以帮助先前不怎么活动的成年人减肥。 但是这项研究中,踢足球的人非常少,女性中仅有0.3%,男性为6.4%,因此研究人员认为,可能是参与者的数量不够大,降低了统计分析的检验效能,所以才没有体现出踢足球的健康效果。



研究人员强调, 这项研究的初衷并不是要给各项运动排名次,而是想提高人们对于 定期运动 的关注,也想让大家意识到 运动能够显著降低死亡风险


研究人员指出,任何运动都可以让你比不做运动活得更久。 运动项目的优劣,主要取决于你对这项运动的喜爱程度。 找到你喜欢的运动,然后持之以恒,就是最佳的运动方式。





孩子能在运动中学会如何控制注意力。


运动作为 改善多动和注意力不集中 症状的一项 低成本、安全的ADHD辅助治疗手段 已经成为共识 ,许多诊断出ADHD的小朋友、成年人都被建议多运动。


神奇的是, 在精英运动员中,像职业运动员、奥运会选手中,ADHDer的占比也比一般人群要高 ,游泳运动员迈克尔·菲尔普斯、NBA职业选手凯文·加内特、历史上获奖最多的美国体操运动员西蒙·拜尔斯都是ADHDer。



那么究竟哪些运动能够更好地实现“改善注意力”的效果呢?


首先,最好是 需要同时动脑(集中注意力)的运动, 比如攀岩就比单纯跑步更需要集中注意力,不断计划路线和记住细节。


如果控制注意力比作调节收音机音量大小开关,在一些需要集中注意力的运动中, 孩子通过一次一次地练习,学会如何调动并保持注意力 ,而不是依赖外界帮助。


以高尔夫举例, 孩子需要把球摆放到位,调整站姿、双眼注视着球,把握挥杆的角度、力量,然后击球,如果每一步骤都控制得很好,球就会飞得很好,给到孩子即时的反馈。



越是需要动脑(全神贯注)和精细控制的运动,越有利于孩子练习调节注意力并集中于身体某一部分 ,比如 武术、芭蕾、滑冰、体操、攀岩 等。当TA们快速 躲开对手的攻击、保持身体平衡、协调全身肌肉 才能趴在岩壁上, 复杂而精妙的动作会激活大量的脑区域,这些区域控制着平衡、时间、顺序、结果预设、转换、纠错、精细运动调整、抑制 ,当然还有高度集中和专注力。



更重要的是, 从运动中学会的调节注意力的技能会渗透到孩子生活的其它领域 ,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


其次, 需要一定的运动强度 才能达到提升专注力的效果。


中等至剧烈的运动 和服用ADHD处方药产生的作用类似。


ADHD药物作用原理就是增加大脑中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帮助ADHDer在一段时间内保持警觉、提高注意力和动机水平。


2018年西班牙的一篇研究回顾了过去12年来运动对治疗ADHD的效果,来自8个国家的700多个案例表明:在进行了仅仅 20~30分钟中等强度 的运动后,被试的反应速度和反应准确度都有所提高,这有助于他们 切换到需要更大强度和更高精准度的注意力模式。 此外,在完成20~30分钟的单次运动之后,65%的被试计划和组织技能得到显著的提高。


一些ADHDer也发现运动能够帮助他们减轻ADHD用药剂量,甚至仅通过规律的体育锻炼就足以应对日常生活。





之前认识了一位做运动康复的老师,一直听他强调说:


  • 孩子小时候, 尽量不要选单边运动 ,要选双边,这样更利于孩子的身体发展;


  • 不要过早进入单一化专项训练 ,要注重身体整体运动能力的发展。先打好身体运动的基础,后面不论学什么项目,都又快又高效。


专注在一项运动上可能让孩子在其他运动技能上得不到均衡发展,不仅不要过早专业化, 还应该像注意饮食均衡一样,注重运动的合理搭配。


研究发现,与只参加单项运动的运动员相比,参加多项强调不同身体部位运动的运动员,慢性损伤的风险较低;而参加两项或以上强调同一身体部位运动的运动员,遭受慢性损伤的风险最高。



因此,父母给孩子选择运动时,要注意身体不同部位的锻炼搭配起来,比如:


一个好的运动组合是:足球+游泳

足球侧重下肢锻炼,游泳侧重上肢锻炼;孩子通过这个运动组合可以全面锻炼不同的身体部位。


一个不好的运动组合是:网球+羽毛球

两个运动都是强调上侧肢体,容易让手臂过度运动,引起慢性损伤。


我个人还建议最好选择一项团体运动! 这对于孩子形成团队意识,培养个人和团体责任感,而且形成牢固的友谊,因为有朋友,运动也更容易坚持。


总而言之,动起来吧!



如果喜欢,请转发分享:)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到其他公众号,

请在评论留言获取内容授权。



关注“夏天的陈小舒”,

回复以下关键字,就可以看到对应的推送啦


回复【怀孕】备孕知识、孕期疼痛、孕期营养、孕期美容 等;

回复【哺乳】开奶、母乳不足怎么办、母乳成分、哺乳期用药 等;

回复【奶粉】配方奶知识及奶瓶喂养;

回复【乳腺炎】涨奶、母乳过多怎么办以及如何挤奶喂养;

回复【湿疹】了解婴儿湿疹;

回复【生病】关于感冒、打鼾、发烧、咳嗽、便秘等幼儿常见病;

回复【睡觉】婴儿睡眠知识综述、新生儿睡眠安全等;

回复【头型】如何塑造宝宝的漂亮头型;

回复【食谱】辅食食材与食谱目录;

回复【儿歌】儿歌精选与推荐;

回复【绘本】 绘本推荐、书单、亲子共读等;

回复【双语】 双语、英语学习;

回复【刷牙】 儿童牙刷的选择,刷牙方法,牙膏用量等;

回复【语言】 语言学习、语言发育迟缓;

回复【蒙特梭利】 蒙特梭利游戏;

回复【生长曲线】 正确解读生长曲线,判断孩子的发育状况;

回复【不吃饭】 孩子不吃饭怎么办;

回复【辅食】 了解关于孩子辅食添加的一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